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夏炎代表:抓住网络现在把握文化未来
来源:大河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3月8日报道 “抓住网络的现在,把握文化的未来”,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提出,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投入和建设,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这一过渡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主流网络媒体,为报纸的未来买单,为舆论阵地的未来买单,为文化事业的未来买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这句话,引起了朱夏炎代表的高度关注。他指出,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都是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而从去年开始,变成了“网络文化”。“一词之差,意义非凡。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手段和介质,而网络文化则上升至了文化层面,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繁荣网络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朱夏炎代表谈到,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手段、经济产业转型的新引擎、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人们生活娱乐的新空间。我们正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如何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的政治课题。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时、海量、互动、分众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已开始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方面,它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网民人数达到2.1亿,70%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商务交易、休闲娱乐、交往联系,甚至通过博客、播客、维客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和传播网络作品。他们既是网络文化的享受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流行歌曲、《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文学作品,都是产生于网络、兴盛于网络又被社会所公认的文化作品。可以说,网络文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它也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作为一个公共信息传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传达思想、展示情感。从2007年初的重庆“钉子户”,到厦门PX项目之争,到年末的陕西“华南虎”,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聚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政府决策。它还成为了诱导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目前我国网民中90%以上都是青少年,经常通过网络认知社会、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但网络色情、暴力、赌博、欺诈等丑恶现象的屡禁不止,已成为网络文化毒瘤,严重危害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像近来发生的“艳照门”事件,就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和反思。

传播重在引导。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用好了可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足干劲;用不好可能误导舆论、激发矛盾、引起动荡。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的高度,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最大限度地延伸主流舆论的宣传触角,努力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用主流媒体的声音占领网上新阵地。

引导正确的网络文化,必须首先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朱夏炎代表认为,以党报为主体的传统主流媒体应当成为建设主流网络媒体的主力军。首先,这是保证党的新闻宣传主力军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后,“死的是纸,活的是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的传播手段,必将取代纸张等传统的传播手段。现在大力发展新媒体,就是要保证党的新闻宣传主力军作用得到延续。其次,是占领党的新闻宣传主阵地的使命要求。阵地决定存亡,舆论左右兴衰。党报、党刊以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舆论阵地,其领导权和主动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的手里。利用传统主流媒体的队伍资源和政治素养发展新媒体,我们可以继续按照“政治家办报”的思想,明确打什么旗、唱什么歌,真正把新媒体发展成新阵地。“可以说,以党报为主体的传统主流媒体大力发展主流网络媒体,是为报纸的未来买单,为舆论阵地的未来买单,为文化事业的未来买单。”

虽然使命强烈、愿景美好,事实上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步伐却步履维艰。作为新媒体的投资主体,传统媒体经过激烈的市场拼杀,经营业绩已经抵达“玻璃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发展正处在高投入、低产出阶段,传统媒体只能依靠自身积累对其进行投入,严重“供血”不足;新兴媒体受体制机制和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自身“造血”能力薄弱,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

“发展新媒体所需资金巨大,单靠传统媒体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勒紧裤腰带投入’的精神还远远不够,国家必须从战略上给予主流网络媒体的发展以超常规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为此,朱夏炎代表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具体建议:

一是围绕主流网络媒体的超常规发展,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并加大现有政策扶持力度。现实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免税期从目前的3年延长到5年(一个五年计划),利用传统媒体反哺新兴媒体。

二是建立国家主流网络媒体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国家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建设,以及手机报、多媒体信息港、3G网站等创新型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优惠政策,减化审批程序,减少障碍设置,优先扶持和切实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包括报业集团、重点新闻网站的上市融资步伐,并将其上市纳入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名单范围,以市场化手段提升文化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实力。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抓住网络的现在,是为了把握文化的未来。”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局出发,我们需要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投入和建设,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朱夏炎代表认识深刻。他指出,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都是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而从去年开始,变成了“网络文化”。“一词之差,意义非凡。‘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手段和介质,而‘网络文化’则上升至了文化层面,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繁荣网络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他说,互联网等新媒体不仅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正在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因此,必须引导网络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努力掌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引导正确的网络文化,首先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朱夏炎代表认为,以党报为主体的传统主流媒体应当成为建设主流网络媒体的主力军。“今后,‘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我们必须抓住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这一过渡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主流网络媒体,为报纸的未来买单,为舆论阵地的未来买单,为文化事业的未来买单。”

“现在新媒体尚未找到明晰的盈利模式,仍处在高投入低产出阶段。”朱夏炎代表坦言,“发展新媒体所需资金巨大,单靠传统媒体的政治责任意识和‘勒紧裤腰带投入’的精神还远远不够,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上给予主流网络媒体的发展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

相关链接:

朱夏炎同志简介

朱夏炎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朱夏炎1981年郑大中文系毕业;1987年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修一年;2003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朱夏炎从事新闻工作25年来,获中国新闻奖5次,省部级新闻奖百余次。其中,1994年10月,获“范长江新闻奖”荣誉奖;1995年10月,荣获河南省首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省政府遴选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1999年,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0年4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12月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评选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朱夏炎对业务钻研有很深的造诣和研究,撰写了大量新闻专业的论文,出版了《新闻美学与古典文学》和《经营传媒》两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