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信息化腾飞翅膀重振装备制造业雄风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辽宁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兴建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实力强大。素有“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辽宁重振雄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辽宁省是科技部确定的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省,几年来,围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科学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九五”期间,辽宁就被国家确定为CAD%%技术应用试点省和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效果,进入“十五”,特别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初期,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制定了“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纲要”和“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即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突出辽宁特色,结合本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整合全省人才、技术、资源、区位优势,选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突破口。突出重点(包括区域、行业、企业)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进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试点示范。在抓好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促进自主版权软件产品、产业和重大装备产品的开发,形成新的优势,打造新的品牌,以提高全省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全省建立了以主管省长为组长的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由科技厅、信息厅、经委、计委等机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及工程管理办公室。凝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各相关领域高层专家30余人,成立了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全省14个市也都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及工作机构。把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作为振兴辽宁经济的主要内容并写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辽宁省科技厅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今年,在新制定的“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行动计划”中,又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放在首要位置。被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的样板企业,也都建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实施班子,真正体现出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通过政府发动,部门间联动,示范企业的带动,使全省上下形成了实施信息化示范工程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浓烈氛围。目前,工程确定的“建设三个体系、突破五项技术、培育十个产品、培训五万人员”的目标已基本完成。

  集成科技优势突破关键技术

  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洗礼,辽宁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61所高校,百余家省及中直院所,号称166万科技大军,拥有48位两院院士(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国家自动化工程中心、国家高档数控工程中心、国家软件工程中心、国家传感元器件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工程化中心都建在辽宁。在大型产品研发、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领域有一大批专业研究人员。经过优势集成初步形成了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近年来,辽宁省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大院大所联合开展了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0项863计划项目,20余项攻关项目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产品设计与分析软件(CAE)和制造过程管控(MES)技术,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已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不仅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综合实力做出巨大贡献,还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产业结构调整、拉动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立示范体系产生显著效果

  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建立以示范省、国家重点城市、省级试点城市为重点区域、以辽宁装备制造、冶金、石化为重点行业、以国家、省级示范企业为样板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体系。

  在沈阳、大连、鞍山等三个国家重点示范城市的基础上又确定丹东、锦州、葫芦岛等三个省级示范城市。确定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为重点示范行业。还确定了沈阳鼓风、黎明发动机、大连机车、辽宁特钢、鞍钢冷轧、鞍山聚龙、抚顺石油、本溪水泵、丹东曙光、锦州万德、阜新橡胶和辽宁排山楼等21家样板企业带动全省近300家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广应用产品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制造、MES、管控一体化、ERP等信息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省制造业示范企业二维CAD基本实现普及,近40%的企业着手实施三维CAD。沈阳市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二维CAD应用覆盖率达到99.8%,三维CAD应用覆盖率达到38.8%,CAE应用覆盖率达41.9%,设备数控化率为21.6%;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产品设计周期缩短25%-30%,产品准备周期缩短了20%-30%。沈阳机床集团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产品设计周期由过去的9个月,缩短到现在的3个月,数控机床年产量也由过去的100多台上升到现在的2500多台。

  整合社会资源走出服务新路

  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级信息技术中心和测评机构、软件公司为骨干的中介服务体系,还专门成立了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企业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系统集成和人才培训等,为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技术和中介服务。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锦州已初步建成各市的培训基地,去年全省共举办各种培训班近百期,培训各类人员近3万人次,各市还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服务活动。

  到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建立以沈阳装备制造基地为龙头,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园、大连软件产业园为主要依托,带动周边城市群的装备制造业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省重点装备产品和重点成套装备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一定市场前景的软件产品;培养一批具有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大学、系统集成公司为依托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表现出如下特点:

  1.紧密结合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把装备制造业做为重中之重,在已确定的21家样板企业和带动近300家应用示范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占50%以上,石化占20%,冶金占23%。

  2.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掌握或驾驭信息化能力明显提高,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高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基础队伍及认识不断增强。涌现出的一大批好典型和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也多在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21家重点样板企业中,产值超20亿元的有5家,超10亿元的10家,超5亿元的4家。

  3.企业信息化有力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变革。企业信息化结合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促进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加速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4.企业信息化开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信息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增强,贡献率不断提高。一大批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围绕业务重心、确定信息化重点,构建起新一代核心系统,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5.信息化投资更加理性化,更加注重实效性。企业在基础建设完成之后,正转向靠管理出效益的阶段,不再片面追求新技术,不搞花架子,对信息化的实施风险、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更加关注,使信息化的投资更加理性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