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五中全會將“管理民主”作為新農村建設目標之一,十七大又明確提出要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著力消除選舉中的城鄉差異,擴大廣大農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擴大基層農民民主力量,對農村民主建設高度重視。
而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正是推進這一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農村信息化建設在推進民主管理方面受到諸多因素影響。
(一)農村信息化設施不完備,信息資源匱乏。
目前,農村信息化設施已有了明顯的發展,信息資源有所增多。我國農業部已經初步建成了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為核心、集20多個專業網為一體的國家農業門戶網站,各省份都初步建立了一大批服務“三農”的網站和業務平台,電信企業紛紛在全國范圍推出了面向“三農”的特色服務品牌,如中國電信的“號碼百事通”、中國移動的“農信通”、中國聯通的“農業新時空”等。“村村通電話”工程和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取得進展,已通電話行政村比重達到98.9%。但是,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看,當前農村信息化設施尚不完備,農村的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如通過有線方式接收電視節目的普及率相當低,導致許多頻道的節目農民無法收看到,如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很多農村地區就無法收看﹔另外,農村網絡普及率相對較低,目前城市網民普及率為16.9%﹔而同期鄉村網民普及率僅為2.6%,僅是城市網民普及率的1/6,尤其是面向村民提供免費信息服務的公共上網計算機幾乎沒有。農村信息設備的欠缺和信息資源的匱乏使得農民的信息渠道相對狹窄,對國家農業政策和農業技術還缺少直接的獲得途徑。
(二)從農村信息內容上看,內容單一,表達方式呆板,缺乏對廣大農村群眾的吸引力。
如果農民對信息內容不感興趣,即使信息基礎設施再完備,也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目前,涉農網站雖然不少,但信息內容重復,欄目設置相似,報道內容雷同,宣傳本地農業、為領導服務的信息較多,而指導經營者生產營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太少。同時,信息時效性也較差。目前農業網站過時的信息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時刻發表的信息,不能實現信息的及時更新,網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確,使用戶得不到有用的信息,以至於重復訪問率和頁面點擊率相應較低。還有在表達方式方面,數據庫大多是文本型的,以文獻為主,缺少細致講解和動態視頻的生動演示,難以發揮實踐指導作用。
(三)農民信息素質低,還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工具。
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還不是很高,我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在農村4.8億的勞動力中,小學文化以下的佔40%,初中文化的佔48%,高中文化的佔12%,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農民不足5%,受過技能培訓的僅僅為1%,文化水平的制約使得農民的信息素質相應偏下。雖然廣大農民對致富有著強烈的願望,但是對農業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信息的反映不夠靈敏,以至於錯過一次次致富的機遇,農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依靠傳統的社交方式,通過面對面口頭交流來獲取信息,對如何利用計算機網絡、電視廣播節目、報刊獲取信息,並不掌握其方法和要領,多渠道、多方式、多方法、多途徑綜合獲取信息的能力較低,而且,缺少基本的信息鑒別能力,使農村信息化並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對現有信息設施利用不充分,未能發揮農村信息化成果對實行民主管理的推進作用。
雖然政府部門對農村信息化和村務公開工作高度重視,但對現有信息設施的利用還不到位。如各行政村都設有村務公開欄,公開欄中顯示的內容應當有各種關鄉村管理的各種事務,而且對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在決策前就向村民公布,但現在大多數村務公開欄中公開的項目很不規范,內容不全面,數字不具體,有時隻是公布幾張統計報表,對農民真正關心的熱點,如宅基地審批、土地承包、招待費開支等問題,卻沒有公開。而且很多行政村對重大工程建設、大筆財務開支,都沒有做到在實施前向群眾公布,而往往是事后公布。這些情況造成信息化設施雖然具備,但信息傳遞的效果並不理想,以至於有些地方的信息化設施成為村干部搞形式主義,以應付上級領導檢查的工具,大大削弱了農村信息化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加大了村民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村務的難度。
為此,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繼續加強農村信息化設施建設。
要讓農村信息化在推動農村民主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強農村信息化設施建設。農村信息化靠農村自身完成是不現實的,農村信息化工作具有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特點,政府和涉農部門應當提供無償的支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各項政策,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安排農村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尤其是要對村集體發展公共信息服務實行重點資金支持﹔扶持村集體配置計算機並上網,實現村村有1台公共計算機並上網﹔繼續推進“村村通”工程,完善移動電話、無線廣播信號轉播塔等傳輸設施。
(二)改善農村信息服務,增加民主信息內容。
豐富的信息內容,不僅能夠提高農民對信息化建設的關注程度,而且能夠使農村信息化真正發揮效果。一方面要加強各個涉農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信息交換制度,實現涉農信息共享,改變信息重復和壟斷使用的局面,並對農民的信息需求加以調查,保証信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鼓勵專業公司通過商業手段來運作農業信息服務的提供。通過完善的信息服務,收取一定的信息使用費用也是可行的,這樣不僅可以開發我國的信息服務市場,而且合理的費用也會使農民接受,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在提供信息時,以充分調查農民的信息需求為前提,不僅提供農民急需的致富信息,還要注意提供民主建設方面的政策和相關規定,宣傳民主管理的作用和意義,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提高廣大農民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
(三)充分發揮現有信息設備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監督渠道。
就農村的主要信息設備來看,比較普及的主要是電話、廣播、電視、宣傳欄、牆報等設施,目前這些信息設備在推進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並未得到充分發揮,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要讓現有的信息設備充分發揮作用。如村廣播室,不僅可以每天定時廣播一些農業科技、農業經濟等信息,更可起到宣傳國家惠農政策、扶貧政策及村務公開等與農民參與村務管理有關的信息。村裡的信息欄也應當由村干部負責定期更換信息欄的內容,充分利用信息欄向村民傳播民主法制觀念、市場觀念和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積極鼓勵村民參與村務決策。這樣一來,可以不斷更新信息,真正成為宣傳的工具,還有利於村務的公開,使村民參與到民主管理中去,並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利,維護自身利益。
(四)舉行形式多樣的信息知識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信息素質。
關注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是農民從傳統走向現代化過程中所必備的信息素質,但由於城鄉數字鴻溝的存在,農民的信息素質普遍偏低。所以,應針對農民的實際狀況,舉行形式多樣的信息知識培訓,逐步提高農民文化知識水平、去除傳統落后觀念、培養農民信息搜尋和選擇能力,幫助農民逐步提高信息化素質。如通過“農村干部素質工程”對農村干部進行信息素質培訓,提高農村干部的信息素質,進而發揮村干部在農村信息素質培訓中的輻射、帶動和骨干作用。還可以將信息知識內容納入普通初中、高中和職業中學的教學內容,使不能升入大學學習回村務農的農民提前受到信息素質的培訓。另外,在各縣電視台開辦農民信息知識講座欄目,也是使農民了解信息的一種方式。具備一定信息素質的農民才能更好地享受農村信息化果實,更充分地接觸民主觀念和民主生活。(作者單位:河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