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警察信息化建设:追求低本高效
来源:中国警察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民警正在网上操作演练

实时的网上监控系统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保障是基层公安机关非常关注的问题。但钱少能不能办大事呢?安徽芜湖警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一线后机关的思路,合理安排财力,为中西部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本。周永康部长到芜湖视察时,对他们“面向实战、低本高效、突出协同、全面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芜湖民警怕停电

信息化成为公安工作强劲推动力

“民警不懂计算机,就会丧失工作权;领导不懂计算机,就会丧失指挥权”。几年前,安徽芜湖警方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几年后,如果要问芜湖民警最怕什么?回答是,怕停电。因为鼠标轻轻一点,在网上破案、网上追捕在逃人员,已经成为民警的习惯。

自大力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以来,安徽省芜湖市的民警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这种高科技的工作方式了。采访中,记者在基层派出所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如果不会计算机,不懂信息化,就意味着将会失去工作、丢掉饭碗。”基层民警不但能把信息化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人人都能上机进行熟练的演示,甚至能进行动画模拟,让记者印象深刻。

芜湖市公安局局长陈文明介绍说,芜湖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且常抓不懈。早在1992年,芜湖就以原中江桥派出所为试点,在全市启用了户籍管理系统单机版软件,首次实现了人口管理业务与公安信息化的有机结合。经过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芜湖警方以“信息网状、业务关联、随需而应”为建设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警务协同的思想,建成并应用了横向贯通、纵向融合、拓展性强的“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这个系统以办案综合系统、派出所基础工作系统、办公系统为主干,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相关联,形成了芜湖公安信息资源中心库。在中心资源库的基础上,此系统结合实战应用构造了信息指导警务的门户网站和七个面向各类警务的应用平台,使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成了一个整体。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芜湖警方各项工作得到了强劲推动:

1999年“网上追逃”,芜湖综合得分全省排名第一;

2003年“指纹会战”,芜湖综合得分全省排名第一;

2004年“现发命案”侦破,芜湖破案率100%%,全省排名第一;

2004年,芜湖在安徽省17个市级公安机关的综合考评中,由2003年度的第三名上升为第一名;

2005年4月,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到芜湖视察公安信息化建设情况时,观看了警方的网上串并案等汇报演示,对芜湖“面向实战、低本高效、突出协同、全面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给予了肯定,要求推广芜湖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他强调,公安信息化建设就是要以应用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面向实战,服务群众。

 各类信息网上共享破案成本大幅下降

 “犯罪嫌疑人在地上跑,公安民警在网上追。”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为芜湖警方有效打击犯罪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2004年4月3日,安徽省芜湖市发生一起抢劫案。警方接到报警后,将尚未逃脱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李某交代,合伙作案的另外三人叫沈某、周某、林某,都是外地在芜湖的“打工仔”,但是李某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住址。办案民警迅速登录芜湖市公安信息网络,通过实有人口查询系统,不到一分钟就查清了沈某、周某、林某的详细住址,随即将三人抓获。以往,按照传统的侦查方法,刑警查清三人的住址需要费很大周折,但现在不一样了,在这个拥有70万人口的城市里,只要知道一个人的真实姓名,要找到他已是轻而易举。

正是因为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如今,芜湖的民警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阅网上信息。出警或进社区,民警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带上一台数码相机(其中大多数是民警自己花钱购置的),将每一个蛛丝马迹拍摄回来输入系统,以备今后办案查询。陈文明局长介绍说:“健全的网络信息,不仅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还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办案成本,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镜湖公安分局有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他们每年打印各种内部信息或简报所需的纸张费用就不下10万元,这还不包括电话、传真、文件柜等费用,甚至还要聘用一两名打字员。如今各种信息都通过网上传输,民警自己进行文字录入,一个小小的光盘就能把几年的文件都浓缩进去,由此节省下来的各种费用用来投入维护信息网络绰绰有余。

马塘分局刑警大队长叶青告诉记者,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办案,与传统的办案方式相比,成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2002年9月,马塘区曾发生一起凶杀案,受害人何某的颈部被砍数刀死在自家客厅里。案发后,刑警大队调查发现一个叫周新山的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按常规的破案方法,要抓捕犯罪嫌疑人周新山,民警们要分成几个小分队走访摸排,如果嫌疑人已经逃往外地,还要请求各地公安部门协查、布控,甚至悬赏,浪费时间、贻误战机不说,办案经费少说也要10万元左右。而这起案子,他们通过上公安网查询旅馆业信息,案发第二天就发现周新山入住了浙江瑞安一旅店,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很快就将周新山抓获归案。整个案件破获总共只花去一万元左右,破案成本节约了90%。叶青感慨地说,有如此事半功倍的破案效率,民警们能不对网络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吗?

利用“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串并案更是芜湖公安民警津津乐道的事。镜湖分局刑警大队曾于去年3月12日下午6时许接到这样一起报案,受害人夏龙称,他当日下午5时许在一网吧上网时,被四名男青年挟持上一辆出租车至郊区,犯罪嫌疑人用自制的凶器将其砍伤,抢走手机、MP3、现金等,总价值达5000余元。案发后,正当侦查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鸠江分局辖区内也发生了类似案件,侦查人员当即通过市局“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的串并案功能进行查询,发现自去年2月以来,在芜湖市镜湖、新芜、马塘、鸠江四区发生的类似案件多达十余起。分局领导当即决定成立“3·12”系列网吧抢劫案件专案组,并在网上开展串并侦查。3月18日下午1时许,办案民警终于将该系列抢劫案四名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经审查,四人交代了自2月以来在市区内作案20余起的犯罪事实。

 学习芜湖经验普及深化应用

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认为:近年来,芜湖市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坚持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以普及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金盾工程”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公安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今年4月,周永康同志在芜湖市考察工作时,对芜湖公安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肯定,不是说他们投入有多大,硬件水平有多高,而是说他们能够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在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应用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我认为,芜湖的做法归结起来,关键是做到了“四个始终”:

第一,始终紧紧抓住应用这个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不动摇。芜湖市公安机关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一手抓信息化建设这项任务不放松,一手抓信息化应用这个核心不动摇,从组织领导、经费装备、技术保障等方面切实向信息化应用倾斜,大力推动信息化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激发、调动了广大民警参与公安信息化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全警参与、全警应用的好局面。

第二,始终牢牢把握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活动这个方向不偏离。充分发挥情报信息在引导各项警务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最佳切入点。芜湖市公安机关突出情报信息的主导作用,以社会治安状况综合数据为依据,围绕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警力投向与警情变化同步浮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警力的效能。

第三,始终坚持与创新警务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这个要求不放松。芜湖市公安机关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坚持把推进信息化应用与推动建立现代警务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信息化真正融入了日常警务工作,为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注入了强大动力。比如,在实有人口管理方面,芜湖市公安机关开发应用的实有人口管理系统,通过人、地、房信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创新了动态社会条件下人口管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人户分离”等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问题。

第四,始终恪守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这个基本原则不背离。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建设策略。芜湖市公安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环境特点、社会治安状况和警力装备情况,从有利于运行维护、开展应用和节约经费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芜湖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公安经费并不充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搞好公安信息化应用的决心和信心。我相信,只要芜湖市公安机关能够做到的,其他地方公安机关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可能会做得更好。

用活信息“这盘棋”

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认为:芜湖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处在于用活了信息。该局依托公安计算机网络,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具有三层结构的芜湖“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

目前,芜湖市公安局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信息应用为支撑和主导的情报信息分析、指挥预警、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的信息化工作新机制,大大降低了警务运行成本,提升了治安防控的密度、打击犯罪的精确度、预警应急的速度、服务群众的广度和警务工作的效率。芜湖市公安机关连续三年在安徽省市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中位居前三名,2004年跃居全省第一;指纹破案、侦破命案、追逃专项会战和人口信息建设会战等专项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

公安信息化建设强力地促进了芜湖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一是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芜湖市公安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领导不懂信息化就失去了领导权,民警不懂信息化就失去了工作权”的工作导向,孕育一种人人学习科技的良好氛围,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二是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在芜湖“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中,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各个步骤环环紧扣,民警执法档案在执法的同时被不可篡改地真实记录下来,大大提高了执法活动监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三是队伍绩效考核日趋正规。公安机关每个单位、每名民警的全部工作情况都被系统真实记录,并自动生成电子台账,队伍绩效考核的真实性、操作性和规范性大大提高。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大大提升了芜湖公安民警的整体形象,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综观芜湖公安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二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坚决防止出现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三要紧密结合实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做到以应用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四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民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新型警务工作的要求。

 低本高效突出协同探索中西部地区公安信息化之路

 少花钱多办事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保障是基层公安机关非常关注的问题。就目前全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进程而言,东南沿海地区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对此,很多人将其原因简单地归纳为一个字:钱。没有钱搞什么高科技?搞什么信息化?诚然,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但“要买就买最先进的”、“信息装备要保证十年不落伍”等过于追求高科技而脱离了现阶段公安实战需求的想法亦应避免。就这个层面而言,芜湖警方为中西部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低本高效的模本。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芜湖警方已完成“金盾工程”一期33个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500万元,其中信息化建设投入大约1800万元。在如此低的成本下,芜湖警方是怎样完成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并使其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芜湖市公安局局长陈文明介绍说,诀窍只有一个:在少花钱、多办事上动脑筋。信息化建设不搞“投入竞赛”

为了实现低本高效的目标,芜湖警方一方面坚持效益启动原则,针对公安业务工作中能尽快发挥作用的项目,把握轻重缓急,把建设的重点始终瞄准公安工作的主战场;另一方面立足实际,不把信息化建设当做是“投入竞赛”,不贪大求全求强,而是贴近实战只求实用好用,力求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效益比。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芜湖警方只为各部门、基层所队配备了少量微机,而把大部分经费用在了网络建设和民警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上。在全市三级网络建成后,为了及时推进网络运用,他们以满足当时的应用需求为标准,以每台20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批计算机,使全市公安机关达到两人一台机,计算机的运用进一步普及化。在全警计算机运用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信息系统开发逐步完善的前提下,芜湖警方又集中一批资金,购买了优质品牌机,配发到各部门,使配置和效率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系统开发上,芜湖警方也是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一线后机关的思路,合理安排财力。他们始终贯彻少花钱多办事、厉行节约的原则,仅投资30万元就完成了110、122、119“三台合一”建设。在筹建治安防控系统过程中,全市需安装300个监控设备,每个监控设备正常投资需三万元。如果一次性投入,这可是一笔大数目。芜湖公安机关没有这么多经费,便想办法“借鸡下蛋”,租用电信光缆、架设探头,分六年付租费,六年后所有权归公安。这样一来,不仅不必马上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可节约资金200多万。此外,为避免浪费,芜湖警方对原先建成的一些系统尽量不推倒重建,而是采用松紧耦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种数据交换工具和机制实现数据间的整合与共享。在建设新的技术系统时,充分挖掘原有系统的作用,使“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分步实施、渐进发展,通过渐进的积累形成了爆发式的效益。扁平化的决策模式

记者了解到,随着“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的全面应用,芜湖的警务工作实现了流程化管理,警员之间、部门之间、警种之间的协同运作,不仅规范了办案工作、基础工作和事务处理等工作流程,也使传统操作的随意性得到了改善。芜湖市公安局副局长徐海军说,信息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是上下透明,是扁平化决策。它就像一个铁面无私的“电子判官”,不仅为上级领导机关提供了一个监督基层民警办案行为的通道,也为基层民警提供了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比如,芜湖市公安局实行了《执法办案信息录入规范》,接警、处警、移交、侦查、起诉等各个警务工作环节按照办案流程被严格管理,前一个步骤不结束,后一个步骤就无法开始。这种方法既严格规范了办案程序,确保了办案质量,也基本预防了立案不实的问题,促进了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芜湖市公安局局长陈文明说,信息网络永远都是被人利用的工具,每一个民警都应该是信息的采集者、维护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因而人的素质才是“软件上的软件”。为了使整个网络能够长期、有效地得以利用,仅2004年以来,芜湖市公安局就组织全市公安民警参加涉及科技强警项目的教育培训360余轮次,累计参训民警8100余人次,市区民警人均参训6.7次。目前,该局80%%以上的民警已经取得了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一级证书,市区公安机关中有95%%的民警汉字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20字以上,具备了应有的人机对话能力,并初步建立起一支70余人的计算机和系统维护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