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指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以各种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技术为工作手段和技术支持,完成信息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有序、有效开发利用,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一、档案资源信息化开发
档案资源信息化开发大约可分为两个方面,创建档案资源数据库和档案资源信息化二次开发。档案资源数据库可分为档案检索数据库和档案全文数据库。检索数据库既包括全部馆藏档案的案卷级、文件级检索体系,也包括各种专题检索工具体系,是为实现信息共享而指向档案实体的引导型电子信息。档案全文数据库包括运用各种手段得到的档案原件的电子文本及办公自动化产生的电子档案,是数字化的档案实体信息。档案资源数据库应当贮存馆藏档案的主要或所有内容。创建档案资源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是档案馆信息建设的立足之本和核心内容。创建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技术难度较小,计算机软件程序较易开发;但对馆藏量较大的档案馆,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较多,工作量较大,档案信息化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创建档案资源数据库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档案信息二次开发是指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档案及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开发。包括对档案实体的“数字化编研”以及相关信息的专题开发,形式上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档案信息二次开发是档案资源信息再利用的升级,它所蕴含的信息量和信息价值将是无比巨大的,它是档案资源信息化开发的高级内容,它的难度比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更大,信息开发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档案专业人员和计算机开发人员的能力。
二、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化
档案资源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计划、有目的、有阶段地完成档案资源信息化。
第一、必须建立档案检索数据库。这是目前大多数档案馆都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这个工作对于馆藏量小的档案馆较容易完成,但对于馆藏量大的档案馆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因此建立检索数据库时,也要有计划实施。首先应该对馆藏的所有档案完成案卷级条目检索数据库,这是一个快速且见效快的目标;其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文件级条目检索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快速、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第二、逐步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这是建立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通过办公自动化产生的电子文件,可通过网络直接接收;对于历史的资料,可通过手工输入、电子扫描、数码拍摄等手段获取档案原文信息资料。目前,扫描机速度的提高、数码技术的高速发展,都为我们实施档案全文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推进档案资源信息二次开发,建立多种形式档案信息体系。根据档案信息,做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和编研,推进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同时采用多形式发布档案信息的方式,如建立网站等,使更多的用户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扩大档案的利用价值。这是档案宣传和利用的发展趋势。
第四、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档案资源信息化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设定安全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电子数据不被错误修改、删除,同时派专人作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档案馆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作者:孙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