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来源:龙游县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省、市部署要求和龙游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县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现代服务业伴随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广泛地渗透在所有的服务业领域中。现代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二是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三是产出的高增值性;四是供给的多层次性;五是服务的强辐射性。
    (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2005年我县服务业增加值为18.56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0年的21.1:46.2:32.7发展为14.8:48.2:37.0,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服务业呈现多层次发展态势。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5亿元,现代物流蓄势待发,商贸流通市场成交活跃,全县已有各类市场23家,市场经营总户数约2681户,年成交额37.35亿元;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旅游总收入6.35亿元,接待国内旅游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龙游石窟成为衢州市首家“4A”级旅游区;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23亿元,全年完成货运量1206.77万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4.34万户和12.71万户,电话普及率提高到67.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总量达到2.02万户;房地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开发投资达7.44亿元,施工面积97.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6.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8.42万平方米,商品房实际销售额6.77亿元,其中住宅5.85亿元,增长1.5倍;金融业平稳增长,200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52.0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6.6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72亿元;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4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8.7%。
    3、现代服务业业态初具雏形。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逐年加快,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业态转变的特征逐渐显现:一是服务体系向多成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变;二是服务手段向高新技术化、信息化、网络化转变;三是服务主体向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转变;四是运作机制向市场化、有偿化、公益化转变。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服务业的规模、结构、水平和发展服务业的观念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功能化设施不足。在为生产、市场性服务业提供功能性硬件设施的配套和环境营造上,存在着规划建设滞后、现状布局“散、小、乱”、跟不上“工业立县”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矛盾。
    二是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快。目前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以外,第三产业其他的众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市场准入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外资、民资在这些服务领域享受的自由度不高,从而影响了整个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三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我县仍以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服务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服务业(新兴产业一般包括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社会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设施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旅馆业、租赁服务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比重较低,智力型、技术型服务业发展不快,仍处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低水平发展阶段。
    四是思想观念落后。受传统“农耕文化”等价值观念影响,缺乏对服务业的认识,存在重工轻商、重生产轻服务的片面思想;对工业化,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不足,不敢放手发展,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搞活的办法不多,全县服务业发展缺乏高效的组织保证,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省、市召开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县加快以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房地产业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1、经济发展阶段带来的发展机遇。2005年我县人均GDP超过1500美元,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迈入新阶段必须建立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客观上要求在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方位服务。可以说,随着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处在增长加快,地位上升的阶段,加快发展服务业,十分必要,正当其时。
    2、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五个统筹”最重要的是城乡统筹,随着城乡两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步伐加快,需要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力度,高度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促进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共建和谐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转型,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服务业的消费群体将持续扩大,为服务业的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3、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前几年“工业立县”战略的实施,我县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产业基础,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正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转变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发展工业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服务业综合实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随着我县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已具备一定的区域综合竞争力,今后,我省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和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龙游凭借区位、交通、人文、生态等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发展服务业机会难得。
    4、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带来的发展机遇。从我县的城市定位来看,“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继续打造最佳人居环境,构建“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而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少,产出最大,最符合生态优化的生态产业、无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县发展集约经济、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克服要素制约,减少消耗污染,保护好龙游的生态环境,打造龙游发展的独特优势,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
    5、现代区位交通优势和传统文化渊源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县地处金衢盆地,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过渡的“桥头堡”,又是四市边际之地,境内有三条高速横纵贯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加上生态环境、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条件,服务业投资开放转移加快,我县迎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难得机遇。龙游民间很早就有较为浓厚的经商意识,龙游商帮曾是明清时期全国十大商帮之一,有“遍地龙游”之美誉,商帮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根基牢固。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名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坚持基础先行、产业融合、城乡联动、开放带动,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进一步壮大优势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初步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努力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发展原则
    ——基础先行:坚持基础设施以及要素支撑平台建设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为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产业融合: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先进制造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又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城乡联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镇服务业发展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强化城镇对区域服务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开放带动:坚持增量发展和产业提升并进,强化区际开放与合作,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发达地区服务产业转移,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提升服务业发展档次水平。
    (三)发展目标
    我县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一个翻番、三个提高、五个形成”,力争服务业发展走在浙西前列。即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地税收入比重提高到60%,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到30%;基本形成“两中心三网络”(浙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和四市边际重要物资集散中心、覆盖全县的现代商贸流通、金融、信息服务网络)。
    三、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我县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坚持基础先行、产业融合、城乡联动、开放带动,进一步做大旅游、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着力培育信息、中介、文化、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高政府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人才、通信等服务业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一)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层次
    1、做大做强旅游业
    发展目标:
    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总体思路,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把龙游培育成“神秘、生态、文化、和谐”特色鲜明、辐射长三角、承接赣闽皖的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浙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到2010年,实现接待境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5%,基本实现旅游强县目标。
    发展重点:
    ——构筑“一心两线”旅游空间格局。依托龙游石窟、浙西竹海、商帮文化等旅游资源,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以龙游石窟为核心,以区域文化为特色,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着力打造依托县城旅游功能设施及龙游石窟、民居苑等景点构成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龙南生态旅游线和龙北文化旅游线。
    ——营造特色品牌。树立精品意识,充分挖掘龙游石窟、商帮文化等品牌内涵,发挥龙南山区生态休闲等优势,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入龙游石窟省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民居苑等保护类文化资源型项目和龙南山区浙西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另一方面要借助体育赛事平台,精心策划组织对外宣传工作,提高龙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龙游石窟成为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浙西大竹海成为长三角运动休闲旅游基地,真正打响旅游品牌。
    ——凸现城市旅游功能。依托龙游城市独特的“两江两山两滩”资源,坚持“城、景、文、游”四位一体,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将城市景观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做好旅游商品购物网点布局,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完善旅游“六要素”配套,推出龙游“两日游”成熟线路,建成旅游目的地城市。
    ——强化区域合作。坚持与周边景点通力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江南仙境游”、“神奇金三角”、“浙中旅游精品游”等线路,积极对接婺源、黄山、武夷山、三清山等客源市场,连线成网,以线路形式刺激游客出游欲望,力争成为长三角——赣闽皖的中间站点和浙西南旅游集散中心。
    2、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基地两中心和若干个物流节点”(一基地——龙游综合物流基地;两中心——龙北物流中心和龙游港物流中心;若干个节点——湖镇、溪口、塔石等物流节点),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运作有序的现代物流框架体系,成为集聚辐射长三角的四市边际重要物资集散中心和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业成为我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之一。
    发展重点:
    ——加快物流站场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建设龙游综合物流基地,适时启动建设龙北和龙游港两大物流中心,加强物流站场的道路、电力、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站场外部运输通道、交通枢纽站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物流站场与外部配套设施的同步建设。
    ——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围绕“一区三块”制造业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公共物流节点,完善交通、信息等配套设施网络,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重点瞄准松阳、遂昌、龙泉等周边无轨道交通县市,大力培育能源、钢材、粮食、集装箱转运等大宗物资的中转和配送物流服务需求,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适时建设无水港,进一步发挥区域性运输枢纽的优势。
    ——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大力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和带动我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工商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等创建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推进物流模式创新。物流企业既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物流业务,又要根据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探索企业内部营运组织机制的创新;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实现物流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着力现有运输资源的整合,加快运输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引导运输业组织结构向公司化、集团化发展,运力结构向大型化、专业化转变,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运输服务网。
    3、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
    发展目标:
    通过商贸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到2010年,实现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格局,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场进一步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现代流通业态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和连锁经营销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40%以上。
    发展重点:
    ——加强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由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浙西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浙西石油贮转运中心、煤炭市场等组成的城东专业市场群,规划建设竹制品交易市场,完成交易城市场改造,适时搬迁北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定点屠宰场,本着方便居民、统筹布局原则,规划新建和扩建城区菜市场。
    ——完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培育商业特色街和旅游购物市场,重点培育太平路商业发展轴,龙游交易城、莲湖、小东门三个核心圈,以及荣昌广场中心环河商务休闲等六条特色街区,逐步形成“一轴三心六街”商业网络。
    ——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对经营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商品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经营档次和品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超市,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嫁接联合,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
    ——推动现代流通业向农村延伸。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使现代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和辐射,形成适应农村特点和有特色的商品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流通业的发展。
    ——整合提升餐饮业。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拓展,治理与疏导相结合,规划建设美食广场(一条街),发扬光大本地特色饮食;引导餐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提高其管理水平;鼓励推出本地特色菜肴,培育品牌餐饮业。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扩大出口贸易,增强特色产品竞争力,不断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进口贸易,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保持外贸快速增长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左右,外贸依存度提高到20%。
    4、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将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其中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4亿元和105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5%以上;保费收入超过3.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
    发展重点:
    ——提升金融与地方经济的互动能力。积极开展银行与企业、政府对接,适时召开融资项目洽谈会,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扶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消费、助学和增加就业方面的的信贷支持力度。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积极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机构网点,引进并扶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来龙拓展业务,鼓励和支持证券业发展,推进保险市场建设,完善担保体系,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加强融资手段创新,寻求银团贷款、风险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鼓励优质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深化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使信用社逐步成为由农民入股为主,服务于“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发、使用和推广银行卡、个人支票业务,进一步规范银行结算帐户和网上支付业务,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各项业务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基本框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
    5、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县各领域,连接省、市的通信设施服务网络,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构建起“数字龙游”的基本框架,基本构建起合理、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重点:
    ——着力加快信息业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党政部门信息系统,加快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步伐,初步建成各行业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并促进实现联网,扩大网络资源的共享范围,实现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办公业务网、政府内部信息网“三网合一”。
    ——稳步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的通信运营业。稳步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业务,支持和培育无线宽带、光纤到户(FTTH)和3G宽带接入等通信网络,全面提升信息传输能力。
    ——引导鼓励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在社区和农村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完善农技110、工业110等综合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发展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
    ——加快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设,丰富广播电视节目,增加频道,提高层次。
    6、规范提升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争取完成房地产投资27亿元,新建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8平方米,房地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基本形成比较健全、分类型、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重点: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科学调控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加强规划引导和控制,优化建设时序。继续实施城市旧城改造工程,加快阳光、方门街、朝阳、灵江等新区住宅建设,配套建设龙游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区块生活服务设施。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加大对房地产投机的打击力度,推进公开、公平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优化住房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成规模、高品位精品工程的开发建设,创造优质人居环境,引导和满足市场需求;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进城农民等特殊群体的住房需求,全面推广实施廉租房制度,制定和出台《龙游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强化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继续加快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提高普通商品住宅在房地产市场供应中的比例,通过完善房地产项目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和清理住房建设与消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效地调控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满足大多数居民家庭的消费需求。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提升开发水平。加强房地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来大企业入龙开发,扶持本地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龙游整体房地产企业竞争力。房地产开发要和城市公益设施配套、景观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牢固树立品质、品牌意识,创新理念,精益求精,提升“住在龙游”的品位档次,打响“最佳人居环境”品牌。
    ——加快培育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及其配套机构,提高住房售后服务和管理水平,健全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规范中介行为。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和开发项目的审批管理,加大打击房地产投机力度,引导理性住房消费。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加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收费监督,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
    7、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县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行业功能日益完备,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发展重点:
    ——依托现代化新技术,借鉴国际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在浙西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服务企业。
    ——重点发展生产性、旅游商贸、招商引资、经济鉴证、法律服务、科技教育、协调型等几大类的社会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省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来龙游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并借此引进和吸收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资本,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档次。
    ——大力发展工程咨询、高新科技、房产中介等行业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知识密集型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服务的专业化提升,促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深入推进脱钩改制,加快中介机构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凡从事经营性服务的中介机构要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凡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要退出市场,改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破除行业、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实行“非禁即入”,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
    8、积极扶持文化产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县以科技服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等行业组成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增加,创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县。
    发展重点:
    ——挖掘、整理和提升龙游传统文化,重点加强对商帮文化、姑蔑文化、石窟文化、龙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弘扬光大,更好地发挥文化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保护并做大做强湖镇硬头狮子、塔石脱节龙、士元貔貅、沐尘畲族风情等一批民间艺术品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研发服务、技术检测、技术交易和知识产权服务;建设科技孵化园,为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平台。
    ——构建多元办学、多形式培养人才的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教育集团来龙办学;巩固和提升“省级教育强县”成果,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公共培训平台建设力度,逐步开放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发展壮大培训机构,不断增强培训能力,实施不同年龄段、不同工种职业的针对性培训,满足多方面人才培训需求;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的评价体系。
    ——大力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医疗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多元化产权的卫生机构参与公共卫生五大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整体水平。
    ——依托体育赛事及良好的场地条件,建设汽车、皮滑艇、龙舟等特色项目的国家级训练与竞赛基地;积极发展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重点的体育市场;健全社区和农村体育器材及设施的配置,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适当增加电视节目频道,调整广播影视播出节目内容结构,打造具有龙游特色的拳头产品;加快数字电视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信息增值服务。
    9、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完善化、服务活动有序化、志愿者队伍普及化的“五化”总体目标;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率达5%以上,户参与率达12%以上,使居民获得社区服务率达80%以上;基本实现困有所帮、难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新局面。
    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家政、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行业,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提升服务档次,扩大就业渠道。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大型社区服务专业化公司,促进市场整合,充分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以达到规模效应;同时提升传统“三保一绿”发展水平,强化素质培训,实现更广区域、更多领域和更大程度的发展。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做好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妇女、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提供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为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向剩余及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深化社区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以街道、社区为平台,按照“五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的标准,搞好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设施达标率,提升社区服务档次,整合建好志愿者服务网、便民利民网、社会救助网三级网络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加大对社区服务管理的投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落实每个社区居委会35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活动用房,配套文体活动设施。
    10、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发展目标: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龙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提高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化先进县、全省最安全县城等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供电、环保、治安、消防、公交、防灾减灾等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创新管理制度,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健全危机预警、应急救援、预防监控、公共安全等多项机制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反映灵敏、运转有效的社会公共危机应急体系,重点加强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管理。
    ——加快建立多层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的基金征缴力度,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实施体系制度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坚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能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采取更加积极、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事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二)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支撑工程
    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外资等各类资本投资服务业,有序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旅游方面:进一步完善龙游石窟、民居苑、三门源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等项目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抓好龙游石窟休闲度假中心、浙西大竹海生态旅游景区、沐尘畲族文化风情村等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姑蔑森林公园、铁路公园、江心洲开发等项目。
    ——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方面:开工建设“一基地两中心”物流园区项目,抓好龙游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浙西农资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定点屠宰场迁建、竹制品交易市场等项目。
    ——交通设施方面:完成龙丽高速龙游段、杭新景高速公路龙游支线龙游段建设,实施国省道改造工程和衢州南过境公路等区域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龙游段移线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衢江龙游段航道整治,达到四级通航标准,配套建设龙游港区。
    ——文化建设方面:实施浙西造纸中专、龙游三中迁建、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等项目,启动数字电视平移、广电中心、体育中心、影视中心、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等。
    ——资源保障方面:建成电力调度大楼,实施220KV石窟变二期和龙洲变工程,新建110KV龙游变、兰塘变、城西变和灵山变,完成小溪滩水利枢纽建设,重点实施沐尘水库及一、二级电站和红船头电站,建设浙西石油贮转运中心、煤炭市场、液化天然气门站及城市管网工程,力争到“十一五”末,能源供应基本正常,布局与服务网络比较完善;继续大力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龙游工业园区工业水厂二期和新建城南水厂,争取建设黄塘源水库、中陵水库、高坪桥水库等,保证城乡生产生活用水。  
    2、信息化提升工程
    ——加快数字龙游、通讯网络等一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主干光缆传输网和城镇宽带城域网,改造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传输网络,打造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级政府机关文档数字化、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公开化。
    ——结合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引导鼓励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扶持发展特色经济区块与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区域传统产业提供设计、制造、管理及信息共享等服务。
    ——促进信息资源在社区和农村的广泛应用,积极拓展农技110、工业110等综合信息服务。构建与完善全县教育城域网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实现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共享,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一支高效务实的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3、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加快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建设高素质服务业人才队伍。制定分类开发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服务业各领域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影响的行业权威或善经营、懂管理的高端人才。
    ——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管理和经营方面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实施龙游人才劳动力市场迁建项目,继续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创业素质工程”等技能培训项目,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龙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信用建设工程
    ——推进“信用龙游”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着力提升政府信用形象,重点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企业、个人信用记录、信用激励、信用警示等制度,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和执行力度;重点打击服务欺诈、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促进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良好风气的形成,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的宣教活动等,增强诚信意识。商贸企业倡导诚信公约自律,依托行业协会开展诚信企业评选和创建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大的恶意违约和欺诈经营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和有力打击;积极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使“诚信兴商”活动与促进行业和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整体推进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加强领导、强化引导、营造氛围,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工作。重点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开放带动、法制保障、品牌引领、人才支撑等措施,切实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1、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龙游县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配备必要的人员,形成自上而下互为贯通的工作网络,以发挥综合部门通盘考虑、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
    2、强化服务意识,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对涉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立项登记备案、规划、土地审批、工商登记等,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对重大项目优先进入“绿色通道”,并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流程。
    3、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逐年量化,明确每年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落实任务、分清职责,实行年度考核,全县每年召开一次现代服务业发展表彰奖励大会,参照工业企业的奖励办法,重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4、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研究和建立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储备库,引导资金投向重点领域。
    (二)规划引导,政策保障
    1、进一步深化全县“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扩大半径、提升能级”的总体要求,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推进行业发展的责任主体,以“一业一责”的原则,完善重点发展的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业网点、中介服务、房地产等专项规划,尽快形成上下贯通、衔接一致的服务业规划体系,以指导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全面推进。
    2、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要全面梳理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细则,包括对投资导向、用地、项目审批、税收优惠、贴息贷款、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细化,进一步扶强扶优,鼓励服务类企业做强做大。
    3、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已设立的服务业各行业的财政扶持资金,应由分散变为集中,实行通盘考虑,集中有限资金统筹使用,同时加大扶持的力度,可考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对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支持,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参照制造业技改贴息的政策,对优势传统服务业和业态先进的服务业给予贴息补助,鼓励其加快改造升级和不断向先进业态迈进的步伐。
    (三)营造环境,法制保障
    1、加快清理现行服务业相关法规和政策,按照WTO入世承诺的要求,及时废止不符合入世要求和国家规定的相关法规文件,加快对不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法规和政策的清理。
    2、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价格管理、纠纷仲裁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服务业领域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打造“信用龙游”。
    3、打破行业垄断,推进脱钩转制;进一步清理准入条件,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以外,所有投资领域放宽管制、规范管理、降低门槛、减少收费、改善服务,全面实行“非禁即入”。
    4、实现WTO对外资进入服务业市场的承诺,给予内资和外资在各种政策上以同等待遇,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服务业市场规范、有序地运作。
    (四)扩大开放,网络保障
    1、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求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建立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每年推出一批招商项目,主动承接国际、国内和发达地区服务产业的转移,吸引外来企业、跨国公司、市场中介机构等来我县投资,鼓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龙游,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以此带动、改造和提升本地服务企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
    2、增强对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和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适时或定期召开县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强化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强有力的合力。
    3、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充实统计力量。要按国际惯例和通行的规则,准确、全面、科学地设立统计指标体系,重点要划清科技、软件与信息、物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影视等增加值的统计界线和核算的口径,力求如实地反映不同时期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全貌,为县委、县政府及时了解进程、发现问题、作出决策,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也为完善各级考核、分类考核提供确切的依据。
    4、建立年度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把全面普查与经常性的专题调查结合起来,深入剖析不同时期现代服务业质量、效益的提高程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向纵深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