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巨子”蒋锡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徐学斌

   蒋锡培,汉族,1963年4月出生,博士生,高级经济师,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人。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系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副主席、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副会长、江苏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江苏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

   创新、感人的事迹展示了蒋锡培的传奇人生。他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世界经济十大华人杰出企业家”、“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中国十大社会公益人物”、“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推进新农村建设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等殊荣。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东控股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缆行业“第一品牌”的代名词,其四次企业改制,在中国企业界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奇迹!这个行走于高增长市场需求行业领袖,在演绎了“四次变身”后,再次华丽转身,开始“主业+基金”的战略布局,一场新的变革正悄然上演,而创造这一系列“远东奇迹”的正是远东控股集团的掌门人——蒋锡培。

   当江苏宜兴被冠之以“中国电缆城”的名号时,身在其中的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控股”)已是“百亿元俱乐部”的成员了。作为这一企业的创始人蒋锡培,用18年的创业经历,以其胆识和坚韧,谱写了一曲永不衰败的企业进行曲!

   二十多年前,蒋锡培一门心思想考上大学,以此让家人过上富足生活,但命运没给他这个机会,高考落榜后,他开始自谋职业——修理钟表。青春懵懂的蒋锡培,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每年挣5万元,娶一个贤惠的媳妇,过小富即安的生活,没想到这个梦很快就实现了。永不满足的他又筹来180万元,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14550,-35.00,-0.24%,吧)厂,历经成功与挫折后,当初的小厂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远东控股集团。18年来,年均增长40%以上、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行业第一,成为以电线电缆、医药、房地产、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控股集团,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顶尖企业100强”。2007年,“远东”以56.3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5位。

   机制创新是激活发展的原动力,解放生产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记者:外界普遍认为,远东得以快速发展,源于它的四次成功改制,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蒋锡培:远东的四次改制可以说是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从个体到集体,从集体到混合,从混合到股份等,迅速完成了从原始积累、资本扩张到规模裂变的过程。远东的四次改制,找准了激发企业活力的突破口,企业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6年销售突破百亿元,创造了业内及企业界的不凡业绩。可以说,没有四次改制,就不可能迅速赢得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就不可能迅速实现资本扩张,就不可能迅速做到规模裂变,就不可能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记者: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远东启动了“主业+基金”的战略发展新模式,它说明了什么?请描述一下这个运作模式?

   蒋锡培:远东启动“主业+基金”的模式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预期。2006年,政府推动了史无前例的股权分置改革,随着大型H股回归A股,中国资本市场正与国际全面接轨。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矛盾解决后,未来五年时间,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将步入繁盛期,启动这种模式是为了有效规避企业多元化的风险。

   这个模式的运作状态就是远东的主业依旧是电缆、医药和地产,远东将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主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电缆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电线电缆领军企业;同时依托专业的投资机构,以股权投资为方向,促进中国新兴企业更快成长。目前,远东已经成功参股多家优质企业。

  以现代化手段提升企业生产力

   记者:远东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达到了全面信息化的程度,在完成由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换的过程中,生产力的提升有哪些变化?

   蒋锡培:现代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软件,ERP、CRM、EAM是其中的代表。远东的的信息化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逐步产生明显效果:

   其一,信息化技术本身带来的高效。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而言,实施信息化以后信息的传递、处理效率有了飞速的提高;2003年,远东开始导入ERP系统,实现“进、销、存”电子化,库存、销售全部上网操作;2004年,远东完成CRM客户关系系统和HR人力资源系统;2005年又建成电子生产管理系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远东信息化管理日益完善,物流、销售、行政、生产等都一步步纳入了ERP之中,并都步入了正轨。

   其二,先进管理模式的固化。与传统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相比,信息化为其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基础;远东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取得了巨大成效。已投入正式运行的ERP生产管理系统是远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将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大要素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有机结合,并进一步优化,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其三,协同效应。信息化真正为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其他的信息处理服务,建立了更广泛的沟通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内不同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准确掌握企业内部状况,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把握市场信息,降低经营风险,平衡协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远东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持,大力进行流程改造,从而建立起简洁、快速的生产体系和管理机制,JIT、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很好体现,并充分发挥信息要素在物流、资金流、知识与文化传播中的纽带作用,从而确保远东继续在行业保持领跑者地位。

   记者:远东在打破中国民企职业经理人怪圈的同时,在国内的企业界首创“事业经理人制度”,并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它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蒋锡培:如今的企业界越来越感到,很多职业经理人,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的职业经理人与企业谈“恋爱”时很浪漫,但“结婚”后在一起过日子的时间却往往长不了。原因在于:一些职业经理人关注的是职位和薪酬这些当期体现的职业价值,没有把公司命运价值与个人命运价值系统地结合起来考虑;一些企业也往往会把经理人当成“雇佣军”而非后加入的创业者,互相之间的不坦诚和顾虑导致一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事实上,只有当职业经理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时,合作才有可能长久。也就是说,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间的“婚嫁”不光要考虑体现当期价值的市场规律,还要考虑是否志同道合的价值规律。

   远东公司的成长,除了体制机制要跟上中国政治经济变革的步伐外,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这份共同的事业。企业的发展到后来是一个公器,需要经理人和创业者共同做大这个平台。提升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方面水平和能力,公司未来价值的提升不仅是资本的贡献,而且是资本与知本贡献的结合。注重对资本回报的同时,也注重对知本的回报。对知本的回报是对事业经理人价值最大的回报,远东控股集团之所以能够做大,是与对知本尊重和合理回报分不开的。1998年,远东控股集团授予从上海电缆研究所高工岗位退休到远东控股集团总工程师岗位任职七年的虞正明“杰出贡献终身奖”,自该年起,虞正明除了每月领取退休金外,还能够终身获得每年5万元的奖金,以回报他对远东发展做出的知本贡献。远东董事会还对寻求职业生涯新突破的离职副总裁卞华舵,进行了200万元激励性股权的知本回报安排等。

   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保证

   记者:远东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到目前已有数十项国际国内领先产品,您如何看待只有自主研发,才能形成技术脊梁?

   蒋锡培:尖端科技永远是企业竞争力的后盾。一个企业不能实现自主创新就意味着不会有抢占市场的主动权,发展必然受到制约。靠引进技术发展企业,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现在很多国内电缆企业都在强调自主创新,可是国内企业的高端电缆核心技术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段距离,而且真正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时间周期太长。而在国内企业自身研发的同时,跨国公司的技术提升更快,国内企业因为受到资金等限制,发展较慢,甚至没有那么长远的战略意识去投入核心高端技术的研发,用“市场换技术”有时是一厢情愿的设想。远东市场份额快速扩大,产品80%被国内和国际重大工程选用,已充分说明只有自主研发,才能形成技术脊梁,形成自己的产业技术链。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自主研发的后发优势并非未完全显现。目前,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的75%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IT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IBM公司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在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前,说到底,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使命和责任。

   记者: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去年欧盟的第三波绿色指令和对环境保护的现实要求,都对国内线缆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远东对此采取了哪些根本性的措施?

   蒋锡培:远东根据国家提出的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始终坚持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了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全体员工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第一,远东坚持走节能化研发的道路,致力于节能型、环保型产品的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已成功研发了数十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产品,特别是像“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这样的颠覆性技术产品,大大推动促进了我国输配电事业节能、环保、安全、经济的发展;第二,我们在原材料采购上严格把关,坚持使用优质原辅材料、淘汰劣质有害材料。如在电缆护套工序上大量使用PE(交联聚乙烯)料替代传统的PVC(聚氯乙烯)料,使用环保型材料低烟无卤、低烟低卤产品制作电缆护套;第三,远东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加强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建立了科学的节能降耗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对产品的原辅材料用额以及设备的生产效率进行了严谨的量化;第五,倡导全员参与,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教育,设立了合理化建议专栏,构建了浓烈的节能减排文化氛围,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思想意识。

   企业的信誉是产品质量给予的,市场是靠质量维护的

   记者:远东用质量攻略抢占高端市场,获得了业内认可,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服务方面有突出表现,请阐述一下远东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蒋锡培: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我国现有的输电线路已不堪承受传输容量快速扩容的需求,由于过量负荷造成的停电、断电故障时有发生,电力传输已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大幅增加电力投资和电网建设力度,以解决普遍存在的用电紧张问题,同时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出了“打造和谐电力,建设坚强电网”的发展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线缆企业都在全力研发新型架空输电线路用导线,以取代传统的钢芯铝绞线。远东与美国CTC公司合作开发碳纤维复合芯软铝导线系列产品,真正满足了构建安全、环保、高效节约型输电网络的要求。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取代传统钢芯铝绞线、并大量投入商业运行的产品。我国是继美国在2004年挂网商业运行后,第二个使用该项技术的国家。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已在广东、福建、辽宁、江苏、浙江、云南、山西、天津等十几个省、市推广使用,受到全国电力系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奥运工程上,远东获取与奥运工程相关的订单,截至目前已超过5亿元。奥运重点工程中的奥运指挥中心、自行车场馆、乒乓球馆、首都体育馆、奥体中心等奥运主体工程以及奥运配套工程地铁三号线、四号线、九号线、十号、十一号线等项目上也大量使用了远东产品,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