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燕娜
“先评估后补贴”政策特别适合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本来就应该是企业行为,如果做得好,企业还有可能得到相关部门奖励,何乐而不为呢?
——本报记者 邱燕娜
2008年2月29日,在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提出,政府投入应当遵循“先评估后补贴”的原则。相对以往政府“先补贴后评估”做法,这种模式无疑更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率还相当低:80.4%的中小企业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只有44.2%的企业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ERP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率只有4.8%。赵小凡指出,中小企业无力单独把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主要障碍,必须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服务体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过去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从中国中小企业振兴和发展促进工程,到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计划,我国政府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巡视员郑昕指出,相关部委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但是,面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政府到底该如何推动依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资金的缺乏一直是个主要的障碍。对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支持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刺激。与很多项目一样,政府会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尽管会上赵小凡强调,这种资金支持只是方向性的——毕竟中小企业那么多,不可能一家一家地给予支持,但是无论如何,如何能够用好这种资金依旧非常值得探讨。“先评估后补贴”原则的提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的开始。
过去,为了更好地促进某些产业或者领域的发展,我国政府通常会对一些关键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资金往往都是先立项,立项没有问题就开始支付资金。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遇到有些企业钻空子的情况。如果资金已经到位,相关部门就很难再对项目的后续运作情况进行很好的监控,资金的支持效果也很难得到评估。即使做得不好,相关部门也不可能把已经支出的资金收回。
“先评估后补贴”政策特别适合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本来就应该是企业行为,如果做得好,企业还有可能得到相关部门奖励,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前提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培训等相关工作依旧重要。
“先评估后补贴”是一个很好的转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支持资金都适合这种方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项目不妨结合“先补贴后评估”和“先评估后补贴”,在立项合格后,只支付部分支持资金,剩下的资金给还是不给,就得看项目评估后的结果。如果项目规模很大,阶段性成果又比较容易判断,还可以采取阶段性支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