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玉田
对于为何要打造信息化派出所的问题,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记者采访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处长苗林。
记者:在基层基础建设年,北京为什么要打造信息化的派出所?
苗林:一方面打造信息化的派出所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趋势要求。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科技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基础工作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著。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公安基础工作的关键环节,成为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效率,提升派出所管理水平和战斗力,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有效依托和重要保障。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巩固和发展公安基础工作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技强警和服务公安工作发展的基础前提和正确方向。为全面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公安部党委决定,将2006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年,基层基础建设年要充分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提升派出所工作水平,打造信息化的派出所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北京已经具备了打造信息化派出所的基础条件。首先,北京市公安局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公安工作的支持作用,加大了对派出所科技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市局党委决定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为全市所有社区民警配备计算机。而且,全市目前已有10个分局配备了1703台移动警务终端设备。其次,北京派出所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工作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对辖区内人、地、物、事和组织“五要素”的关联分析与查询,其中派出所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和社区防控信息发布系统对基础工作和公安实战的服务作用已整体显现。另外,经过培训,派出所民警的基础科技应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实现派出所工作信息化提供保障。
记者:怎样打造一支信息化的社区民警队伍?
苗林: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加强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摈弃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观念和思维定式,要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应用建设是实现派出所工作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次,要规范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工作,既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社区民警的职责任务和勤务模式,又通过规范的警务工作推动基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形成社区民警队伍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双促进。要在社区民警队伍中不断地推广和深化科技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以应用促实战,以实战促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化科技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要加强社区民警基础科技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达到人人会操作,人人会应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应用队伍,切实发挥信息化建设的实战效能。
记者:北京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派出所?
苗林:市局党委提出今年第一季度为每一个社区警务站配备计算机设备,人口系统准备以次为契机,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社区警务规范化,全面提升派出所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战斗力。具体地说:第一,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社区民警通过使用警务站计算机设备,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统计报表自动化、业务办公网络化和工作台账电子化,直接改变了社区工作传统地手工模式。同时,通过推广应用警务站考勤系统和电台定位功能与工作任务部署功能,形成对社区民警的网络签到和动态指挥,实现社区民警队伍的数字化、多元化管理。第二,以社区民警配备计算机工作为切入点,提升社区防控工作水平。在社区警务站计算机上推广应用社区防控网信息发布系统,向基层政府管理部门送达、流转社区警情并回馈安全防范信息,增强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动员社区各种力量有效开展安全防控工作,形成警民防范互动模式,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的纵向延伸。第三,将信息化应用与社区警务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机器考人”。通过在社区警务站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业务定制,固化和量化社区警务工作,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自动考核新机制,形成可用于系统自动考核的计分依据和计算规则,通过系统自动记录民警工作情况,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实现考核的自动化。
记者:目前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哪些作用?
苗林: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并在户政窗口办公和精确指导社区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说: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提高了户政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一是户口迁移“一地办结”,从根本上改变了沿用几十年的户口迁移工作模式,避免了群众为迁移户口而多次往返派出所,解决了便民利警的服务问题;二是实现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受理、制证与发放的网络化处理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制证工作质量;三是彻底取消了派出所民警手工填报报表的方式,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自动汇总统计报表的工作模式,减轻了基层负担;四是通过信息化的系统为防范打击、居民查亲访友提供查询服务共计385万余人次, 进一步发挥了人口信息服务基层、服务实战的效能。另一方面,利用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技术功能,提高了社区防控工作能力。推广应用了移动警务终端PDA设备,提供了全国在逃人员等12类信息查询功能,为社区民警提供了贴身的业务信息服务。发挥分析比对功能,将两类基础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从中发现挖掘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服务实战水平。
背景资料之一:英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人口管理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警方对人的信息掌握非常重视。他们采用的一些信息化的手段管理人口,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英国警方在对人的管理上是与银行、电讯、邮政等部门信用系统紧密联系的。英国没有身份证,没有与我们类似的户籍制度,但政府通过对人们所必需的经济活动来紧密掌握社会的人员流动。每个人都离不开银行、救济金和保险,个人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发生变化都会及时通知银行或救济金管理部门变更,否则自己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而警方正是与这些部门共享信息,保证了及时掌握人员信息的变化。这种制度改变了追着人登记变更信息的被动局面。例如:一个留学生要在银行开账户,即使手续齐全并有学校证明信,也要等两个星期以后才能接到银行的通知。而且必须是通过邮局邮寄到住所的通知,凭此通知才能办理开户手续。银行决不会在营业窗口当时为你办理开户手续。如果在银行登记的信息是假冒的,就无法收到银行寄给你的开户通知。另外,在购买按月付款的手机时,必须要你提供银行邮寄到住所的存款证明。而警方通过银行、电信、邮政等的相信共享,就能达到人口信息掌握的目的。
背景资料之二:
全国已有三万多个派出所实现了人口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目前公安信息系统建设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据2000年的统计,全国公安系统的电脑拥有总数为六万台左右,随着形势的发展,其配置也在不断更新增长。公安部到各省的公安计算机一级网的带宽现已在2M以上,有的甚至已到了三个2M ,按照金盾工程总体方案设计,今年底公安一级网带宽将要达到155M。从省厅到各地市公安局的公安计算机二级网是2M带宽,有的达的两个2M,从地市到分县局的三级网建设程度各地差异较大。在局域网建设上,公安部和各省厅以及大多数地市公安局都已建立了主干局域网。在全国公安机关各级各部门中,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其中,治安、刑侦、交通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等重要部门的应用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截至2001年,全国公安系统已有三万多个派出所实现了人口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全国13亿人口中的近11亿已被计算机系统登记在册,已有255个城市的6亿多人口信息可在公安信息网上查询;在1999年全国“网上追逃”行动中,利用逃犯数据库和公安信息网,抓获了约17万在逃人员;出入境管理上,全国所有办证点和口岸边防检查都已实现计算机管理;在交通管理上,全国3000多万辆机动车和约7000万司机的信息都已实现计算机管理并已实现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