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筹划对接大部制
来源:中国经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1998年以来最大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正在等待一套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具现实意义的方案——“三定方案”。这套“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具体方案,将事关地方政府的“直接利益”,也将决定地方政府如何与国务院机构进行“对口调整”。
  当下,包括中组部在内,以及牵涉重组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环保总局等部委,已经着手调研或听取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机构、职能调整的意见。而这一切,恰是为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三定方案”的推进工作。

  不会大面积裁撤机构

  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中组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环保总局等部委,开始就3月11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听取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

  “这项工作是3月12日开始的,地点一般就在各人大代表团的驻地。”3月12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听取意见的不是这些中央部门的最高领导,他们将意见汇集整理之后向上报送,作为‘三定方案’的参考。”他说。

  记者了解到,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总体上对3月11日公布的“方案”没有异议,而且表示,目前看来对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不大,不会出现大规模增加、裁撤、合并地方机构的情况。

  对此,吉林省省委书记王敏告诉记者,虽然工业与信息化部是一个新组建的部门,但是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绝大多数的地方都保留了“经济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吉林省亦是如此,负责分管工业、制造业。因此,直接将省级的信息产业厅与“经济委员会”合并,就可以完成于中央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对口对接。

  “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裁撤机构,因为信息产业厅在地市级政府里,就很少有分支机构了。”王敏说,因此,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就可以实现的问题。而环保、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系统亦是同样的逻辑。

  海南省甚至先于中央政府,设置了工业和信息化厅、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厅。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向记者表示,这种行政体制在海南已经执行了有一年半的时间,运转良好。因此,仅就新设的五个部级单位而言,并未对地方政府的机构调整产生过大的波及与影响。

  吉林与海南并非个案,天津、山西、辽宁等省市,机构设置也都处在类似的状态,这些省市的主要领导人都相信,过渡会比较顺利,不存在大的障碍。

  地方政府关注大部“定职”

  尽管所有地方政府都认为顺应国务院机构调整不存在大的障碍,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表示会立即着手调整地方政府的相关机构设置,对此,王敏坦言:“地方怎么动,还要看接下来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

  所谓“三定方案”是一种简称,即对政府机关的职能、机构、编制进行确定。记者了解到,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们最为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定职”这一项,因为中央部委最终确定的“权力边界”直接关乎地方的利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省级领导向记者表示,如此关注“定职”,是由于这关系到地方争取中央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哪些部门最终的确定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地方上就一定要设置相应的对口部门,以便“争取资金”。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专项财政转移支付过多,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较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表示,这种体制实际上造成了相关部委在资金划拨上的权力过大,从而导致了“跑部钱进”情况的出现和蔓延。

  而现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面对经济发展现实压力的地方政府,仍然不得不继续这样的工作,而这正是他们静待“三定方案”之后,才决定地方机构如何调整的原因所在。

  “我每年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听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数额,比如农业今年有100亿元,我回去立刻就找省农业厅下达指标,我们省要争取5%,也就是5个亿,然后他们去和农业部争取,如果没有这样的对口部门,不仅资金很难争取,就连下指标分任务,都很难说分给什么部门。”这位不愿具名的省级领导对记者说。

  他表示,在中央各部委的“三定方案”确定之前,他所在的省不会进行相应的机构调整,一切都要等到中央机构“职能明了”之后。

  放权放到什么程度?

  除去最直接的关键利益之外,地方政府静候“三定方案”的另一原因,便是“放权”究竟能够“放”到何种程度,据此设置地方政府的机构,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即使设置了相应机构,没有实际职权,仍然没有意义。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但即便如此,不少政界人士都认为中央政府在审批权上,对经济运行的微观环节干预过多,监察部副部长屈万祥甚至明确表示,上一个“投资额10万、20万的项目,甚至还需要中央政府审批”,这是一种并不正常的情况。

  “我甚至见过、听说过很多地方主要行政首长到北京,要约见中央部委的处长,这很说明现在审批权的现状。”屈万祥说到这里,情绪难免有些激动。

  正因如此,在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国家发改委减少行政审批对微观经济环节的干预,更好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和作用。很多地方主要行政领导都表示,他们最为关心的,除了新设的5个部级单位之外,便是国家发改委的职能调整问题,而这也将是不日出台的“三定方案”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的背景下,审批权如何重新设置,事关地方政府设置对口机构的必要性。

  “我们的方式是工业信息化厅和发改委同时并行。”罗保铭对记者说。他透露,海南省的方式,是工业项目上马的立项权仍在省发改委,但发改委在确认、批准立项之前,必须得到工业信息化厅出具的审批意见。不过,对于大部制改革推进之后,如何施行权力的分配与安置,他并未明言。

  显然,“三定方案”又将成为其中的关键节点。“我们要等到中央明确放权放到地方什么程度,才能设置相应的机构,否则设了也没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放权一定要有一个持续性才行,这些‘三定方案’中,也都可以表现出来。”前述不愿具名的省级领导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