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抓住重点科学谋划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王慧芳整理

 编者按: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信息产业工作会上,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各地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企业介绍了他们的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中国电子报》从今天开始,开辟广东系列报道专栏,分四次从行业、地市、企业等方面介绍广东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和举措。


两化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创新性优势,在生产、管理和服务各环节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节能减排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具体措施是: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抓紧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和区域分类推进策略,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推进信息技术在产业链上的融合。支持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提升产品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等各环节融合运用,带动企业产品开发、工艺流程方式创新。在企业管理营销方面推广信息技术、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电子商务等技术和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间协作方式的革新。


推进信息化在绿色生产和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重点针对石化、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发展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数控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带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物联网”工程。整合资源,逐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带动商贸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建设省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产业基地,完善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利用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相互融合带来的机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推进技术产业化。加强粤港合作和国际合作,积极吸引国际企业到广东省发展,推动本土企业参与国际供应链管理。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研发、认证、培训等服务;多形式、多渠道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家庭:建设服务支撑平台


广东省通过数字家庭计划的实施,促进以平板显示产品为代表的3C产品制造业发展;促进基于数字家庭的各种增值业务迅速成长;促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家庭产品和技术应用规范标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措施是:


加强公共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数字家庭中心为代表的数字家庭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设数字家庭互动应用模拟环境、综合实验和测试平台,完善评估标准和体系;建设数字家庭公共结算、多媒体资源库、用户综合管理运营支撑平台,组建公共运营支撑平台运作管理机构;形成平板电视一体化终端、高带宽双向网络、公共网关、信息服务等高清互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平台。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的协调与组织管理,促进产学研合作。争取国家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科研院校、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结合的“广东省数字家庭产业研究院”,以产学研合作方式组织数字家庭关键共性技术、产品和应用的研发工作,提高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项目之间的内在耦合度,确保统一技术体系的实现。


建立数字家庭产业合作平台,发展各地数字家庭特色产业。牵头组建“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吸引更多企业加入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支持和鼓励全省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配合实施重大产业化专项,建设数字家庭特色产业创新及应用示范基地、产学研孵化基地和产业发展基地,打造特色园区品牌。


推进数字家庭试点,促进产业化成熟发展。除继续推动佛山和广州地区数字家庭试点之外,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示范基地。


加强互动增值服务开发,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配合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各试点地区首先从电子政务、农村信息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家庭应用入手,将社区信息化的各种业务深入到家庭,从而打通网络、协调资源,为更多的增值服务提供良好的通道和基础。围绕高清互动服务,积极发展数字多媒体创意、数字媒体、数字娱乐、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数字家庭信息服务产业链。


推动数字家庭标准和专利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成立“中国数字家庭产业联盟”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广东企业开发数字家庭相关国家标准的支持和服务工作;通过数字家庭试点,推进国家有关数字家庭标准DRA、AVS等产业化工作。同时,整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数字家庭标准体系和专利池。


加强宣传展示平台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农村信息化:开展特色应用


广东省加强全省农村信息化资源整合,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具体措施是:


加强资源整合和协调,推进全省信息兴农工程。加强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终端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的整合,统筹协调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整合农村已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做到“站点共建、信息共享、一机多用”;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村商贸流通的信息化应用、乡镇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的信息化辅助和农民技能素质提升的信息化培训等农村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接通宽带互联网。全面构建广东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支持各县、镇、村和企业、农民在平台上建立各具特色的网站、网页或网络社区。加强农村民生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做好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农产品质量控制、旅游信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法律援助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开展农村信息化特色应用。将信息化应用推广到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生活和民生福利等各种领域;组织开发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设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省专业镇推广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服务于水产品、家禽、水果、蔬菜和南药等产品领域,逐渐实现网上大宗农产品采购交易;建立城乡之间劳务信息沟通的渠道。


继续加强农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施“农村中青年信息能力培训”工程,在山区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化培训网络。


支持和推动各地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试点工作,深化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单位建设,支持湛江市等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推进信息化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现代信息服务业:培育龙头企业


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指出从2008年起5年中,由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推进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具体措施是:

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工作。


建设国际化信息服务主题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2008年重点启动建设一批省级主题产业园区,建设工业设计主题产业园区,促进全球工业设计企业、人才汇聚;建设网络增值服务主题产业园区,吸引网络增值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等在广东省集聚,支持创新增值业务和创意服务企业的孵化;建设数字内容创意主题产业园区,带动影视娱乐服务产业升级,推进网络游戏、动漫、多媒体影视制作等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设金融信息服务主题产业园区,形成全国金融业后台信息服务基地;建设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主题产业园区,孵化新型空间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业务和企业;建设面向生产消费的应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主题产业园区,培育竞争力强的优势软件服务业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业。


发展面向生产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分步建设南方区域现代交通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相互融合应用。二是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三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面向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面向石化、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四是发展工业园区、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的信息技术服务。


扶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培育龙头企业。一是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创新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和产业转化,重点加快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二是培育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成长为高端龙头企业。三是支持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持开发面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科技文化卫生的信息服务,推进面向农民技能提高的信息网络服务,强化面向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开发。


平板显示产业:壮大产业链


广东省平板显示产业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好《加快发展广东省平板显示产业实施方案》,发展策略是“突破面板,做强整机,壮大产业链”。具体措施是:


提高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设两条示范生产线。选取消化吸收液晶电视模组技术和突破OLED材料和若干设备技术作为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建设两条示范线,作为产业协作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条液晶电视集成制造示范线,为企业消化掌握模组技术、重点器件开发、企业间技术合作、承担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研发工作等提供公共服务;建设一条完整的小尺寸OLED显示屏生产示范线,将OLED生产全过程的材料、装备等各个环节的创新任务分解实施,优化工艺,集成技术,实现OLED显示屏商品化生产。二是加强专利和标准建设。建设高清互动数字电视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开发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及交互应用产品,形成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专利池。


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对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平板显示重点企业进行目标招商,重点引进6代以上面板生产线。二是大力引进液晶电视模组项目,重点引进韩国的三星,日本的夏普,中国台湾的友达(广辉电子)、翰宇彩晶等企业的TFT-LCD模组生产线。三是广州、深圳和佛山要推动LG飞利浦、中华映管和奇美电子二期模组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吸引母公司的模组生产和技术继续向粤转移。四是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是为模组配套的企业和平板电视终端生产企业,营造好我国大陆最有利于吸引面板厂的专业投资环境。


完善产业链建设。协调外资企业开放模组技术,促进整机配套;抓好关键器件的配套。引导我国大陆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将产业链向上游配套器件延伸,突破背光组件、驱动IC、偏光片等重点器件和材料;推动模组-整机联合设计。简化液晶电视的软硬件结构,提高集成度,降低整机成本,统一接口标准,形成高清互动的液晶电视集成制造能力;扶持整机企业按集成制造技术要求改造生产线,推动彩电整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


积极组织本地企业申报平板显示扶持资金项目。


软件产业:推进开发应用


广东省要求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促使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是:


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剖析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增强忧患意识。对广东省软件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了解目前的结构,找出差距,形成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软件产业发展机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净化软件企业生存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软件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施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紧密结合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后劲。推动软件人才评测体系建立,建设软件人才库。广东省软件产业既要充分利用省现代信息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结构和提升水平,又要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中起支撑作用,促进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支持为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的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继续抓好双软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工作的过程管理,完善公平、公正、高效的认定机制。做好纵、横向的协调工作,提高软件企业财税政策的落实率,保障国家软件产业优惠政策更大面积惠及软件企业,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


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Linux、数字家庭、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继续加强广州、珠海、深圳等国家级软件园区和IC设计中心的技术平台规划建设。


进一步推进Linux等开源技术的开发应用。有效解决广东省软件企业在Linux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条件的不足;重点开发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管理和网络文化等领域的Linux软件技术和产品;进一步与政府采购部门沟通,使“Linux产品推荐目录”真正成为政府采购目录之一;积极支持各地市建立Linux及开源软件服务机构,扩大Linux的应用范围。


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通过建设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来促进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持续创新体系的建设。支持和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成立独立的嵌入式软件、IC设计研发机构或生产部门。发展关键性、共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聚焦行业需求,提升广东省嵌入式软件厂商的整体实力,提升整体制造行业在嵌入式软件上的核心竞争力和硬件产业的产值和附加值。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充分利用广东省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泛珠三角合作机制,加强软件产业的粤港合作深度和广度,发挥香港在软件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软件和IC设计企业国际化和资本运作,扶持培育软件和IC设计出口龙头企业。加强软件和IC设计出口基地建设。


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


广东省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部省联动、部门协调、企业为主、面向市场、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并力争主导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具体措施是:


加强部省合作,推动广东省标准化和保护运用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部省合作,开展信息产业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相关课题研究。完善信息产业标准体系,推动集成电路、软件、关键电子元器件、数字音视频、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中文信息处理、电子标签、卫星导航、通信和电子产品安全、TD-SCDMA有关产品、网络与信息安全、互联互通、手机终端、信息无障碍等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与信息产业部共同推动DRA数字音频、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法等标准制定。


加强数字家庭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推动建立数字家庭互动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和不断完善数字家庭应用标准体系,为产业自主创新和应用服务提供标准信息服务;建立并不断完善数字家庭相关产业及技术应用专利池。


组织开展平板显示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一是开展平板显示产业知识产权分析。对国内外平板显示器技术和生产工艺专利,尤其对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TFT-LCD、OLED平板显示产业专利开展技术态势分析,建立平板显示技术专利信息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建立平板显示产业标准体系基本框架,按照需求牵引,重点突出的原则,筛选出一批广东省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创新急需的标准项目。组织制定有关平板显示产业行业标准。


开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标准化研究。推动建立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机构,统筹现代信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和机制。建立目标一致,政策协调的省市信息产业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联动机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将促进产业自主创新的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工作,纳入财政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资助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有关标准化和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项目。


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应用项目


广东省要求做好电子政务总体布局,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机制,狠抓电子政务重点应用,开创电子政务建设新局面。具体措施是:


以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设为核心,谋划总体发展布局。完成制定《广东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梳理政府业务流程,制定全省电子政务的业务和技术框架,统筹规划和建设电子政务公共技术平台。


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电子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协调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和交换体系,构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推进重点应用项目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全省联网的综合型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深入推进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广东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险等面向社会的综合性服务;推进省应急平台建设,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推进政法信息网建设,促进政法领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重点支持服务社会和公众的项目建设,加快安全生产、信访、价格管理等项目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民互动。建好、用好、管好政府门户网站。


加快推进县区电子政务建设,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结合珠三角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探索在欠发达地区低成本电子政务建设新模式。


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突破电子政务建设难点。支持广州、茂名创建国家信息化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广泛深入推行电子政务;支持深圳市、惠州市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工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佛山、珠海开展政务资源整合试点建设,促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在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石龙镇推进“数字城镇”综合试点,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电子政务效果评估,推进电子政务科学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研究制定项目的效果评估、运行维护经费等标准,建立健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


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电子政务发展视野和眼光。学习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共享和协同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广东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