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
来源:信息产业 更新时间:2012-04-14

 
    简要内容:2007年,受技术业务升级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新特征,结构转型调整的趋向明显,主要体现为: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2007年,电子信息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应对技术业务转型升级和宏观政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推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产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6万亿元,增长18%;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18.2%;软件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0.8%。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位居领先,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2%,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达5.27%。

  (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进入二季度后,全行业经济效益开始扭转负增长的局面,至12月底实现利税287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100亿元,增长12.4%;税收770亿元,增长5.5%;二者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计算机、家用视听设备和电子器件行业效益情况较好,利润增速达20%以上,成为拉动全行业效益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生产手机5.48亿部,增长14%;微型计算机1.21亿台,增长29%;数码相机7493.5万台,增长11.9%;集成电路产量412亿块,增长22.6%;彩色电视机8433万台,增长0.7%。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全行业产品库存慢于收入增长,增速为17%,比收入增速低了1个百分点。

  (四)对外贸易增势平稳

  全行业对外贸易额达到804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出口4595亿美元,增长26.2%,增速比全国出口高了0.5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7%。进口3452亿美元,增长20%,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1%。出口较快的主要是计算机和电子元件行业,二者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2.8和10.8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全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46亿元,同比增长27.9%;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477亿元,增长9.2%。本年新开工项目2780个,同比增长10.2%;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为2303亿元,增长34.9%;新开工项目主要来自电子元器件领域,二者新开工项目超过1300项,占全行业的一半左右。

  (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7569家,其中制造业14601家,软件业12968家。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00亿元,出口交货值增长20%以上,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

  (七)科技创新日趋深入

  新品开发稳步增长,全行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4%,其中有11家企业比例已超过6%,海尔、华为等研发投入均超过50亿元。

  (八)区域布局日益集中

  九个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实现收入超过3万亿元,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重要地区,并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产业配套、外贸出口、人才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示范效应。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在通信、计算机、家电、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材料等专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合计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4以上。

  (九)能源消耗处于较低水平

  全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消耗标准煤1476万吨,每万元增加值消耗标准煤0.164吨,比上年下降1.2%,约等于国民经济和工业平均水平的15%和7%。其中能耗排在前面的小行业分别是电子真空器件(1.13吨)、电光源(0.61吨)、印制电路板(0.38吨)、信息化学材料(0.37吨)、光纤光缆(0.36吨)。从能源产品看,电力、原煤、燃料油、柴油占据前四位,分别占全行业能源消耗量的49%、15%、11%、10%。

  (十)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国手机普及率达到41.6%,比上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达到2.1亿人,比上年增长7000万人以上;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9.7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51台/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5%和5%。国家信息化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接近10%,电子政务投入在电信建设投入的比重为12%。企业电子商务不断推进,电子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销售额占营业额的比重达40%。

  (十一)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77万人,其中制造业675万人,软件业102万人;二者合计比上年增加了53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5%,其中制造业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国工业的比重为10%。

  (十二)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2007年,我国主要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为85.2,降幅较上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比全国CPI低19.6个百分点。其中微型计算机价格指数为85,笔记本价格指数80,液晶电视机价格指数78,CRT电视机价格指数为95,手机价格指数85,数码相机80,激光视盘机价格指数96.5,音响价格指数98.5。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平抑了物价上涨的趋势,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2007年,受技术业务升级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新特征,结构转型调整的趋向明显,主要体现为:

  (一)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

  从往年看,电子信息产业的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7年开始出现不同的格局:

  从工业增加值看,2006年增速比全国工业高了5个百分点,但2007年增速与全国工业相比基本持平。

  从出口看,2006年增幅比全国出口高了8.5个百分点,但2007年增速与全国出口基本持平。

  从效益看,2006年制造业利润增幅比全国工业低了3个百分点,到2007年二者差距扩大,达到15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2006年增幅比全国工业高了16个百分点,但2007年增幅却比全国工业低了8个百分点。

  (二)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格局

  从往年看,三资企业一直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但2007年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大大高于三资企业。

  从规模看,三资企业仍占较大份额,比重达到78%,但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其收入和增加值增速均为19%,分别比内资企业(24%、25%)低了5和6个百分点。

  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2%,税金增长23%,分别比三资企业(15%、8%)高了27和15个百分点。

  从出口看,内资企业增长35%,比三资企业(25%)高了10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38%,比三资企业(21%)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速仅为7%。

  从创新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6%,比三资企业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

  (三)技术升级带来的结构和市场变化十分突出

  2007年信息技术转型对产业和市场结构影响特别明显。一方面,基础行业逐步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软件、元件、器件行业收入增速分别比全行业高了3、10和3个百分点,但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行业却分别低了9和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整机更换效应尤为明显,高低端市场呈现不同的格局。由于结构升级,主要产品增幅同比均有所下降,手机、集成电路、显示器分别下降44、3和14个百分点;但高端产品增长很快,以宽频、多核为主的笔记本电脑增速高达39%,占微机比重(67%)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平板电视在彩电中的比重(28%)同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液晶电视产销增速均超过50%。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家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加工制造的比较优势

  2007年,国家宏观环境出现变化,主要体现为人民币升值加快、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管理强化等,这些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制造的成本比较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中加工制造的比重很大(来进料加工贸易占全行业出口的85%),特别是一些以加工出口为主要业务的外资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正在做出相应调整:

  一是改变贸易方式,为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配套成本增加的影响,外资企业纷纷将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转为来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出口,导致贸易方式出现调整。

  二是转移部分投资,外资企业逐步做好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两手准备,并不断加大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投资力度。

  应该看到,当前国家政策调整,在推动结构调整、创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工人待遇上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效;但在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做出的调整对产业的影响日趋突出,做好政策的衔接引导、避免产业出现大起大落成为新的课题。

  (二)全球产业链分工和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近年来,跨国公司日益专注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趋深入。

  首先是制造环节代工化。以台湾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代工企业基于成本和规模优势,不断介入整机制造领域,在产业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甚至出现产品制造通吃的苗头,使产业的生产模式发生调整变化。

  其次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化。跨国公司除将制造环节委托代工厂外,开始将一些非核心的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企业。近年来,印度、爱尔兰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正是大力发展面向欧美跨国公司的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所致。

  第三是业务外包的整合化。代工制造从OEM(原始设备制造)、ODM(原始设计制造)向IDM(一体化制造)+EMS(电子制造服务)发展的趋向明显,服务外包从原来的ITO(信息技术外包)、BPO(业务流程外包)日益转向KPO(知识流程外包)、BTO(业务转型外包),外包内容从单独的生产、设计或服务转向综合生产、设计、材料、物流、维修、测试等在内的一揽子体系,而且生产与服务重组、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由于国内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在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面临产业链的发展变化,亟需加强资源整合,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竞争。

  (三)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要求日益迫切

  当前,全球正兴起一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热潮。最为典型的代表来自欧盟,近几年先后颁布了ROHS、WEEE、REACH指令,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回收等提出了明确的生态要求。2007年8月,欧盟又有一个重要指令生效,即用能产品的生态化设计要求(EUP指令),该指令针对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在内的用能产品,在设计阶段,对其生命周期涉及的节能、环保要求提出全面的框架性指令,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理念。企业要从设计源头重视产品的生态发展,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并将生态评估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的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二是出口面临新的壁垒。欧盟是我出口第一大市场,2007年出口超过600亿美元,其中欧盟EUP工作计划拟优先采取措施的产品(包括彩电、计算机与显示器、充电器、打印机等)占1/3以上,影响范围巨大。我出口企业的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企业将因原材料、设备更换以及内部机构调整和设计生产流程变革而增加生产成本,相关的检测成本也将提高,这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成本优势是一个新的挑战。

  (四)伴随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随着产品更新加快,部分产品售后服务(如平板电视、手机等)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基础产品标准不统一也对市场规范和环境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国内法制建设并未健全,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

  三是代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出现许多无品牌但功能齐全的电子产品,对企业营销思路和行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是随着产业融合趋势加快,大型运营商和渠道商不断介入制造业,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渠道商开始发展自己的品牌产品,都使国内品牌企业面临与市场关系割裂的格局。

  四、面临形势

  (一)出口形势有喜有忧

  从忧的方面看,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有趋缓迹象。受美国次级债信贷危机和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因通涨压力增大而有所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慢于2007年,将保持在5%以下的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外贸依存度很高,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必然影响其增长水平。二是投资增长放慢将影响出口增长。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速出现大幅下降,由于后者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其投资减少必然影响2008年的出口。

  从喜的方面看,一是产品市场将出现结构性增长。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产品及平板显示终端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了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特别在手机、计算机、电视等领域表现尤为明显,这也成为了下一步市场增长的主要空间。二是新市场将不断兴起,特别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

  目前,多个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对2008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保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服务等,其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的水平。

  (二)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影响投资的增长。目前,国家为遏制国内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作为重要的举措,并将于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在土地供应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工业土地供应将日趋紧张,因此产业投资增速受此影响可能有所减缓。但是,如果能争取国家在投资上对信息产业予以倾斜,并引导地方将信息产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突破口,调控措施对产业投资的冲击将有所弱化。

  另一方面,加工生产的成本比较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导致外资转移的扩大。目前,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调整,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加快、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生效等,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原有比较优势有所弱化。自2007年起,外资企业开始将部分投资外移转向越南、菲律宾等国家,2008年这种现象可能有扩大的趋向。

  相比而言,对外投资前景看好。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趋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国内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

  党中央在“十七大”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目前,各部门、各地方正积极将这一精神落实到具体的领域,有利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巨大空间。

  国家日益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将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并在增强低收入人口购买力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市场前景看好。

  数字奥运建设步入实质阶段,基于奥运题材的信息网络建设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日益升温,特别是高清平板电视的市场需求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启动在即,新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终端市场前景看好,特别是3G技术的商用、手机智能化、新兴增值业务的出现等,将拉动国内手机用户的增长。

  2008年,由于技术业务转型升级、全球产业资源整合、宏观政策环境调整和灾害性天气出现,导致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日趋复杂。促进结构性调整和预防大起大落将是2008年产业发展的两大重要课题。要加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才能保障产业延续2007年平稳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产业增速为18%左右。

  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本月累计 去年同期 增减%

  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56000 47501 17.9

  其中:软件业 亿元 5800 4801 20.8

  利润总额 亿元 2100 1868 12.4

  税金总额 亿元 770 730 5.5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3000 11000 18.2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8047 6517 23.5

  其中:出口 亿美元 4595 3640 26.2

    二、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本月累计 去年同期 增减%

  移动通信手持机(GSM CDMA) 万部 54857.9 48013.8 14.3

  程控交换机 万线 5387.0 7404.6 -27.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433.0 8375.4 0.7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12073.4 9336.4 29.3

  半导体集成电路 亿块 411.6 335.7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