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周济:改革创新 推动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五年来职业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部署2008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这是一次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员大会,对促进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年,也是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2007年,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加起来招生数接近1100万,在校生数接近3000万,基本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
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实现了重大转变。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53亿元,重点支持了108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35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7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成了1.2万名骨干专业教师的国家级培训任务。各地也增加投入,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四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1.5亿人次。
五是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高职学生也享受到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高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20%以上,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教育系统特别是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所有积极支持和为职业教育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新的奋斗目标,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明确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最近,刘延东国务委员到教育部调研指导工作时,特别对进一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教育系统特别是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第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人才仍然大量短缺,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必须大力发展、不断提高。
第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就业和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有力举措。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上好学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缩小城乡差别、改善民生、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普九”之后怎样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通过继续教育进一步学习提高。这是一条成人成才的成功之路,对多数青年来说,这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必须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纠正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二是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阶段也要加快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我们要认识到,高中阶段教育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所组成,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处理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一方面将高中阶段学生新增数量主要投入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还更多一些。近年来,已有不少省区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或超过普通高中规模,如河北、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陕西等,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
另一方面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都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放在重要的位置,都要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和普通高中要稳定招生规模,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显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实现这样的战略突破,今年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完成招生任务820万;二是要在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切实通过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提高;三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要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我们必须艰苦奋斗,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问题是很多的,困难是很大的。我们要全体总动员,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最近,四川省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区市都制定了新的计划,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摆在了战略重点,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家都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我们既要正视问题和困难,更要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只要我们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硬仗,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新跨越,实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的战略突破。
二、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没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就。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大家对这一点都有十分深刻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教育的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以改革的新突破、创新的新机制和开放的新局面,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坚决完成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20万人的任务
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要求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连续三年的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与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加上初中毕业生数量的逐步减少,特别是今年仅为不到1900万人,比去年减少约100万人,继续扩招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强劲需求,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这些都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实现中职招生820万人的目标,是今年职业教育工作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俗话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今后三个月的关键阶段,同志们要紧急动员起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以赴、精心操作,坚决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要努力抓好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向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详细的招生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要进一步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协调领导机构,从省教育厅到县教育局,都要完善中招办机构,这是完成今年中职招生任务的组织保证。要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有些地方中职招生规模要力争大于普通高中的规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中招办,要切实负起责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统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统筹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招生,统筹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统一确定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统一组织招生工作。
三是全面启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用招生信息系统强化招生管理工作。最近,经过同志们的努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这个系统涵盖职业学校学生招生、学籍、资助、实习和就业等四个方面的学生信息,建立了从学校到国家的五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其应用将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各地今年都要启动和运用这个信息系统,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应用这个信息系统,切实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据的及时、准确,为完成今年的中职招生任务提供强大的工作保证。
四是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招生机制。要多方组织生源,积极面向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进城农民工等群体招生。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只要愿意,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都要向他们敞开。要把招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尤其要为有学习需求的农民和农民工提供学习机会。要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为鼓励学生报考中职,要实行灵活多样的招生机制,可采取提前招生、集中录取、多次补录等有效的招生办法。
五是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管理。要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秩序,严肃查处有偿招生、索取回扣等问题。各地对招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中职招生录取工作健康开展。
六是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做好国家助学金落实工作,对于吸引更多优秀青少年学生报考职业学校,完成今年中职招生任务至关重要。要认真研究总结2007年各地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国家助学金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2008年,中央和地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资金将超过180亿元。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狠抓地方分担资金的落实,确保国家规定的资助标准不降低、资助范围不缩小,保证学生能及时、足额得到国家助学金。在招生过程中,要加强国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这个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职业教育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题。
人才培养质量是方向、是基础、是保证,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计和不懈追求的目标。要看到,过去几年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还很薄弱,不仅数量还不够,质量也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学校成为社会欢迎、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坚定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学校倾斜。职业学校要想方设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其评价标准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这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事实证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对头、方向正确,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面貌和深刻的变化,必须坚持下去。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便于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二,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同志们说得好,要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要适应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要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今年,要在天津举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大赛意义重大,一定要组织好,使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和标志性成就。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
第三,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新一代劳动者的迫切需要,对国家、社会、他人,对学生自己的发展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做好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
近几年来,各地在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创举。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一是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是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大计,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和战略举措。下一阶段,我们要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进一步开拓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一是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必须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培养。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最为关键的,要建立健全并且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行灵活、柔性的“顶岗实习”组织方式。职业院校可以集中一段时间将学生安排在企业岗位上学习,也可以在保证总量的前提下,将学生在企业的时间分成若干部分,与学校教学活动交替进行。要实行灵活弹性的学制,允许学生将顶岗实习与实际就业结合进行。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职业学校要和企业协调一致,共同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老师要跟上,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跟上,相应的专业技能教学要跟上,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认识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既对学生有利,同时对企业也非常有利。
二是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职业院校不仅要安排好学生的校内实训,更要做好校外实习工作,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工作作风的主要途径,是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的重要桥梁。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各地要积极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学校和行业、企业一起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完善管理办法,为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落实好国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接收学生实习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
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安全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学生的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大家一定要把它放在心上,切实抓好抓实。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开后,每年到社会各行业参加顶岗实习的中职和高职学生将达到1000万人,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管理。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近年来在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教育部要在青岛召开全国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开展。
(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路子要更宽一点,体制、机制要更灵活一点。
一是要大力推行中等职业教育两个“三段式”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河南、天津等地的同志们创造了“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海南等地的同志们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的办学模式。这两个“三段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办学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使这两个“三段式”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要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组织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大做强职业院校、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天津、江苏、河南、海南、山东、福建以及青岛、宁波等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据初步统计,全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已达190个左右,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职业院校达2000多所。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依托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县级职教中心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今年教育部还将召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座谈会,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
三是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近年来,民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重要力量。要继续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中等职业教育,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要规范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
四是要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公办职业院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有着巨大的改革潜力,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和机制。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毛泽东同志强调,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办学校第一是选教员,有了好教员,才能教好学生;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教师的高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吸引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当前,首先是要进一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中等职业学校来任教,同时,要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在这方面,云南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叫做“特岗、特聘、特邀”,省政府出资,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级职业学校担任特设岗位教师,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学习。
二是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这几年,我们在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去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取得了很大成绩。要创新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是深化职业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要配合人事部门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新机制。
要逐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配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人事分配制度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探索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办法,将教师的收入与学校发展及其个人贡献挂起钩来。
(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社会转变人才发展观念、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对发展继续教育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和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上海、北京的同志们已经全面启动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工作,创造了宝贵的经验。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人们的就业成才和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为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学有所教”的目标创造更好的条件。要以鼓励和支持在职学习提高为重点,优化和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切实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战略突破口,就要集中优势力量,给予更多更大的关心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抓紧、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这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通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的五个计划,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与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质量提高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条件和基础还非常薄弱、办学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我们要把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作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
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切实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要加快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均经费标准,依法依规增加投入。要制定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办法,落实好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规定,努力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要继续推进目前正在实施的基础能力建设五个计划,保证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要根据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尽快研究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和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今后五年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准备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思想正确、办学水平高、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带动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三)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务求今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大的战略突破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完成今年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扩大规模、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能力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对各地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职成教系统的同志们有着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讲求实效的优良作风,五年来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大家都很辛苦,也很有成就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加振奋精神、艰苦奋斗,鼓实劲、出实招,干大事、干成事,打硬仗、打胜仗。(200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