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今年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黄之甫 董恒宾
    中国经济网3月20日讯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宿迁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重要一年,也是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第二个五年创业发展的总结之年,更是第三个五年创业展的关键一年。年初,宿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今年全区“财政收入超过8亿元,业务总收入超过80亿元,全面跃升‘双八’平台,09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主要目标任务。从年后宿迁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叶辉先后在该区召开的全区干部大会以及2007年度工作总结暨2008年度目标责任状签状大会上所发表的两次重要讲话中,我们已经很清晰地看出开发区在新的一年里从快速发展到既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转变这一发展的新趋势。

    趋势一:优化产业结构凸显四个“大”。按照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宿迁经济开发区要注重发展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服务外包和创意等产业”的要求,一是推进制造业大升级。通过与高档服装企业的高位嫁接,打造超10亿产值的精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申报省级食品产业园和机械电子产业园为契机,放大“娃哈哈”等品牌优势,打造超10亿产值的中国-宿迁名牌食品产业园;打造超20亿产值的中国-宿迁机电特色产业园,使机械电子产业成为园区新的主导产业。二是推进新兴产业大突破。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为突破口,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力。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大繁荣。加快义乌商贸城精品街、淮海建材装饰城、温州家俱城、新上海大世界和中联物流建设等,优先发展物流、贸易等服务业;以杭州国家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外包基地落户为突破口,引导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全省新兴服务外包基地。

    趋势二:项目集聚体现四个“加快”。一是加快拓展招商选资领域。以亿元以上项目、高新科技项目、知名项目为主,以完善产业链的配套项目为补充,按照“主攻浙江、提升苏沪、拓展港台、突破日韩”的思路,充分发挥广州办事处“前哨”职能,不断拓宽招商领域,通过增量的扩张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二是突出招引大项目。把招引大项目作为第一目标,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竣工10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签亿元以上项目40个。力争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4个,超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2个。三是加快推进大项目。强化对签约和在建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促进投资10亿元的大森木业以及港资服装、盛宇集团、温州家具城等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四是加快提升服务层次。延伸帮办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从传统的“办证服务”向帮助企业分析产业政策、招引培训职工、开拓产品市场以及推动校企、银企联动转变,营造更具竞争力的招商服务环境。管委会搬入商务中心办公后,已正式启用“365服务大厅”,同时推行无纸化办公,为客商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一条龙”优质服务和电子政务服务。

    趋势三:园区建设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进一步健全规划体系。完善电力、管网、环保、供排水及绿化等配套规划,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重点抓好通气、通暖和通污“三通”工程;加快“一区、一电、一水、一网、一中心”,即蓝领公寓企业职工生活配套区、凯迪能源热电联产项目、河西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和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仓库)和宿迁软件园建设;同步推进富民大道、通达大道、威海路、纬九路、金陵南路五路工程,不断完善项目支撑条件。三是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以人民大道、发展大道、西湖路、南京路为主轴的“两纵两横”商贸格局,实现从单一现代工业园区向工业特色明显和城市功能完善并重的新格局转变,打造南部现代工业新城。四是切实提高集约开发水平。严把“超亿元投资规模、超150万投资强度、超20万税收贡献”的供地门槛,继续大力推进“三清”工作。启动省级工业生态示范园区创建,确保年底园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0%,污水集中接管率达到80%,新进企业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趋势四:和谐魅力园区坚持民生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让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实惠。一是以就业安置利民。加快城中花园、梨苑居、金桂花园、古楚名苑、西楚庄园、和谐家园6个安置小区建设,把安置小区的安置功能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相结合,努力形成安置小区、蓝领公寓、商住小区的多层次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二是以社会保障惠民。按照保障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子女就学“四基两就”要求,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住所,为广大居民撑起“保护伞”。三是以全民创业富民。大力实施“百千万”创业计划,培育一百个致富项目、培养一千名致富能人、带动一万户家庭就业,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家家有收入、村村有项目”的致富格局。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