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南辰)“加油,加满油,明天油涨价。”据北京媒体报道,从2月29日下午到晚间,各种版本的燃油涨价谣言手机短信开始在北京传播。当晚,北京大量机动车排队加油,造成加油站附近交通堵塞。尽管北京市有关部门不断通过交通台辟谣,北京交警也及时出动疏导了交通,但是记者认为,这次燃油涨价谣言兴风作浪的过程暴露出的各方面问题,值得公众和有关部门深入反思。
分析这次燃油涨价的谣言手机短信,是抓住了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高位,以及北京地区从3月1日起全面提供符合国Ⅳ标准的燃油的时机。另外,国内CPI的涨幅也成为人们对“涨价”二字心存恐慌的重要原因,这导致很多人面对不确切的燃油涨价消息宁肯信其有的心态。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次谣言短信使很多人上当也不是偶然的。此前,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当天下午或晚间,在一些汽车论坛里曾有网友发布的燃油即将涨价的“预告帖子”,一些加油站也出现过提前排队加油的场面。这说明有关部门今后在公布油价变动信息前,应当考虑通过正当渠道巧妙引导消费者的行为,而不是任由小道消息填补这一微妙时间段。否则,类似的谣言事件很难杜绝。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07年末,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522万辆,比上年增长32.5%。这组数字充分说明我国汽车社会主体向私车的转变在大幅加速。适应这种转变,与汽车消费、使用相关的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应当逐步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服务意识、引导意识。例如,北京市交管部门日前利用电子政务的手段,使北京车主在给新买的爱车上牌前,可在交管局官方网站上实时查询当日发放车牌的号段,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上牌时间。这种便民、利民、人性化管理的手段就是有利于汽车社会和谐的举措,体现了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思路。
另外,有关部门也应当反思辟谣手段的“技术升级”。目前,在交通管制、路面抢修等紧急情况下,一些政府部门会通过群发手机短信的方式告诫市民并请求配合,记者认为,这一手段也应当作为政府部门辟谣的紧急预案有所准备。
今年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经强调:“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不得提高,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会议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有的企业故意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推动物价上涨。”记者认为,对于这次燃油涨价谣言短信的源头,有关部门应当追查到底,并依法予以严惩。
当前,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仍未完成,国际油价高企对国内石化企业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越是在这种关口,石化企业越是要以大局为重,确保燃油供应。在一个以私车为主体的汽车社会,油价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并对CPI、PPI的上涨有传导效应,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对此,石化企业要有清醒的认识。
昨天(2月29日)下午开始,一条谣言通过短信等多种渠道在众多司机中流传。短信版本不一,但均称北京市内各加油站油价将于今日零时上涨。
谣言以滚雪球的方式传播,越来越多的司机赶往加油站加油。昨晚6点多开始,市内多处加油站前排起长队,排队的车辆造成多处交通拥堵,众多加油站因供油不足而告急。昨晚10点多,相关部门辟谣后,排队等候的司机们方陆续散去。
“不涨!”昨晚10点20分,北京市发改委值班人员在电话中肯定地告诉记者,国Ⅳ标准燃油暂不涨价。
对于北京昨晚风传油价上调一事,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政府并不能上调成品油价格,只有国家发改委有成品油的定价权,并且由价格司最终向外正式公布。“最起码到目前为止发改委还没有公布这个消息,一切应以发改委价格司公布的价格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