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现已达2.1亿,已成为世界网民数第二大国,几乎每分钟就产生100个网民。互联网站似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中国域名为.com和.cn的网站数多达150万个。互联网商业应用正不断涌现,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商务时代。
然而,在爆炸式增长背后,却隐含着人们的忧虑。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就像美味的“河豚”,让人们在享受之前心存疑虑。权威调查显示,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仅为35.1%,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都是互联网商业应用快速普及的瓶颈和难题。谁能担当起社会公众信任的角色,谁就能成为主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盟主”。
电子商务核心价值在于创立商业新模式。中国邮政应顺势而为,借助百年品牌产生的社会“公信力”,创出“适合邮政经营、满足市场需要、又有邮政特色”的商业新模式,走出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子。
日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做出了“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确立电子商务在中国邮政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重要决策,指出“要将E-mail地址与名址绑定作为重要课题项目,加紧研究,争取早使用、早见效”。针对上述课题,笔者提出了“担当第三方‘公信者’,塑造电子商务组织者形象,牵引互联网资源向邮政实物网融合”的新思路。
建立虚实地址互换系统 解决制约瓶颈的新思路
借助百年邮政“公信力”和实物网覆盖优势,在互联网上建立邮政电子商务网站,为网民建立 “地址信息互换系统”(GPSmail),为客户提供一个在互联网上独有的身份标志(例如E-mail)和在现实社会中的投递地址(例如:名址)之间的,可以进行绑定注册、存储修改、地址转换、按址投送的信息服务系统。
简单地讲,就是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互联网站登录注册,独立拥有一个“个性化、私有化”的信箱——GPSmail。之后,无论他在哪个网站购物,都无需填写真实地址,只需留下他的E-mail,中国邮政就能帮助他完成网上订购物品和按址寄递等系列服务全过程。如此以来,既能有效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安全,还能同时满足其网络购物乐趣和现实生活的需求。
换句话说,GPSmail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整合互联网和邮政实物网两大资源,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完成虚、实需求转换,达到构建互联网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目标,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邮政电子商务新模式。
营造多赢利益格局 推动邮政包裹业务发展
任何一个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必须要有很好的价值链支撑,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做大规模。对于网民,在网上注册了GPSmail以后,无论他的现实地址如何变更,只要及时上网更新,记住自己的E-mail,就能完成网购、收/寄邮件,操作简单,方便易记。对于商户,可以共享邮政GPSmail客户数据,利用它为客户办理商品寄递,开展客户分类和针对性营销,提高商品销量。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站,只要它和邮政开展联盟合作,就可为登录它的用户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提高业务交易量,还可以利用邮政提供的GPSmail平台开发新业务。对于邮政,最直接最基本的应用是简化邮件传递管理方式。实现邮件传递从地址信息注册管理——存储转换——按址投递等全过程。由于无需填写地址、邮编和收/寄件人姓名等内容,网民在互联网任何购物网站既可为自己购物,也可为他人购物;能够满足互联网“虚拟和现实”需求转换的各种实物传递类关联市场需求。实际上,GPSmail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环境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平台,邮政是最大的受益者,最有潜力的业务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包裹——所有互联网购物网站产生的包裹都需要通过GPSmail系统转换后按址寄递,这将极大地促进邮政包裹业务增量增收。
鉴于GPSmail平台具有很强的业务扩展性。而且类似的系列服务又唯有邮政才能独立完成,因此,它具有垄断经营的特征。凭借中国邮政目前具有的独特地位,如果中国邮政能够拿到“互联网网址和邮送地址信息互换”标准化制定权和推广使用权,建立互联网电子商务商业新规则,借势发展网站联盟,定能迅速复制众多类似“阿里巴巴”合作项目,从而开创电子商务多赢利益新格局。
创建互联网商业新模式 走出邮政电子商务新路
中国邮政要解放思想,突破现有互联网站发展的商业思维,紧紧依靠邮政实物传递网,才能构建出“适合邮政经营、满足市场需要、又有邮政特色”的互联网商业新模式,走出邮政电子商务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邮政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基于互联网和邮政实物传递网的“名址互换”服务,通过众多互联网站渠道,聚集网民虚、实转换需求,发展邮政包裹和网上支付以及邮件类业务。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互联网网址和邮送地址信息互换”标准化推动,利用互联网站渠道推广GPSmail服务,是行之有效的渠道营销模式。显而易见,有了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再借助互联网特殊的营销模式,盈利模式就是来自互联网的各种邮件和支付业务收入,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是邮政包裹和网上支付业务。
根据《第2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我国目前网上购物的用户约为4640万人,电子邮箱用户约为1.19亿人,即时通信用户约为1.7亿人。这些都是GPSmail的潜在客户群。以2007年网民数为基数保守计算,未来三年GPSmail目标客户分别为1%、2%和6%,年服务费标准12元/人,预计2008年注册费收入2600万元,2009年收入7800万元,2010年将达2.3亿元。假设每个用户每年为邮政带来5件包裹业务,每件包裹寄送费10元,按网购群体4640万人的10%保守计算,邮政每年至少新增包裹收入3亿元以上。
互联网网购市场巨大,网购产生的包裹和支付业务就像一块诱人的巨大蛋糕,凭借中国邮政在国内的网点、实物传递、公信力和品牌优势,再加上GPSmail这个独一无二的商业新元素和新模式,“试问,除我邮政还有谁能主宰这片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