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民 信息化成功要素之一 完善体制和总体架构
来源:CIO时代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第六届北京大学CIO班开学典礼于2008年3月13日下午在北大举行,高新民先生受邀发表了名为《信息化成功要素:完善推进体制和总体架构》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今天参加北大CIO班,我也很高兴。刚才我听赖教授也讲了讲CIO,他讲得很清楚,尤其它的必要性,CIO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比较清楚,而且我也非常同意,特别是他刚刚讲到的,一个是知识结构,CIO的能力,也是很非常准确。那么,我本人感觉,刚刚赖老师也提到,感觉这个工作也非常重要,于是了就主张吧,推进这件事情。那么我们在开始成立这个CIO分会的时候,我也讲了一些CIO的一些情况,赖老师讲的比我讲的还比较细。当时我也看了一些材料,我跟大家讲,这个CIO,刚刚我也跟人事部的部长讲,当时人事部的主要负责人叫戴光钱(音)同志,他也参加我们这个分会成立大会,当时我就给他讲,为什么这个CIO制度非常重要,什么叫CIO制度?CIO制度应具备什么条件?我都给他讲了。我给他说,你不要认为CIO是一个官,什么局级,副部长级,我说这个级别也很重要,在我们国家,谁官大了谁说了算,就是说他有决策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支持CIO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当时我说,光有这个条件还不够,这是个必要条件,不是个充分条件,而还有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他的能力,他的素质。就这样讲了。这个时候我就给戴部长讲了,他应该什么什么的。刚刚赖老师讲的知识评估呀什么的,我没有他讲得那么好,但是我也给他们讲了,就在他办公室讲的。

我在准备这个东西的时候,也看了一些国外的一些材料。在国外,人家的CIO的东西是经过研究的,这里面有一套知识体系,人家有一套知识体系,当时我就在主张,建立我们自己的,比如说政府部门,企业甚至企业还分行业,建立一些来培训,来学习,来培养符合CIO这个职位的一些知识体系,当然我倡导的时候,有些同志还是很重视,包括我们北大的一些老师可能也参与过这样的讨论,那么什么结论呢?我跟你讲,我为什么先讲这一段呢,你们都是CIO,或者叫准CIO吧,外国人研究他的CIO,对他的知识结构,对他的能力,对他的素质,经过研究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CIO的人才非常难找,也不是学校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一个公司随随便便挑个人就能够当下来的。这是他们外国人这样说的,甚至于他们调侃的说,如果能够真正的符合,严格的符合,刚刚赖老师说的这种CIO的人,只有一个人,是谁呢?上帝!就可见,这是外国人的话,不是我的话,这是外国人研究CIO的人经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但却说明,CIO对这个人才机构的素质是非常高的。

今天,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情况,我们推进信息化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甚至有很多新的困难。要克服这些东西,确确实实我认为这个CIO的队伍的建设,以及它对我们为这个制度做准备的人才的条件,这一套东西,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所以今天我们北大这个来办这样一个CIO班,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一种努力,希望能把它办得更系统化,更机构化,要研究这个问题。

那么今天我了解一下,今天我们班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特别是比较大的企业,所以我就选了这个企业信息化成功要素在什么地方,这个因素可以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个成功的要素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包括建立CIO制度在内的企业信息化推进的体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第二个因素呢,就是对企业信息化推动的总体架构要把握好,要更加细化,可操作化,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情呢,不光对企业,对我们现在的电子政务,也同样存在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其他事情,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可以说很多很多,但是我认为这两件事情是最主要的。我们的信息化搞了那么多年,发展到今天阶段,这个问题应该突出出来,所以我今天选这个题目来讲。

总体上看,怎么来判断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我认为,从我们各行各业的大中型企业讲,我这里要申明一点,我现在讲的是大中型企业,是我们企业信息化的主力军;对于中小企业,特别小企业,做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还有一段过程要走。对于大中型企业讲,是信息化的总的主力军,在大中型企业对信息化我认为还是处于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一个阶段。

什么叫全方位?就是你企业里面,从生产环节,销售,管理,渠道等等所有环节里面都要推进信息化,不是说原来开始我们就和财务,经销层,通过人事管理。不是这个,是全方位、全链条的。不管是局级、地区级、事业部级都要做,这是全方位。

那么多层次什么意思?企业和企业情况,企业是在行业里面的,这个信息化根据国外的研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它信息化层次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做过定量的统计和分析,有些企业,比如是IT企业信息化层次就高,因为它本身就是干这个的。所以我们电子商务呢,比如说半导体企业里面,全世界都在讲,我们的IT企业里面,制造业企业里面,都是做得最好的,这个接受度、认知度以及它做的成效,都是做得最好的。大家知道在国际上有一个做电子商务的一个标准组织,可能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做IT的,我不太清楚,这个组织现在,包括联想这些都是它的成员,它就是一个跨国的一个电子商务标准。在行业里面,行业的电子商务就它做得好,为什么做得好,因为它的技术好。但是另外一个阶段,比如说我们举个建筑业,工程建筑业。你去看看建筑业,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从建筑业来的,我不是贬你,建筑业信息化这个难度就大了,它是从某个基础的一种信息化管理。那么在做项目管理有一套软件,专门在做的P3,我们的一些工程,项目做的,那么我们的建筑业里面,它的企业的特点,它的管理,规范性等等,所以它推信息化就比较难。所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它跟行业有关系,跟企业的规模有关系,跟企业的集中度有关系。比如说我们的钢铁行业,冶金行业,钢铁行业它的集中度很高,就是我们现在这几个,中石化,中石油,海油等这几个大家伙,对不对。其他的都是一些小企业,当然它里面的炼厂什么的,有大有小,但是它的集中度是比较高的。那其他的一些行业来讲,比如说纺织业,其他的一些行业,总体来讲分散性很大,这种信息化它的层次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就是说,多则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水平上,不同的目标上,还要推进信息化,全方位、多层次,这是一个总体上的判断,这是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处于这种阶段。

另外,从这方面来看,我个人是这样看,就是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来看,对信息化的需求期望的角度看,为什么是处于这个阶段,因为是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度、依赖度、期望值继续的提高,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和个人,他们的职工工作学习不可分割的一种工具。

另外,从发展水平阶段来看,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从网络信息技术实施阶段,迈向了信息化应用,发挥效益这个阶段的过程过度。无论从信息网络技术实施来看,或行业信息化、地区信息化的角度来看,系统的规模都已经相当可观,系统的复杂性也大大的增加。有一些的企业集团,对于跨地区或跨部门的管理和需求都逐渐在加大,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搞信息化。比如中石化,中石油等的整体的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我也参加他们的一些讨论,他们的这个需求确实是非常紧迫的。

另外从信息化的发展的驱动力来看,我们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驱动阶段,原来就是IT部门提出来怎么做,现在反过来由业务部门驱动着干,现在很多做的好的,已经出现这种形式,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这种感觉。现在就是嫌你慢,嫌你不能解决我的这个问题,其实业务部门也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业务部门有这样的要求。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社保,现在这个社保卡很多两会代表提出来,要异地能够享用,现在才刚开始做了两三个城市的试点。所以现在是业务需求在催着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企业也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好的形式,另一方面就说明了对信息化,对CIO这样一个领军人物,不但要考虑技术,还要考虑满足业务需求的一种实现,那么相应的要考虑体制上的配合改革,制度流程的一些变化创新,要紧密结合起来,要考虑这些问题,而不是原来驱动的话,就是考虑这个软件怎么能够让你会用,代替你的报表,代替你的手工,代替你的工作的扭转,代替你的消息的发布等等这些,这些简单,标准都差不多,就可以用了。现在是要求弄懂业务部门了,业务部门的需求怎么来满足,但是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来,你就得去满足他,这个是技术驱动和业务驱动是完全不同的要求。

所以,我觉得企业信息化发展到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有三个不同的特点:

一个就是它的认知度、接受度;

第二个就是它的阶段,不是搞技术实施,而是要深化应用,要抓效益;

第三个就是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

我觉得这三个转变是标志性的转变。但是,这三个转变就出现了很多的难点,要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难点。我认为可能普遍的,一个首先是人为因素,观念、技能、文化,特别是文化,这个我认为是第一位的难点。第二个就是体制职能的转变,这本身跟IT没有多大关系。第三个就是多部门项目的资金设施的管理,这个我们现在还不太会,因为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连动的时候,又满足业务需求的时候,这种跨部门的项目的管理,我们还不太熟悉,不太会驾驭这个东西。

还有一个就是在保证效能的前提下,怎么做到成本控制。这个成本控制包括原来的投资,怎么保护,怎么运用,要在原来的地方现在新的一种需求。最后一个就是刚刚讲的深化运用,要效益的阶段,这个效益到底怎么评估?怎么来算,而且是CEO能够认可的,这个就算你头上,这个也是个难题。金税工程的三期,金税在座的都做了纳税人,不管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十二万以上都要报税。现在金税工程就做得不错,三期要进一步的深化,实际上就是要整合,要把数据集中起来,把系统整合起来。那时候就研究,三期就在研究,到底怎么来评估他的效益。国家要投资将近九十个亿,发改委批的时候,就说你们怎么来评估他的效益,评估成功还是不成功,就是一个指标,后来就想出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就是应交的税收和实际收到的税收,就是收交率。收交率就是,比如说,企业原来只有60%,现在要提高10个百分点,据说美国只做到了85%。这是收交率的指标;第二个就是每收一块钱的税收,成本降低多少;第三个就是税收人员的内部的控制。除了这三个,我们还需要细化,什么叫应交率,用方法怎么统计,这些问题都是一些深化的难点问题。这个难点问题不光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是有这些情况。所以这个评估问题,定量的效率评估是普遍承认的难点问题。

那么这些难点问题怎么样来解决呢?我今天讲的题目就是这样,我认为主要就是要抓住牛鼻子,这个牛鼻子,一个就是一套科学的体系结构,这个我放到后面去讲,第二个就是有利的信息化推进的体系体制,包括CIO的机制的建立。这个就是在2006到2020年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里面,专门保障措施里第一条就提出来,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推进体制,这个就是体制问题。

体制问题,去年我们的信息委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研究,课题的内容我给大家简单的做一些介绍,供大家参考。从理论上讲,信息化推进体制,是为实现信息化战略目标,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的包含组织机构、职能分工、运作规则在内的多维体系。

信息化体制的三维架构概括起来就是:

从内涵角度看,它包含三个层面,即信息化推进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和权限划分、运作规程和准则;

从归属角度看,可分为集团或行业层面的体制和成员层面的体制;

从推进信息化要素看,又可分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

其中组织机构概括起来就是“四层两翼”六个功能这样一个体系:

第一:决策。就是要负责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法规草案、重大政策、重大协调的决策。这主要是由CEO和CIO共同来负责任,CIO的位置就在这个地方。

第二:协调体系。就是包括常设协调机制和临时协调机制,解决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化协调问题。由部门,地区CIO委员会来负责,这个CIO上面顶层要有一个人CEO,然后下面组成一个CIO委员会,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也是这样一个机构,这个CIO委员会是你的分支机构,它是一个日常的协调机构。

第三:管理。管理我们国家一般由信息中心行使信息化综合管理职能,就是日常的管理层,这个还是需要的。

第四:执行。现在我们有好多什么都一股脑儿的推到信息中心那里,这个体系机构是不完整的,执行跟业务部门是紧密结合的,一定要在那里推进才能有执行力。

第五:审计。审计和执行是两个意思,审计可以由第三方来进行,内部的审计和外部的审计,大家都知道IT就有这样一个服务。

第六:咨询。也可以在内部成立一个专家咨询机构,也可以由第三方来做些咨询,这都是可以的。

那么基于这样一个模型的企业信息化呢,推进管理体系的一个评估到底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呢?我们觉得根据三个规则来讲:

第一个就是他的机构是不是清晰,就是这个维度,分工是不是明确,协作是否灵活有效,规则制度是否完善。

第二个就是统筹的维度,这个层阶之间,集团和地区之间事仅划分是不是合理,统筹机制协调机制是否有效。

第三个就是要素,刚刚讲了各种要素,有管基础设施的,有管应用的,有管信息资源的,有管安全的等这些要素领域,管理的职能是不是明确,是不是有牵头人。从这几个维度来评价企业里面信息化推进的体系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完整,应该根据这三条来进行评估。

而这里面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建立CIO制度,就是在信息化依赖程度大或有信息化大项目的大型企业设置CIO岗位,当然这个CIO岗位关键问题就是他要进入决策层,是作为各单位“一把手”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助理。我们过去经常讲,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我在前几天就做了一个修订,这句话是没错,一定要“一把手”,“一把手”是非常重视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但是现在信息化因为系统复杂度,技术的复杂度,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地步,光CIO“一把手”工程说了不全面。所以我今天要讲:信息化是“CIO+一把手”工程。我在很多会上都讲过这个观点。所以CIO全权支撑“一把手”的决策,承担信息化规划、重大项目实施、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化绩效评估等信息化重大的管理工作上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可以说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个要素,就是要有科学的体系结构,什么叫体系结构,信息化的体系结构,企业的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架构专门有定义,定义有好几种,我这里就用了其中一个。体系结构就是组成单元的结构,结构是由各种各样的单元组成的,模块组成,而单元有大有小,由组成单元的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以及制约这些单位的设计和随着时间演进的一些动态的原则指南构成的,这就是体系结构。

现在我们讲信息化,我刚刚讲的三个转变,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从项目开始推进信息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但是不能说我们以项目推进信息化这个做法就不对,不能这样否定,必须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但以项目来推进的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它的弊端和局限性,从项目推进的模式里面,去思考它的体系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作用就是体系结构的设计,是综合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一种核心组成部分,是进行系统综合集成的一个基础,这就是它的作用。

过去我们在作信息系统的时候,体系结构是信息化系统的系统。我们在传统的方式下做信息系统,往往我们要求非常清晰的和比较稳定的一种系统,就是必须说清楚,说不清楚就做不了,如ERP、ASP在找用户的时候,也不是什么用户都敢做。在选项客户的时候,首先有一个问答单,要求客户填写,填完后,就了解了客户到底需求是什么。要客户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他们才敢做,不明白,他们是不敢做的。另外有确定性的一种方法,有路线图,另外强调稳定的,基本上是不变的一种总体设计,但没有架构设计,缺乏架构设计。体系是系统的系统,就是在上面一层,强调系统的生命周期性,这个做完了,到时候再重新做,一个个的做下去。还有就是强调严谨的结构化特性,结构化是肯定需要的,但是这些都是我们以前走过来的,但是信息系统还在走,很多的东西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你做信息系统,怎么做?于是它就要求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强调需求有一种合理的变更,也就是合理的需求变更是合理的,是考虑系统设计的原因,要强调大总体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强调系统动态的一种演化和成长性,我们有的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成功的企业,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系统也就跟着在深化、成长。还有就是要强调系统可横向聚集、可集成,那么要适应这个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重视体系结构的架构,这是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在一种不确定的和动态的环境下,怎么样来做信息化。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政府也是一样。

所以体系结构,形象的讲,就是把以前的零散的东西系统通过体系结构,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来提升我们信息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意思。那么办法不是太新了,但是基础还是IBM公司提出的企业架构体系就是EA那个方法,这个方法,从八几年提出来后,没有提到很大的重视,最近这几年才得到一定的重视,基于这个思路基于这个方法论来做体系架构。美国国防部、海关、社会劳动保障系统的整合,就是基于这个来做的。现在不单是企业这样做,政府也用这一套解决架构整合问题。所以我觉得大家关注这个层次性,从业务需求开始业务战略开始,把数据体系结构,应用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搞清楚。

最后,我还是这句话,希望大家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作为CIO的责任,就是把体系结构,作为企业复杂的动态的信息系统成功的方法的一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