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名牌培育,服务中国制造;
■ 实施标准战略,实现国际对接;
■ 挖掘能源计量,推进节能减排;
■ 确保三大安全,维护百姓安康;
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有量的增长,没有质的提高,不是科学发展。要将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到质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就要围绕富民强市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质监工作有效性。
加强名牌培育,在服务“中国制造”中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
名牌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表现。要加快经济发展,立足以质取胜,实施名牌战略,走名牌强省、名牌强市之路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首先要用好政策,用好生产许可和3C认证这两项强制武器。对涉及人身安全和产业政策的重点产品,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和劣质产品市场退出机制,把好许可准入关和质量安全关,不让不良产品进入市场;
其次是坚持制度。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实施20多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是非常管用,非常有效的。要加大对重点产品、问题产品的抽查频次和抽检力度,及时发布质量信息公告,引导正确消费,让劣质产品失去生存空间。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和企业,不能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而要变行政执法为行政服务,做好帮扶、转化工作;
最后是建好网络。现在,在假冒伪劣产品问题上出现了制假现场边远化、制假手段现代化、制假行为隐蔽化、售假渠道多元化等趋势,令人防不胜防。有必要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网络,保证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处于实时监控之中,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做到:一要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的分类监管机制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促使企业保证产品质量;二要有机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组织专项整治,开设“打假110”,形成整体合力;三要建立社会化的监管网络,兑现打假举报奖励,建设质量信息员、质量监督员和打假协管员队伍,构建起群防群治的立体网络。总之,要形成一个“质量振兴人人有责,假冒伪劣人人喊打”的氛围,这样质量工作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实施标准战略,在实现国际对接中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游戏”规则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鲜明特点和必然趋势。一方面,要引导中小企业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要求,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规模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使产品质量向国际要求和先进水平靠拢,逐步实现国际对接。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循环经济、环境管理、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等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二是围绕高新技术,引导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为国家标准并积极推向国际,增强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完善国际标准跟踪和技术贸易壁垒通报制度,帮助企业掌握国际市场标准动态,增加产品出口的应对能力;四是联合经贸、科技等部门确立一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试点单位,鼓励标志性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和主导国家、行业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五是积极跟踪国外先进标准,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打开通道。
管好能源计量,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节能减排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当前,能源紧缺与经济高速运行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又一瓶颈。节能降耗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作为计量主管部门,我们要指导企业配齐能源计量器具,用好能源计量数据;制定并推广节能降耗标准,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推行能效标志产品认证,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使用;进行能耗产品强制性认证,淘汰落后产品、工艺和设备,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环保节能型道路。
确保三大安全,在维护百姓安康中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食品、特种设备和烟花爆竹三大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质监部门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层级负责、重心下移”的要求,建立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建立动态监管体系,就是建立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要分行业、分类别全面摸清质量安全的底数,逐家建立质量安全动态数据库,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
二是构建三方责任体系。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依法落实生产使用企业的主体责任、检验机构的把关责任和质监部门的监管责任,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而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又是确保安全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只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督促,促使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提高安全指数;
三是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在安全问题上必须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建立起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按照“五个第一”(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作出判断、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的要求,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战性,成立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经常组织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打得赢。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