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防城港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8年3月4日在防城港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莫恭明

    代市长莫恭明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黄嵩和摄

    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达到159.07亿元,增长20.3%,增速排全区第一,创1995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财政收入突破15亿元,达到15.76亿元,增长48.8%,增幅排全区第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6:42.7:35.7调整为18.8 :48.0 :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9元,增长33.4%;农民人均纯收入3791元,增长19.5%,是建市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4亿元,增长18.4%。预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要求范围内。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主导格局基本形成。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27.57亿元,增长5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3.69亿元,增长61.3%,增幅排全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63亿元,增长49.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19.64%,居全区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0%。粮油加工、冶金、制糖、化工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全市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14家,达到27家。中电防城港电厂、惠禹饲料蛋白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投产。益海大豆、农垦防城分公司精制糖等项目开工建设。企沙、港口渔洲城和公车、防城河西和茅岭、上思城西、东兴江平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龙头港口地位进一步增强。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航道和13-15号泊位投入使用,16-17号泊位、18-22号泊位、西湾航道建设加快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053万吨,增长49.4%,连续两年每年增加1000万吨以上,其中:防城港吞吐量达到3032万吨,增长21.0%,中小港口吞吐量达到2021万吨,增长1.3倍。集装箱完成17.31万标准箱,增长32.8%。港容港貌整治成效明显,港口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拉动作用突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到103.53亿元,增长50.1%。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展顺利,沙潭江至企沙一级公路、企沙工业区路网等10个一期项目基本完成;防城南站至企沙铁路、江山至白龙二级公路等8个二期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总投资的64.0%。防城港企沙钢铁项目通过中咨公司的评估,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防城港白龙核电项目的征地和“四通一平”工作进展顺利。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城镇建设明显加快,城市新格局初步形成。“还岛于港”取得新成效,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干部群众期盼多年的行政中心正式启用。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劳动力市场、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综合大楼基本竣工。临江新区规划等前期工作加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完成投资16.41亿元,增长2.03倍,增幅居全区首位。市污水处理厂、德城国际大酒店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建成区达到32.09 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3.6%。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农业总产值49.22亿元,增长6.3%。发展高效农业101.3万亩,完成造林8.74万亩。海水养殖、糖料蔗生产、肉桂、八角及优质水果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田水利、交通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减轻农民负担6085万元,人均减负101.5元。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上思县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防城区、东兴市荣获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利用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07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等经贸平台,引进区外境内资金24.45亿元,增长42.4%;直接利用外资5944万美元,增长19.7%。外贸进出口总额14.59亿美元,增长41.8%,边境贸易成交额75.12亿元,增长21.5%。与韩国永同郡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市、县两级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低保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98‰以内。实施科技项目47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5项。农村文化致富工程、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一期工程竣工,新开通40个边远自然屯广播电视,解决20多万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偿还政府性债务2亿多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12.31%。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续下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群体上访事件明显减少。整顿市场秩序和打私工作有效开展。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八件实事基本落实,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认真办好市政府在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承诺的八件实事。华侨农林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兴村富民”整村推进居广西前列,年内脱贫716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5万人;设立艾滋病防治基金;首期廉租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市金湾小区纳入临江新区建设统筹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均超过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项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0万人;596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审批全面提速,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东兴市荣获“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反腐倡廉力度加大,纠风工作进一步强化。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46件,办复率100%;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办复率100%。

    2008年总体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个率先”目标,坚持以港兴市、以工业兴市、以区位优势兴市,全面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早日把我市建成广西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能源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为加快建设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防城港而努力奋斗。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区外境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要求范围内。

    在总量扩张中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00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率先推进,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深入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敢想敢干。

    深入领会规划内容。牢牢把握规划对我市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对外开放等诸多领域的新要求,找准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扎实推进我市钢铁工业、商贸物流、进出口加工、能源、旅游等方面工作。

    深化细化专项规划。抓紧研究制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港口布局规划,完善东湾工业区、企沙工业区等规划,开展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等规划编制,以扎实细致的工作做好规划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和政策对接。

    推进钢铁、核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防城港钢铁项目、白龙核电项目是我市全面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天字号工程”,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全局,实现跨越发展举足轻重的两大核心项目。按照三年出产品,三年见效益的目标,排出工作时间表,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全面启动钢铁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进白龙核电项目基础工程建设步伐,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二、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经济强劲增势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围绕重大产业布局,加快能源、钢铁、化工、粮油食品加工和物流等临海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建成防城南站至企沙铁路、江山至白龙二级公路等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二期项目。加快市污水处理厂等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全部竣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征地用地、报批审批等重大问题,超前做好项目储备。

    壮大新型工业经济。突出抓好大海粮油扩建工程、益海大豆、农垦防城分公司精制糖等项目建设,推进中电防城港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调度。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作为资本金,搭建融资平台,重点加快企沙工业区和东兴江平、港口公车、防城茅岭、上思城西等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和综合服务机制,努力培育临海临边优势产业集群。

    持续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防城港18-22号泊位、东湾403-407号泊位、3个企沙钢铁码头和东湾、西湾航道工程。开拓一批内外贸航线,改善集疏运条件。做好岸线资源特别是企沙半岛沿岸的规划和开发,加快白龙港、企沙港等一批中小港口建设。

    三、着力增强城市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

    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城市中心区规划为重点,统筹规划港口区、防城区和东兴市,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精心构建大城市发展框架。特别要做好西湾岸线等城市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抓紧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完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加强城镇综合管理,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

    加快推进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争取全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突破20亿元,着力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照明、排水排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西大道、滨海大道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中心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临江新区开发。市中级法院、检察院、劳动力市场、国防教育基地等一批项目要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紧打造新区商业中心,加快星级宾馆建设,改善旅游接待环境。逐步配套完善西湾等居民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城中村”改造。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争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为契机,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临海地区发展海水生态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业;支持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商贸和蔬菜种植等产业;支持十万大山腹地农村发展甘蔗、八角、肉桂、木薯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子。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实施“菜篮子”工程,让市民买到放心菜、平价菜。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路网、电网、信息网等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防汛防台风和抗旱减灾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水稻良种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克服冷冻灾害影响,抓好灾后恢复生产。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深化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抓好华侨农林场改革与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各类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全民创业。完善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公平准入,清理和修订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财税、信贷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以创业促就业、促发展。

    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在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招大商、引大商方面下大功夫,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采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重点加大与国有大型企业及江浙、粤港澳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力度。坚持公开、透明、平等的优惠政策。健全招商项目落户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全年引进资金要突破30亿元。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和友好城市等平台,扩大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和港口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六、加强财税工作,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狠抓财政增收。抓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源培育,做大做强支柱财源。做好土地营销文章,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认真研究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拓展外生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激励机制,促进各级财政又好又快增长。

    加强支出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特别要加大对“三农”工作、市政公共设施、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等领域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抓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七、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打造商贸物流基地。积极培育沿海沿边专业市场,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边境出口加工,建设边境商贸物流基地。深入实施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工程,逐步规范物流市场,实现物畅其流。

    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构建北部湾旅游圈,打造“山海边”和民俗旅游品牌,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整体开发,推进一批景区景点建设,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培育成为区域性国际旅游胜地。引导开发商有序盘活土地,开发高品质住宅,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促进政银企合作。积极发展法律、会计、评估、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鼓励和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汽车、教育、保健等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积极促进社会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大企业、新项目的落户,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巩固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成果。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全市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覆盖,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五保村”建设,做好“五保户”集中供养。抓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慈善互助和优抚工作。设立扶助基金,建立贫困学生多元扶助制度。关心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众的生活,维护征地拆迁失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初步建立被征地群众社会保障机制,妥善处理拆迁安置问题。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落实物价上涨补助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尽快建立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退出保障及补偿机制。抓好火电、制糖、钢铁、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开展污染源普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加强防城江、明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好十万大山和东湾、西湾、珍珠湾生态环境。加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按照节约集约的要求,统筹各类建设用地。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经费足额投入,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集中力量开展职业教育攻坚战。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打造群贤毕至、才智涌动、活力迸发的人才高地。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设立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和市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建设,建成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继续实施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民族和地方文化资源精品,加强文物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扩大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努力建设“平安防城港”。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打击走私、贩毒和跨境赌博等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边海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爱民固边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进边海文明示范带、文明社区等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

    五、办好事关民生的八件实事

    1.实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工程。市财政安排2200万元,重点抓好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沼气池、供电、广播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绿化美化和文化、体育场所建设。

    2.实施兴边富民工程。重点解决离边境线3公里范围内边境地区村屯的交通、饮水、用电、就医、上学、住房等困难问题,加强边境一线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程。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人员月人均补差提高到115元,农村低保人员月人均补差不低于25元,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4.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市财政安排800万元,改造和建设食堂、厕所、卫生室、运动场等一批校园基础设施;市财政安排800万元,建设市职业教育中心。

    5.实施医疗惠民工程。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四个区、县(市)全覆盖,参合率提高到85%;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建立健全大病救助制度,对城乡没有收入来源、患重大疾病的居民,给予治疗补助;市财政安排600万元,抓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医疗点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6.实施困难归侨和农村特困户住房改造工程。多方筹措资金,解决170户困难归侨的危旧房改造;逐步解决农村特困户和残疾人危房改造问题。

    7.实施廉租房保障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建成廉租住房面积6000平方米,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8.实施安居工程。年内动工建设金湾小区,分期分批解决市直干部职工的住房难问题。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求真务实,为民行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精简会议、精简文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创新管理,高效行政。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务实高效、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落实责任制、问责制和约束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严肃政府工作纪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健全机制,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政务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政务公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规范运作,廉洁行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土地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施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