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代表履行职责建言献策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5

  本报讯 (记者陈 茁)3月6日上午,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继续审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河南代表团团长徐光春主持会议。

  李克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五年来的政府工作,透彻阐述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各项任务,内涵丰富,文风朴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报告》有五个突出特点:高举了一面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践行了一个宗旨,就是坚持执政为民;突出了一个动力,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体现了一种作风,就是求真务实。过去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方面,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李克代表建议:一是国家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地位,并列入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二是国家尽快编制和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抓紧出台具体政策措施;三是建议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朱广平代表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感受特别深刻的是五年来中央对“三农”、对民生的关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支农惠民改善民生的政策,支出累计达到16000亿元,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近3000亿元。报告中讲到今年要继续加大对“三农”、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可谓深得民心。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朱广平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减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地方配套的比例,以促进和加快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董永安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给我带来的突出感受有三个:一是“实”。讲成绩实实在在,谈问题实事求是。二是亲民爱民。过去五年,我国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令人瞩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三是报告对今年的工作部署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建议国家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标准,降低起发年龄;加快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问题。

  郑永扣代表说,报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报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处处蕴含着“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关注民生,情系百姓”的情怀,是一个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报告,是一个顺民心、得民意、开思路、指方向的报告。尤其是报告中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论述,切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建议国家重点扶持河南省建设高水平大学,加大对地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原建国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字展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同身受。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尽快在机构设置、管理职责等方面更好地担负起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责任;进一步加大信息成果运用和推广的力度,尽快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快电视、网络、通讯“三网融合”的推进步伐,避免重复建设,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苏福功、李长杰、熊为政、郭洪昌、乔秋生等代表也就信息产业发展、老区建设等问题发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