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电(洪奕宜 粤纪宣) “要抓住先进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的有效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一定要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谁切实重视了,把它当回事来抓了,谁的工作就会上去;谁不重视,甚至还排斥它,就会丧失工作的主动权。”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朱明国
公共财政的“钱袋子”究竟是怎么花的?政府行政大厅的公务员有没有存在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的现象?药价虚高,有多少人吃了回扣?村里的账单有没有猫腻、有没有干部贪污挪用?
如今,这一切都摊在阳光底下。阳光财政、阳光监督、阳光采购、阳光政务……无一例外,依托的平台都是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腐败是个顽症,“治顽”须用“良医”。广东纪检监察机关率先破题,运用信息技术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减少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怎样管好纳税人的钱,为广东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省财政部门除漂亮地完成四项“规定动作”———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之外,还利用网络技术推出了“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等财政管理制度,将所有资金纳入运作透明、监管科学的管理渠道。这样一来,财政支出成了“玻璃钱柜”,每笔资金的去向都明明白白。“腐”底抽薪,腐败行为无所遁形。
如果说打造“玻璃钱柜”是管住了“钱”,那么,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则是管住了“权”。这位“黑脸包公”紧盯权力运行过程,不偏不倚,公正不阿。实际上,它客观坚守的准则恰恰是对公务员的有力保护,有效杜绝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现象出现,减少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它照到了农村里,这里的办公开支、商铺出租、山林承包,全部都在“阳光下操作”,没有腐败滋生的土壤,村官清白,群众也明白。为了迎来“阳光”,德庆县政府心甘情愿花上110多万元,就为建设这个信息公开平台。值得么?是不是太“超前”了?有人心里嘀咕。对此,当地县委是这样算这笔账的:要在源头上预防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110万元的支出远远低于干部不廉洁造成的损失、政治影响以及查处干部违纪违法的行政支出,花钱抓事前监督比花钱搞事后查处好得多。
这确实是一笔值得好好研究与论证的经济账。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如何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是一项严肃的课题。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应用,则为政府转变职能并真正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支持。正如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秦通海对记者所说的,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等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缩小政府官员自由裁量空间,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促进公平施政,科技手段防治腐败值得大力推广。
科技在不断发展,反腐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科技手段在政府系统的广泛运用,腐败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廉政的阳光将照亮越来越多的角落。
阳光财政
“玻璃钱柜”让假账无处藏身
2004年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除了翻阅封面上印着“秘密”字样的预算表外,代表们还可以通过大会专用的网上查询系统查看预算表的“电子版”。一根网线连起省人大财经委和省财政厅———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部门预算中每笔国库集中支付的数据信息,增强了人大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力度。
从2005年7月开始,广东又开始了省级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省财政厅通过“两统一,一系统”,即通过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规程,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软件,建立一个数据“大集中”模式的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全程进行实时、直接监管。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延伸到单位的预算执行环节。从资金支付到财务核算,全程监管无“盲点”。这项改革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将两批共40个单位纳入了改革范围,省地税局也凭借该监管系统于去年实现了全省地税垂直管理系统572个单位超过2000个用户全部实施改革。如今,第三批55个单位也已纳入了改革范围,试点单位数量已占省直一级预算单位总量的71.19%。
阳光村务
发个短信可查村务账单
德庆县首开全国先河的一项创举是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电子村务公开栏,点播即知村务事。
德庆县的视线从墙壁移到了手中的移动电话:由县纪委牵头,县农业局、民政局、财政局、信息中心、电信公司、广播电视台、移动公司等配合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公开平台试运行了。根据规定,每个月初,村委会将收支合法凭证交给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名,填好财务送审表后,由村报账员将上月村收支凭证和财务送审表送镇农办审核,由镇农办交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审核,经审核后送县农业局,经县农业局审核汇总,最后在每月10日前发送县信息中心、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省农村信息直通车网站。村民们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担心村与镇做假账,现在县里直接监督,还上了电视公开,想作假都难。
阳光政务
“黑脸包公”实时监控绩效
从2005年1月4日起的每一天,深圳市31个政府部门实施的239项行政许可的工作进程,在该市监察局监控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一目了然”。电子显示屏上不断跳动、更新的数字,表示着每一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同步采集的数据。通过360度旋转的监控镜头,看得见政府各部门的办事窗口,桌面工作牌上的工作人员姓名、工作号清清楚楚。这只“电子眼”———实时监控的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与各行政部门的审批系统互联,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办理的人员、步骤、时间、结果,审批收费、时间以及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每一个环节,每时每刻都处在监控之下。
在深圳试点取得成功后,我省在2006年5月启动全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至2007年11月30日,省直机关及21个地级以上市均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省、市联网监察;广州、深圳、佛山3个市实现了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监察。
阳光采购
网上限价竞价药价降二成
从2007年1月1日起,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限价竞价采购办法,一改过去全省各地市各自招标的分散模式,通过网上限价、竞价、议价,挤压药品虚高价格的“水分”,让医疗机构在网上选购“质优价廉”的药品。全省建立“大一统”的药品购销平台,把信息全部挂在网上,限价竞价的全过程都可公开监督,操作更加透明。
而这场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他们以后在医院就可以用到便宜的药品了。至2007年底,全省21个地级市及中央、省属驻穗医疗机构共有1039家医疗机构参与了药品阳光采购,采购总额达到121.7亿元,按照前年同比价格估算,入围药品平均降价率为20%,为患者节约药费近20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