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安全生产规划
来源:龙游县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龙游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现状
   
    党的十六大要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 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全力以赴地抓好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扎实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逐步增加安全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严格行政责任追究,认真查处各类事故。这些措施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
   
    “十五”期间,我县安全生产形势虽持续保持平稳,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2001—2005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2546起,死亡333人,平均每年死亡66.6人,特别是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扭转,职业危害严重,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给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工矿商贸企业:“十五”期间全县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49起,死亡34人,平均每年发生9.8起,占各类事故总起数的1.92%,年均死亡6.8人,占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0.2%。
   
    2、道路交通:“十五”期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47起,死亡294人,平均每年发生429.4起,占各类事故总起数的84.3%,年均死亡58.8人,占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8.3%。事故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3、消防:“十五”期间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350起,死亡5人,平均每年发生70起,占各类事故总起数的13.7%,年均死亡1人,占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45%。
   
    4、职业病危害情况:据统计,全县有毒有害作业厂家163家,接尘接毒作业人员7907人。累计已确诊职业病人(尘肺病)85人。各种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还有许多劳动条件差、安全管理薄弱的中小生产经营单位从未上报过职业危害的具体情况,无法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
   
    5、与全国安全生产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5年全国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7,全省为0.62,我县为1.2,是全国平均数的1.7倍,全省的1.94倍。2005年全国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3.85, 全省为2.76,我县为7.7(按县统计局2005年底统计的5.22万人职工数计算),是全国平均数的2.0倍,全省的2.79倍。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6,全省为10.0,我县为12.9,是全国平均数的1.7倍,全省的1.3倍。
   
    图1  2001-2005年事故统计汇总(见PDF文档)
   
    图2   工矿死亡人数趋图(见PDF文档)
   
    图3   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趋势图(见PDF文档)
   
    (二)主要问题
   
    分析我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除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业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体制、机制等原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全社会尤其是一些职能部门和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能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导致政府部门投入不足,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视安全生产和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
   
    2、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在安全生产方面累积欠账严重,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操作规程不细化,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布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有效治理。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全省而言,属欠发达地区。大多数从事矿山、建筑、化工等行业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技能差、整体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4、安全生产基础支撑力量不强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低,尚未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平台;安全生产科技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滞后,方式和手段落后;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应急救援装备匮乏,应急管理薄弱,不能对突发事故实施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
   
    5、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力量不足,手段落后
   
    我县虽然在2005年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机构还不健全,与之相配套的人才、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未完全到位,造成监管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加上某些行业主管部门撤销,行业安全管理职能弱化,致使监管难以到位,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时期。经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一般死亡事故居高不下,各类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安全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1、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在矿山、建筑、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我县人均GDP刚刚由15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阶段,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
   
    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与经济快速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累计投资将达27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势必逐渐增多,安全生产问题将日益突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将会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重大的压力。
   
    3、从业人员和企业结构发生新变化,安全监管工作将面临新的问题
   
    我县目前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快速发展,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趋于多元化,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
   
    4、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通车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监控力量薄弱、手段落后等,必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增加,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6、国家职业安全体系标准化的推进,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职业安全体系标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县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职业安全体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事故也正处于高发期。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防止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深刻剖析安全生产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增长和高发的态势,尽快实现安全生产的逐步好转。
   
    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浙西中等规模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三大战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建设“平安龙游”;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加大安全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水平,倡导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执法,落实安全责任,努力实现我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基本方针
   
    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兴安”战略,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强化主体、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注重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有机结合;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管、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规划目标
   
    到2010年,我县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小企业伤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坚决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有效遏制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分级负责、考核科学、制约有力的安全责任体系;高效务实、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体系;以人为本、面向社会、讲求实效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人才聚集、及时攻关、推广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快速高效、保障有力、覆盖全县的应急救援体系;信息准确、渠道畅通、反应快捷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形成以行政执法为主体、以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监管为辅助、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以中介服务体系为纽带、以开放式终身安全教育为手段、以安全信息网络服务为窗口、以安全科技应用为支撑、以科学完善的行政决策机制为保障的新型安全格局,建立起我县安全生产长效监管的战略机制。
   
    1、事故控制目标
   
    (1)2010年末,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
   
    (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
   
    (3)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
   
    (4)建筑业:亿元产值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0%;
   
    (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0%;
   
    (6)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事故率控制在0.8以下;
   
    (7)火灾:10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35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乡镇(街道)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能满足工作需要;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体系。
   
    3、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县、乡镇(街道)、企业等三级应急救援系统有效运行。
   
    4、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
   
    到2010年,建立起全县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5、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6、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控制目标
   
    在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监控手段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对新改扩建的重大项目普遍实施安全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到2010年,职业危害的评价率达到100%,高毒职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率达到100% ,有毒有害场所职业卫生达标率达到80%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建档率达到95%以上;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体检率达95%以上,并按规定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按规定组织职业病病例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达100%。
   
    7、安全文化、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通过政府、社会、企业相互促进,努力探索出符合我县县情的、有效可行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明确安全文化宣传战略,在安全教育发展纲要指导下,通过学历教育、全民教育,使安全知识工程得到实施,使安全科学普及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全县安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扩展安全文化产业规模,提高安全文化产业质量水平;加快我县安全文化发展基金建设步伐,为发展安全文化事业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安全综合监管人员的学历、专业层次;培养出各行业安全科技带头人;建成各行业安全技术人才库;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质制度,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
   
    8、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安全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各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建立安全监管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行政村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村)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各项制度;力争完成对辖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普查建档工作;使安全生产“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经常化。
   
    9、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成我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升矿山救护队和现有消防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成1个功能完备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和能应对各种事故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讯、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三、主要任务
   
    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要充分认识到搞好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管、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道路交通、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引导生产经营单位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1、矿山
   
    强化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矿山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重点对地下矿井水害、顶板、通风和露天矿山的边坡失控、塌方等重大隐患开展有效防治。加强矿山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逐步建立尾矿库等的安全监控体系,推动企业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2、道路交通
   
    全面推行“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强化管理的新机制。建立道路设计、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加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的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对各种道路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重点取缔无证驾驶、非客运车辆载客、违章超载、超速行驶等严重违章行为,做到不失控、不漏管,确保正常的行车秩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使通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危险化学品
   
    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一书一签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安全监控装置(GPS),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对化工企业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提高其科学布局及区域安全水平。建立危险化学品监管人员的培训机制,以适应安全监管新形势的要求;强化从业人员相关安全知识和基本化工知识的教育,增强从业人员处置生产事故的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烟花爆竹安全: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运输配送和定点销售制度,加大经营、运输、燃放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杜绝超量储存、运输,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防范重特大烟花爆竹事故发生。
   
    5、消防安全: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力量建设,完成城镇消防规划的编制,强化乡镇基层消防队伍和装备力量建设,下大力整治“多合一”企业。重点开展对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酒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设施、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电气电路安全的安全整治,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解决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建立重大火灾隐患项目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快重大火灾隐患项目的整改治理,防范重特大火灾事故。
   
    6、建筑
   
    强化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关,严格资质审查,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含拆迁)企业。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立重大安全事故快报系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突出高处坠落、施工坍塌、触电、房屋拆除和塔吊倒塌等多发事故的预防工作,督促和检查重点企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7、农业机械
   
    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调、交警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规范农用机动车及驾驶员的管理,提高其年检率;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等活动。
   
    8、特种设备
   
    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人员的监管力度。构建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体系,实现微观评价、宏观管理。切实落实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责任、质监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气瓶、压力管道、电站锅炉、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从根本上解决违法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消除潜在的事故祸根。
   
    (二)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省、地市有关地方法规为依据,制定适合本县县情的制度规定。
   
    (1)制订本县重特大事故隐患监管办法,建立事故隐患的评估分级、排查治理、监督整改等制度;
   
    (2)建立本县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追究行政负责人的责任。
   
    (3)建立本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4)建立本县规范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和隐患整改的其他相关制度。
   
    (三)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1、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以上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交通、建筑、消防等有专门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及其监管队伍建设。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规范内部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必要的执法简易程序和内部信息快速通道,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事故举报中心,开通全县统一的安全生产举报电话。
   
    2、充分发挥安委会的综合协调作用
   
    在县政府领导下,研究、部署和指导本县安全生产工作。研究提出本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分析本县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监督规划中各项内容的落实和实施。
   
    3、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加强安全监管
   
    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法律约束、政策导向和行政监管等多种途径,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制度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建立起完整详细的安全生产台帐和各生产环节、各岗位安全质量责任制;加快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和职业卫生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安全评价、培训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发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作用。
   
    (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压缩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依法整顿或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对企业实施科学的分类管理,重点对问题比较集中的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严格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等制度。建立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制度,对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等高危行业的实行责任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制度。鼓励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提供服务。探索注册安全工程师派驻生产经营单位制度,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企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行业针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应急救援预案的范围主要包括重特大火灾事故、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矿山重特大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其他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快矿山、危险化学品等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立本县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多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六)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
   
    制定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评估、检测、监控等工作要求和管理职责,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本县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动态监管监测预警体系。矿山、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建筑、特种设备、交通运输、水利、消防等行业和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分级和跟踪监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经评估列为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备案并督促所在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监督企业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措施。
   
    (七)加快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加强安全生产评价为重点,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库为主体,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通过各种机构、网络等专业技术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计划和长远发展战略,打破行业、地区的界限,集中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完善和提高事故分析鉴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部门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要从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技术监控等方面入手,加大科研经费和力量的投入,特别是在重大危险源技术监控、安全产品开发和检测检验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拓展、研发、攻关、成果、应用的良性循环,建立为本县安全生产提供及时服务的技术保障体系。
   
    (八)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抓好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认证工作。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100%。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以每年“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举办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带动全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建立适应我县经济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九)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体系建设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依法加大对职业病危害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不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加强对矿山、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职业病危害严重而不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的依法严肃查处。按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设施严格进行“三同时”审查,不符合职业卫生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允许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龙游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疏通各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调度和统计的效率。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专家库、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库等数据库。特别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等系统方面的信息,建立定性、定量的分析机制,为建立龙游县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到2010年,形成信息正确、渠道畅通、反应快捷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只有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基本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从行政直接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才能保证我县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经费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有关指标、重大工程项目分别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中,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二)严格安全生产执法
   
    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发挥政府各有关部门、公检法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将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纳入反腐败工作范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的安全标志、标识等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三)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县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侦办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公益性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争取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形成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投入。
   
    (四)强化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激励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县政府要对各部门及乡镇(街道)下达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并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各部门、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围绕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更好地发挥其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综合监督管理职责,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监管职责到位和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公安、交通、经贸、水利、农业、供电、建设、质监、旅游、教育、环保、国土、卫生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建筑、交通、矿山、化工等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要按照本行业的规章和标准,强化行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导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有关部门要根据公共事业的特点,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加大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遏制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对在本县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制度。定期评选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劳模、记功等奖励;评选优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等;设立安全生产事故及事故隐患和有关案件举报奖等。
   
    (五)实施“科技兴安”,推动技术进步
   
    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本县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充分发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的作用,以及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六)严格审查,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
   
    严格安全准入,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在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安全生产评价和审查发证工作。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力争《条例》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和审查发证工作完成100%。
   
    加强对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立市场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尤其是矿山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提高门槛,鼓励引导小型矿山通过联合改造、改扩建、技术改造达到规模化生产,原则上矿山规模不低于10万吨/年。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矿山专项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等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七)推进体系化及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按照国际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设。逐步在本县规模企业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其他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拓展。
   
    按照国家颁布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在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责任制,使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
   
    (八)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
   
    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坚持面向基层、面对职工群众的方针,促进安全文化的繁荣。扶持、引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九)加强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加强工会组织、新闻媒体、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新经验。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曝光,对重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十)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外地、民间团体和组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安全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吸收安全生产先进的经验与成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步伐。
   
    五、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下,下大力气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以重点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把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落到实处。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
   
    针对目前我县存在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底数不清,严重影响我县安全生产决策的状况,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以下普查及评价分析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数据库。
   
    1、重大危险源普查及评价,达到建成我县重大危险源区域分布及分级的动态数据库的目的。
   
    2、重特大事故隐患普查及评价,建立我县重特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并提出整改建议。
   
    3、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普查摸底工作,对列入国家安全许可证发放范围的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危险化学品销售、运输、包装容器物生产、废弃物处置企业和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相关数据库。
   
    4、对全社会的各层次的人员安全素质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5、企业安全设施及社会公用设施中的安全设施的安全台帐普查分析工作。
   
    6、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普查工作。对本县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场所进行普查、分级、登记。
   
    (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加快建立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的要求,建立本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培训中心;根据本县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三)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本县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法规制度平台、智力资源平台。承担本县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抽查与技术验证;承担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与分析;开展生产设备和材料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负责建立本县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监控网络系统;承担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保障;承担安全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本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安全生产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本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普遍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有效开展的问题。本工程拟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大队配置专用执法车辆,添置现场安全条件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仪器仪表、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安全监管检查人员个体防护装备和办公设备。
   
    (五)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今后五年,本县要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生产人才培训机制,为实现本县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好转提供智力支持。
   
    1、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尚不适应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急需加强业务培训。到2010年,争取全县安全监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50%左右;与相关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合作,或参加二级以上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安全专业业务培训。
   
    2、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县外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通过与县外先进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县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的经验与成果,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团结协作和求真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本县安全生产领域各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设项目
   
    针对本县普遍存在的安全生产宣传深度广度不够,公众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自我保护能力差,每年新增劳动力(如农民工)缺乏安全生产教育的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安全生产教育方面需加大投入。
   
    1、增加安全生产宣传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2、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增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转岗人员的安全培训。
   
    3、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形成规范、科学的培训、考核体系,提高培训、考核质量。
   
    (七)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工程
   
    在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的基础上,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系统。重点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监控。对流动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控。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等专用运输车辆上强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县公安、交通部门要建立GPS监控系统。具体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前,要编制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所需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分别承担。
   
    (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
   
    建立起安监信息网络,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网上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力争做到“信息全面、动态准确、控制有力”,为安全生产保障提供准确且强有力信息。
   
    (九)安全文化建设工程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上开办安全生产专栏;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宣传教育及安全社区推广活动;普及安全文化;编写和建立相关人员培训大纲、教材、考核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试题库。
   
    (十)重大课题研究
   
    开展安全生产重大课题研究,为制定本县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乡镇安监机构监督执法的具体运作方式研究。
   
    2、提高安监部门安全生产执法的水平和力度研究。
   
    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