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旅馆式管理新苏州人工作扫描
□本报记者 陈广娟 通讯员 喻振林
“以房管人”
“目前我们把全镇划分为16个大网格,再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把大网格划分为122个小网格,形成交错的网状结构。每个大网格由1名社区民警负责工作指导,每个小网格由1名外来人口协管员负责管理,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吴中网格化管理外来人口的新模式。目前,已登记外来人口223482人,登记房屋出租户7472户,抓获‘网上追逃’人员34名。”3月13日,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金福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一年的运作,我们已经实现‘三五二’非本市户籍人员管理三年规划的第一步,将我镇的2016户出租户纳入规范化管理。经过去年一年的运行和磨合,我们评出23个私房出租示范户和723个达标户。”
吴中区采用“以房管人、以房找人”的网格化管理,将外来人口自身情况、生活状态等基本情况,通过外来人口协管员和社区民警输入到苏州市新苏州人信息社会化采集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外来人口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化,从而为苏州新市民提供了准确的服务管理方面的社会信息和资源,使新市民同享受的愿望由可能变成必然。
“示范户”
记者在去年荣获“出租房示范户”的该镇天灵5组许根寿家看到,他家对外出租的14间房已出租了12间,12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小青年基本都是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在许根寿的“房屋出租治安管理登记簿”上,清楚地登记着这12名非本市户籍人员租住的户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户口所在地、工作单位、暂住证号码、入住日期、离开日期、留宿人员与承租人员何关系等情况,使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情况一目了然。
“只要有人员变化,我就会赶紧通知协管员来登记。”房主老许认真地跟记者说,“我们一般把房子出租给有工作的外来人员,他们认真的工作、生活,我们管理服务起来也省心、省力。对那些膀子上有纹身的人,我们是坚决不租的。”像老许这样配合外来人口协管员工作的出租户现在是越来越多了,这也更加增强了该镇“以房管人、以房找人”模式向第二步实施的信心。
该镇外管办副主任、派出所副所长顾晓帆介绍说,通过宣传教育和管理,房屋出租户的法制意识普遍增强了。截至目前,已有100多户房东主动将可疑信息向协管员报告。去年,西跨塘村一房东向协管员反映,在他家租房的2名小青年无正当职业、且行动诡秘,有违法犯罪的嫌疑。当天下午,公安民警在该出租房内抓获其中一名盗窃嫌疑人杨阳,并在其床下缴获3台工业缝纫机,协破了一起案值5万余元的盗窃公司缝纫机案件。
该镇外管办副主任姜庆林说:我们对外来人口管理按照“三五二”三年规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去年是第一年,我们按镇里所有出租户的30%进行规范管理,现在已顺利完成,今年我们将50%的出租户列入管理,就是3500户,明年就可以把镇上的出租户100%地管起来。非本市户籍人员基本纳入我们有序的管理和服务之中,实现房屋租赁规范有序,非本市户籍人员管住、管好和管活的目标,以更好、更充沛的社会资源为非本市户籍人员服务。
“人户一致”
该区严格按照“人来登记办证、人走注销报告”的“人户一致”的旅馆式管理,126个信息输入点当天信息及时上传到公安分局,为科技强警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截至目前,他们通过采集来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信息,直接抓获34名“网上追逃”人员。今年2月28日,因为盗窃被“网上追逃”的滨海人刘必奎,在刚刚落脚长浜村陆某家时,就被公安民警抓获。
协管员已经成为串起出租户、外来人员的针,这根“针”是整个网格正常运转和提供外来人员准确数据的关键。负责木渎122个网格之一、长浜村4个组的方玉兰,由于她的亲和力,使小网格中的82户出租户家家都和她交了朋友,采集的一系列信息的准确程度、及时程度成为协管员中的佼佼者。像这样的协管员在该区有1507人。
据该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五龙介绍,该区去年就成立了由政法综治牵头,综治、公安、工商、教育、卫生、计生等15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单位的区非本市户籍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领导小组暨办公室。区、镇(街道)拨出106万元专款对区非本市户籍人员管理服务中心、15个镇(街道)和91个非本市户籍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共126个信息采集点配备专用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并对全区172名信息输入员进行了系统岗位培训。非本市户籍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平台开通运行以来,已采集非本市户籍人员信息67万人,通过信息采集并进行网上比对抓获上网通缉的三逃人员48人。为扩大部门和企业信息采集范围,去年下半年又开通了计生局、卫生局等8家单位的信息输入点。
吴中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斌说,“以房管人、以房找人”的模式已在该区正处于深入推进之中。目前他们已把全区分成了15个大网格,通过企业的信息采集点和非本市户籍人员居住地的协管员这个面的结合,将非本市户籍人员的信息输入苏州市新苏州人信息社会化采集综合管理系统。在去年已有126个非本市户籍人员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今年区委区政府还将投入新增20个采集点,以满足该区每年非本市户籍人员30%增长的速度,让信息更快更及时地被采集和上传。通过这个信息平台,不仅可以记录下每个在吴中生活、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的轨迹,也可以为区委决策提供依据,像该区为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的技能培训、外来育龄妇女的体检、非本市户籍人员子女的就学等,都是让非本籍户口人员享受同待遇的具体体现,登记在册就是享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