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一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努力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的关键时期。本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是全市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的现状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着力实施“五大”战略,积极推进“三化”进程,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预计2005年GDP达到329.2亿元,“十五”年均增长9.7%,超过计划0.2个百分点,比“九五”快1.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724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超过计划1亿元,年递增10.4%、超过计划2.4个百分点,比“九五”快6.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年均增长11.8%;规模工业实现利润1.8亿元,比2000年增加2.2亿元,结束了长期亏损局面;电力、食品加工、棉麻纺织、装备制造、造纸、建材等六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6.3亿元,年均增长13.5%,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2%。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年均增长5.8%;植树造林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造林257万亩,其中速生杨198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7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3.6亿元,年均增长15.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5.1%,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5%提高到2005年的50%。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是“九五”投资的1.8倍,超过计划40亿元,年均增长16%。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104公里,益沅一级公路、东坪至马迹塘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建设铁路38.6公里,洛湛线益阳段投入运营。新建大型和特大型桥梁5座,益阳资江三桥、白沙大桥、安化资江大桥、大通湖大桥、桃江资江大桥建成通车,茅草街大桥主拱合龙,麻河口大桥、赤山大桥开工建设。改造通乡公路741公里、通村公路487公里。资江水电梯级开发全面启动,柘溪电站扩容工程、修山电站、东坪电站、株溪口电站已开工建设;益阳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并上网发电,二期工程顺利开工。以城乡电l网改造为核心的电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8万千伏安,新增和改造10千伏安以上线路2060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防洪干堤824公里,完成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全市新增城镇道路里程214公里、日供水能力15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700吨;中心城区面貌日益改观,县城扩容提质取得重大进展,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9.2%提高到2005年的35%。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共完成333家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占全市国有企业总数的87.2%。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扩大,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规范,工伤、生育保险开始推行,农村养老、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已经启动。要素市场、社会事业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内资145亿元,年均增长61%。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年均增长45.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取得较大成效,共取得科技成果131项、专利568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成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顺利推进。成功组建了湖南城市学院、益阳高职学院、益阳高级技工学校,湖南工艺美术职院升格为大专学校。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文艺创作繁荣,《散文诗》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出席国内外重大书刊博览会。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电视媒体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数字化。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九届运动会和世界杯羽毛球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明显,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退耕还林、退田还湖与工业治污工程相继实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土管理、新闻、统计、审计、档案、妇女、儿童、工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计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超过计划2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0.1%、超过计划0.1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控制在1.5%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0元、超过计划130元,年均增长8.3%,比“九五”提高2.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783元,年均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50元、超过计划250元,年均增长8.1%,比“九五”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6650元,年均增长8.7%。

  “十五”计划实施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经济实力不强。2005年,我市GDP在全省排11位,人均GDP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3793元、2726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4.6%,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14.4个、6.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发展缓慢。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7.7:30.1:42.2调整为25.3:30.7:44,第二产业比重五年仅提高0.6个百分点。“十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全省分别慢了0.8个、1.1个百分点。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2.7%,比2000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4.3个、10.6个百分点。三是城镇化水平太低。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全省分别低了13个、6.5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差距分别扩大了3个、3个百分点。四是思想观念滞后、发展环境不优。关卡多、门槛高、办事难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十一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形势。抓住了这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否则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剧落后被动的局面。

  1.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益阳加快发展。未来五年是世界经济第五次周期性增长的上升期,国内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这样的宏观大背景,有利于益阳加快发展。

  2.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有利于益阳拓展新的空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地区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农业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为益阳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益阳招商引资。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许多游离资本在寻找出路,有利于益阳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4.加快发展的优势日益突出,有利于实现后发赶超。一是区位条件优越。益阳处于洞庭湖区,紧靠长株潭城市群,有利于益阳立足环洞庭湖经济圈、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实现与长株潭及常德、岳阳在产业上的分工、配套与协作。二是资源比较丰富。益阳农产品资源、矿产品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也比较好,有利于做大做强产业。三是发展后劲增强。益阳电厂二期、资江水电梯级开发、梓山湖公园、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华港50万吨油脂加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十一五”期间竣工投产,将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四是企业活力进一步显现。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企业活力进一步进发,将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五是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益阳作为后发地区,人民群众求发展、思变化的愿望十分强烈,加快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益阳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当前,全国各地呈现出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7%,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比长沙、常德、岳阳分别低3.9个、1.4个、1.3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先进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我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分别居第11、10、12、11位,生产总值与我市接近永州、怀化、娄底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如果不加快发展,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有可能下滑。与此同时,未来五年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市参与经济竞争的压力加大;我市旱涝灾害较多,加上产业基础不牢,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矛盾可能加剧,加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市情,着眼全局,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只争朝夕,拓展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战略,强化发展措施,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加快“三化”进程,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后发赶超。为此,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突出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突出后发赶超。益阳作为后发地区,最大的实际是发展的不足,最大的任务是加快发展。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要缩小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突出赶超意识,加倍努力,奋起直追,全面加快发展步伐,全力实现后发赶超。

  ——突出工业强市。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一心一意加快工业发展。通过五年努力,使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有更大比重,壮大一批能影响和带动益阳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形成新型的现代工业基本格局。

  ——突出招商引资。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益阳经济的大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益阳发展的唯一选择,任何时候都要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招商引资必须大于一切、招商引资必须先于一切、招商引资必须重于一切。

  ——突出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始终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通过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投资、扩大招商引资、拉动民间投资、争取银行贷款,带动投资的有效扩张,带动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进入全省第二方阵;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型;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2010年,GDP达到57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人均GDP达到13500元,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9:40:41。GDP总量和人均GDP提前3年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9亿元,年均增长20%,5年累计完成投资8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4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化水平达到42%。

  社会事业。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85%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

  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4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3%,达到12300元。

  可持续发展。全市总人口控制在472万人以内,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5%。

  三、发展任务

  (一)加速工业化步伐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7.6%,工业化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重点培育六大优势产业

  突出发展电力、食品加工、棉麻纺织、装备制造、造纸、建材六大优势产业,通过扩大投入、技术改造、协作配套,迅速扩张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培育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源产业。到2010年,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总体上年均增长28%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9.2%提高到68%。

  电力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年均增长36.4%。完成柘溪电站扩建和东坪、株溪口、修山、白竹洲、金塘冲等电站建设,加快资水支流和大中水库小水电开发。益阳电厂二期120万千瓦建成投产,争取电厂三期开工建设,争取安化石煤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投产。开发漉湖、舵杆洲等风力发电资源,建成全省最大的风电场。到201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建成全省的能源产业基地。

  食品加工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年均增长28.7%。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放心食品四大工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粮油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酿酒制造业、茶叶加工业,到2010年,大米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油菜籽加工90万吨、精炼油30万吨,水产品加工10万吨,肉禽加工6万吨、蛋加工3.6亿枚,各类果蔬汁饮料达到12万吨,白酒1.5万吨、啤酒20万吨,各类茶叶加工3万吨。

  棉麻纺织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年均增长21.9%;纺织生产能力达到100万锭,其中棉纺70万锭,麻纺30万锭。发挥棉花资源优势,突出苎麻特色,加强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益阳特色的纺织工业产业群。充分利用“中国麻业名城”的品牌效应,提升壮大苎麻服装、纯苎麻面料、苎麻类工艺产品等苎麻纺织品,建设好“麻纺工业园”。提高纺织印染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档次的精梳高支纱、无梭织物及及仿真、超细等不同规格的服装用、装饰用纺织品,大力发展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针织内衣、袜子等产品。

  装备制造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年均增长34.8%。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重点发展精密机械、农业机械、汽车装备,通过加强开发、配套协作、联合联手,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加快发展橡塑集团的橡塑机械、风力发电装备和宇环实业的数控磨床、宇晶机器的研磨设备等精密机械。扶持柴油机、耕整机、收割机、挖泥船及轴承、电机、水箱、链条等;形成颇具特色的农业机械产业链。以轻卡整车、大吨位随车起重运输车等专用汽车为特色,以齿轮、变速箱、气缸垫等汽车零配件为基础,做大汽车装备业。加快游艇船舶、金属制品等其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造纸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27.2%。在巩固中低档书刊纸、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等产品优势地位的同时,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各类静电复印纸、高白度书写纸、胶版纸、双胶纸、瓦楞原纸、不干胶衬纸等产品。重点扶持规模较大、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沅江纸业、金北顺纸厂等企业,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林木、芦苇资源优势,不断提高造纸产业的区域集中度,建设以沅江为区域核心的全省造纸产业基地,沅江纸业浆纸能力达到100万吨。

  建材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年均增长21.7%。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促进资源、技术、环境、企业、产品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建设水泥、板材和墙材为主的资源型建材产业群。加快发展新型干法高标号水泥、粉煤灰水泥粉磨、散装水泥和干粉砂浆,到2010年,水泥产量达到1000万吨。发挥竹、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胶板、竹地板、木胶板等板材,建设40万立方米竹胶板工程、200万平方米竹地板工程和80万立方米木胶板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省土、利废型墙材及其它新型建材,形成新的增长点。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30%。加快高新区发展步伐,构筑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形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为主的格局。大力支持先进动力电池、屏蔽防护新材料、高性能炭,炭制动复合材料、生物柴油等做大做强,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湘雅协和、汉森制药等生物制药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争取成为全省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基地;扶植新型电子元器件、手机的发展,加快数字电视项目的引进与生产,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持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转化及产业开发基地”和“中南大学科技园”等有利条件,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包括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科研中试基地,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优良环境。

  3.改造提升两大传统产业

  化工。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年均增长27.2%。重点发展农用化工,扩大高浓度复合肥、可控缓释肥、专用肥、有机生态液肥的产能。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发展高纯度表面处理工艺和纳米级晶型单一化无机盐产品,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化学品、化工原料深加工化学品、水性涂料和丙烯酸树脂等新型精细化学品。以纳爱斯为龙头,大力发展洗衣粉、洗涤剂、蚊香等日用化工。

  冶金。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9%。提高科技含量,深度开发锑、钨、钒、锰、金、稀土等资源,在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采矿贫化率。探索以华昌锑业、板溪锑矿、渣滓溪锑矿等骨干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形成采、选、炼一条龙.逐步走向规模经营。加快湖南通用公司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扶持香港海粤公司石煤发电提钒。

  4.发展循环经济

  支持各行业和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对废弃物再进行生产和利用。重点建设好沧水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工程、衡龙桥塑编产业基地。大力支持兰溪米业城、黄泥湖乡建材产业工程、新桥山利用冶炼废渣生产锑等有色金属工程和安化石煤发电提矾建材产业链等循环经济工程,加快产业化步伐。

  (二)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扩容提质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县城扩容提质、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十一五”时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

  1.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产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湘中北中心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和宜居山水生态城市。到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70万人,GDP达到20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35%,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

  科学规划。按照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和增强人本观、自然观、历史观、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做好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格按规划办事,按规划建设,实现山青水秀、城景交融,建设有品位、有内涵、有魅力的城市。

  通路拓城。按照“南扩、东接、北改”的思路,推动高新区南扩和城区向东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建设绕城高速、外环线、桃花仑东路等主要干道,形成市内结网、市外呈环的新格局。完善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充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产业兴城。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株潭经济圈,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格局。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提升工业经济素质,建设工业新城;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山水资源优势,依托梓山湖公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梓山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会龙山公园、秀峰湖公园等景区景点和旅游设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促进和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壮大城市经济总量。充分发挥我市与沿海及发达地区在土地、资源、水、电、住房等方面的直接成本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综合配套能力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构筑极具投资竞争优势的创业洼地。

  景观靓城。开发和建设好人文景观、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生态景观,形成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强化重点区域、地段的城市形象和景观设计,以标志性建筑、特色广场、城市雕塑等丰富城市空间。加强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继续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形成地绿、水碧、天蓝的优美城市。

  2.加快县城扩容提质

  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以培育和壮大产业为重点,聚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心,不断增强经济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到2010年,沅江城区和桃江县城人口超过20万人,南县和安化县城人口平均达到15万人,大通湖河坝镇人口达到5万人。

  3.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

  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努力做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富余农民转移的阵地、乡村工业发展的载体。重点建设一批GDP达到5—8亿元、财政收入3000—5000万元、人口3—5万人的经济重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挥农业资源和生产优势,着力打造优质稻米、林纸竹板、水产畜禽、棉麻纺织、油蔬茶果五大产业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到201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00亿元,建设5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15个过5亿元、30个过1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省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龙头企业120家。

  壮大生产基地规模。建设200万亩以上优质稻生态基地和100万亩超级稻生产基地、20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20万亩生态茶园基地、50万亩优质棉基地、60万亩优质苎麻基地、100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建设60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8000万羽蛋鸭基地、100万头(只)肉牛羊草食动物基地。建设35万亩特色渔业基地。建设650万亩速丰林基地,其中杨树300万亩,南竹250万亩,松树及其它速生阔叶树种100万亩;建设50万亩优质高产芦苇基地。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正确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跨地域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建立加工、流通、金融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到2010年,重点培育100家示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和增强服务功能。建设以农业部门为主体,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为目标,加快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高效、快速的农业生态环境、渔业水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在粮油、蔬菜、水果、水产品、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切实抓好优质种苗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提高农民二、三产业的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易地扶贫,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能力。农民非农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60%提高到70%以上。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涉农收费监管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到2010年,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按时入学和毕业,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争取在2008年前,全部改造现有30万平方米危房。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逐步完善基本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努力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逐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改厨改厕工程,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切实抓好沼气生态农业建设,2010年,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35%。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逐步实现五保户集中供养和残疾人生活保障由低层次的社会救助向中、高层次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转变;推行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程度。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加强住房设计,引导农民建设美观、实用、舒适的住房。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丰富精神文明生活,推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推进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十一五”时期每年建设50个示范村。按照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要求,建设一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村。到2010年,建设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围绕“三化”建设,壮大服务业主体,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业体系。

  1.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到2010年,文化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吸收和拓展现代文化、创业文化,突出抓好屈原文化、三国文化、陶澍文化、“三周”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等六大文化的全面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一点两线”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业扩容提质步伐,提高综合接待服务水平,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和全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不断完善长沙一益阳一桃江一安化和长沙一益阳一沅江(南县一大通湖)两条黄金线路。大力提升“桃花江一美人窝”、“益阳农家乐”和“南洞庭湖湿地”三个旅游品牌的影响力,重点建设以梓山湖公园为主的银城旅游区、以美人窝为主的桃花江旅游区、以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南洞庭湖旅游区、以雪峰湖地质公园为主的柘溪旅游区四大主题旅游区,重点开发健身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功能产品。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强现代物流业的总体规划和划行归市,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以高新区为核心,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引进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建设和改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深购远销、大进大出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批发市场、工业产成品市场及交易中心。围绕大宗农产品,在湖区和山区培育一批跨区域的物流公司。重点建设好家具、建材、针织品、水产品、竹制品、苎麻、塑编、珍珠、米业等市场。

  3.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以住宅小区和经济适用房为重点,加强房地产开发;完善住房贷款、担保等配套政策,加强房地产价格规范和商品房预售管理,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升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完善商业网点,鼓励在城市社区、集镇和乡村发展商业零售店;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业态。突出特色,培育名厨、名品、名店,弘扬湘菜文化和湖湘饮食文化。

  4.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

  积极扶持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引进外资、民营金融机构到益阳发展;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推进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家政、维修、看护、代理等便民利民服务,推进社区卫生保健、保洁、保安等公益性服务,开拓休闲、健身、娱乐等服务业。培育养老服务业,发展家庭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和专业养老服务企业。鼓励发展法律、评估、会计、审计、担保等信息商务和中介服务;支持发展设计、广告、策划、咨询、顾问等其它商务。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水利、能源、交通和信息化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加强防洪保障体系建设

  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加大洞庭湖治理与一线防洪大堤、资水河道等的整治力度。加强金塘冲、沱江等大中型防洪水库建设,重点加强中型和小I型病险水库加固。继续实施洞庭湖区排涝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工程,加大电排泵站渠系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继续进行水利灭螺工程,实施抬洲降洲灭螺、护坡灭螺等水利工程灭螺。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治水土流失,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工程。加强湖区防汛预报系统和山区山洪预警系统建设。

  2.加强电网设施体系建设

  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努力构造坚强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新建3座、扩建1座220KV变电站,增容480MW;新建20座、扩建7座110KV变电站,增容842MW;形成以500KV变电站和发电厂为电源点,220KV为主网网架,110KV为区域网架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配电网络的建设,大力提高农村用电水平。

  3.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连接公路及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建设白沙大桥至茅草街大桥二级公路、S202茅草街至注滋口二级公路、桃马二级公路、马奎路,实现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相连。加快洞庭湖区和资水流域畅通工程建设,建成茅草街大桥、坪口大桥、麻河口大桥、赤山大桥、东坪大桥,规划建设小河口大桥、渠江大桥、黄茅洲大桥、实现干支线和重要县道改渡建桥。加快市域高速公路及对外快速通道建设,建设C-319益阳南线绕城高速、二广高速和杭瑞高速益阳段、常吉高速安化联络线、S308中心城区至湘阴线,好益娄一级公路的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航道、港口、码头及站场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及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现全市所有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乡道硬化率达76%;实现全市可通公路的行政村全部通公路,村道硬化率达75%。

  4.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施金保、金盾、金税等“金”字工程,建设“数字益阳”基本框架;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医疗卫生、国土资源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库。提高商务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电子货币、电子采购、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新兴产业,逐步提高工业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水平。加强信息安全建设,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

  (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增强经济竞争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市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教育。实施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两基”攻坚任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助学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救助资金,2007年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集中力量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设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湖南城市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益阳高级技工学校、益阳电子工业学校建设,完成益阳医专的申办和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每个区县(市)建设好一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好湖南国基职业教育基地和桃花江女子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依法增长。

  2.科技。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龙头、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以企业研发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加大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力度,大力培养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加快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人才管理。

  3.卫生。到2010年,全市执业医生数达到9000人,病床数达到9000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投资机制,改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大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及公立医疗机构投入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采取多方合资合作及其它社会资金参股、合营等形式兴办卫生事业。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文化、广电。加快建设市县文化馆、群艺馆等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文化的造血功能和竞争能力。强化中心城区的文化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以区县(市)为主导、以乡镇为纽带、以行政村为落脚点的区域文化格局。继续实施“村村通”和“户户通”广播电视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2010年达到98%。坚持政府主导,广电部门具体实施,实现城乡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积极促进文化、广电事业的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提高各类文化单位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大众文娱设施和产品,满足文化消费者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

  5.体育。加大对体育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体育,宣传、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部门协同配合,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关心体育的社会氛围。做强国家羽毛球队益阳训练基地,办好2006~2007年世界杯羽毛球赛,在国内外形成广泛的影响,确立益阳羽毛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品牌地位。加大对摔跤、柔道、举重、射击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国家优秀后备人才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大力挖掘体育竞赛的潜在价值,促进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社区、乡村群众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6.人口。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472万人以内。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控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所(站)业务用房建设。

  7.其它社会事业。加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测绘系统和以数字益阳地理空间框架为主体的信息测绘体系,提供基础性、公益性测绘服务。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健全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建好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设市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创造条件帮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关心残疾人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发展统计、工会、图书等社会事业。

  (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和谐益阳。

  1.切实保护环境资源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同步规划、统筹安排,坚持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方针,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依法保护和开发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加强山地特别是中心城区山地生态的保护。继续加强洞庭湖、资水、沱江等重点水域水环境监测和综合整治。重点保护城市、城镇河段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大对水上餐厅、水上娱乐设施的环保监管力度,削减水上污染,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大造纸、化工、冶金、能源、建材等行业废水废气废物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建设、拆迁、施工、清扫、运输污染。

  厉行资源节约。推广和开发各种节能技术,抓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加强资源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加强造纸、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等重点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鼓励城镇建设节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节约土地资源。引导市民节约用水。

  2.扩大劳动就业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中介服务,引导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和手段,对农民和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劳务结构,提高劳务水平。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推行弹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引导,搞好服务,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90万人以上。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及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拓展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调剂能力和安全运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征缴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以城乡低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灾民救助为基础与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抓好资江梯级水电开发的移民安置和受援工作。逐步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增强社会的应变保障能力。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积极构建综合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执行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群众和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团和民间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社会各阶层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保护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权利,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基层自治组织,推行村(居)委会“海选”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依法治市。进一步加强全民普法和法制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牢固树立依法治市、依法办事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和执法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执法检查和处理力度。加强对司法部门执法工作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维护队伍勤政、廉洁的健康形象。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学习,巩固和加强党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繁荣和发展文艺事业,规范发展民族宗教事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6.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以公众安全、生产安全为主的安全体系,构筑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安全预警网络和应急反应体系,提高社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困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对治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突出抓好禁毒、禁赌、扫黄、防家暴和“610”工作,积极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减少工矿企业生产事故,突出抓好矿山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饮食安全、用药放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确保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防意识,加大城市人防工程和通信警报建设力度。

  四、发展措施

  大干才能快上。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强化发展措施,形成发展合力。

  (一)强化招商引资

  加快益阳发展,最现实的选择、最有效的措施、最可行的路子,就是扩大招商引资。“十一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600亿元。

  更新招商引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益阳发展的唯一选择。突出真心招商,立足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好富商与富民、让利与得利、投入与收入的关系,让一切有投资意向的人在益阳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愿的人在益阳找到合作伙伴。突出诚心招商,坚持以诚为本,坦诚相待,信守诺言,对招商引资作出的承诺,不管困难有多大,坚决履约,严格兑现。突出热心招商,急投资者之所急,想投资者之所想,主动为投资者服务,替投资者解难。

  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度。建立领导带头招商责任制度,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引资,努力形成领导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市县乡互动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核方案,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区县(市)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考核,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优先提拔;没有完成任务的,第一年黄牌警告,连续三年没有完成的坚决调整班子和免去主要负责人职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引进来的项目,因工作失职、环境不优等造成项目落实不下、进展不快、效益不好的,一律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直至撤职。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会展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形成政府引导、中介助力、园区推动的招商运行机制。

  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产业,着力引进能长期合作、谋求长远利益、能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及用水、用电、用地等比较优势,吸引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的进入。实现资源的集约开发与培育保护并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狠抓项目建设

  坚持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一齐抓,大、中、小项目一齐上,通过狠抓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突出争资立项。强化各级各部门争资立项的责任,并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各级各部门每年从上级争取的资金必须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超过部分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没有达到的追究责任。做好项目规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规划笼子;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包装;根据国家、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在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基础教育等方面,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资金投入。

  促进项目融资。“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贷款总额达到150亿元。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努力推动金融机构与各类投资主体之间的良性合作,争取重大项目建设取得银行的有力支持。重视发展地方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工作。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和领域,拓展民营资本发展空问。引导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优先争取国家资金,优先推荐银行贷款。拓展民间投资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购买项目经营权,加快建立按市场化运作的贷款担保体系。

  加快项目建设。对全市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的重大建设项目,采取一名领导挂帅、一套班子负责、一抓到底的办法,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投产受益。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推进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加强和规范对重大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和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快园区发展

  制定并严格落实有利于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环境建设,促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的容器、招商的载体和经济的增长极。

  兴办园区。着力构建高新区、县级工业园、乡镇工业小区三级园区体系。进一步理顺中心城“一区两园”管理体制,将益阳高新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到20l0年,益阳高新区GDP达到6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突破36亿元。益阳高新区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龙岭工业园重点规划布局装备机械、生物医药、食品、电子等产业;长春工业园重点发展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棉麻纺织等产业。依托现有基础,逐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沅江、南县、桃江、安化、大通湖等县级工业园,到2010年,5个园区GDP平均达到6亿元以上。引导和鼓励乡镇工业企业向小区集中,做好“专、精、特、新”文章,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小区。

  扩职放权。对各级工业园区实行干部高配政策,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干部到园区任职。赋予各级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强的职能、更大的管理权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管委会依法对园区内的建设进行审批。实施一站式收费政策,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取园区规费并统一分配,其它任何部门不得人园收费。大胆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敢于突破,敢于实验,对重大项目、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进行分类指导,给予最优惠措施,使园区真正成为投资洼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园区道路建设,形成园区路网骨架。加快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公共设施、配套环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四)扶持核心企业

  实施财政支持政策,市县两级政府安排10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按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贴息方式重点支持十大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发展。实施挂牌保护政策,没有经过优办的允许,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进入核心企业收费、评比等。实施优惠政策,对核心企业,优先争取国家资金、优先审办土地、优先保障原材料及水电供应、支持创建名牌产品、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奖励政策,对年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市委、市政府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到2010年,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的企业3个、达到20亿元的企业5个、达到10亿元的企业10个、达到5亿元的20个,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零的突破。

  (五)培育整合资源

  为了加快发展,围绕十大产业,培育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握紧拳头抓重点。

  大力培育资源。把握资源约束型经济走向的主动权,通过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大力培育林木、芦苇、优质稻、棉花、苎麻、油菜、水产品及自然生态等资源,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创造资源条件,为做大做强十大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利用资源。将零散、闲置的国有资产、资金、土地等各种资源集中起来捆绑使用,重点投向十大产业和中心城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资源,吸引增量投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整合好城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种社会事业资源,使这些资产真正成为为全市发展服务的社会资本。用好各种专项资金,明确投资方向,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壮大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清理并充分利用各种存量土地、开发商逾期未开发的闲置土地、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的空置土地等,解决用地紧张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有效开发资源。加强政府对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有效约束和政策引导,遏制掠夺性开采、过度滥采等资源浪费行为,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资源综合开采招战略投资商,不断提高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规模效益。

  (六)改善发展环境

  以降低营商成本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和内在要求,加强体制机制环境建设,使之成为益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活力之源。

  改进政府服务。建设服务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强和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建设阳光政府,完善和出台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社会听证、新闻发布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法治政府,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行政许可程序,强化行政许可监督,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坚决打击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大力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设效能政府,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打造诚信益阳。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负重奋进”的益阳精神,着力建立诚信建设的制度规范。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落实各项承诺,取信于民,以党政机关的诚信服务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引导企业将诚信观念渗透到商务活动全过程,变成企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倡导公民待人以礼、信守承诺,形成讲诚信的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加强信用道德建设,注重信用教育,宣传信用文化,普及信用知识,增强信用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严密的社会和个人信用网络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合同诈骗、牟取暴利等非法经营;严厉查处食品、医药、种子、农药、化肥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坑农害农的案件;适时组织开展建筑、文化、旅游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违法经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七)深化体制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体制创新。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革。着力化解乡村债务。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引进民资、外资等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在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领域率先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探索经营者持股、职工持股、技术参股等政策和办法。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费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教育体制,大力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市场,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制定培育拟上市公司方案,促进强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加强交易行为监管。按照完善土地市场、严格土地管理、加强用地调控的要求,改革土地开发模式;规范土地征收和交易行为,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监管,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探索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实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规范矿业权市场交易行为。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十大产业中加快组建行业商会或同业公会,为企业发展和产业扩张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加快培育其它各类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组织。

  (八)实施人才工程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凝聚成加快益阳发展的强大合力。引进一批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能促进经济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弘扬工商文化的各种人才,每年从本科院校或科研院所选调一批知识型人才,搞好人才储备。培养一批人才。采取送出去挂职、跟班培训和请进来传经送宝等办法,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破格选拔一批人才。以发展论英雄,破格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开拓型人才到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领导岗位任职。重奖一批人才。对益阳经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有功之臣、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