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卫生厅发布了2008年~2012年的卫生信息化规划目标。现在的卫生医疗体系存在哪些缺陷?4年后卫生信息化建成时是什么样?4年后,老百姓是不是看病更方便、更实惠、更放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就该规划中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采访。
●公共事件应急系统:
指挥中心+各方协助
《规划》显示: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到2008年,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省级平台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相应系统的市级平台项目建设。
系统平台建成后,可实现动态监测与预警,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提供包括决策依据、分析手段、指挥命令、实施部署的工具和监督方法等通讯信息服务,实施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可配合其他部门控制灾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省级中心:5月份投入使用
为此,2006年3月,我省启动了省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项目建设,共投资1158.8万元。此项目根据“以日常应用保障应急指挥,以应急指挥引导日常应用”的设计理念建设。经过一年多努力,该项目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建设,预计今年5月份即将全部投入使用。
此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可以在遇到比如SARS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效调集各大医院、省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120急救中心等多个单位部门的力量,以最快速度参与医疗救治,有效遏制事件恶化。
大医院:承担主要救治任务
2006年2月14日,合肥市发生一起散发性煤气中毒事件,在发现中毒病例明显高于平时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立即深入急救现场,一边向市疾控中心汇报,一边启动“绿色通道”,迅速成立应急救治领导小组,急救组专家24小时值班,医务科2小时一次动态跟踪调查上报。当天医院共收治43例病人,其中有3例重度中毒患者在送往医院救治前死亡,20人住院,20人门诊治疗。
如此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处理得如此迅速,和该医院完备的应急指挥预案不无关系。而全市90%以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都被各大医院承担。
因此在新的省级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网络信息化:
电子病历+远程医疗
《规划》显示,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省级及中心城市医院应全部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县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应有80%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
建成后,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应用为主线的数字化医院拓展,利用远程医疗技术、电子病历等数字化系统,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
电子病历:病历信息全院共享
如果一个急诊病人突然来到医院,医师可以将病人身上所带的健康卡(即电子病历)插入计算机,这样计算机就会立刻显示出病人的有关情况,如姓名、年龄、药物过敏情况等,此时就能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开出需要的检查项目单。
完成检查后,经治医师能够立刻得到检查结果,并作出诊治处理意见。如果是疑难病例,经治医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请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进行会诊。
相比纸质病历,电子病历具有传送速度快、共享性好、存贮容量大、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据悉,我省一些大型医院比如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已经实行了一定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即“就诊卡”。但是多数医院依旧是以纸质病历为主,此现象严重滞后于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等到2012年我省建立覆盖全省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后,这种电子病历系统也有望真正实现;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也有望实现。到时病人无论是就诊、住院、转院、出院等,手续将会非常简化。
远程医疗:合肥手术+外地专家
所谓“远程医疗”早在10年前省内就有医院实行过,比如把病人的相关资料、影像资料通过数据传输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以寻求医术上的指点。
但是直接把手术过程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发出来,手术边进行边根据外地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正,却是近两年才有的新鲜事儿。这种方式虽然颇具争议,却的确可以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马礼坤表示,这种产生在卫生信息化背景下的手术直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会更迅速和精准。但是缺点是花费太大,一次手术直播的费用在10万元以上。
按照规划,未来的目标是将手术直播到美国、欧洲等医学发达地区,向我省的患者提供和国际接轨的医学服务,并且希望随着全省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网络直播的费用可以大大降低。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档案+临床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内容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不久的将来,社区卫生机构应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
作为我省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多档合一”的实现,不仅可为市民提供伴随终生的健康医疗信息查询和存储,对于医疗机构的临床诊治也可提供背景资料查询。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网络直报+及时救治
4月1日,随着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蜀山区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形式向合肥市ADR(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送ADR病例报告的成功,标志着合肥市医疗机构通过网络报送ADR病例的模式真正建立。
通过网络形式报送ADR病例报告,大大提高了报送的时效性,缩短了报送周期,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报送成本。同时各医疗机构还与ADR监测中心建立了快速沟通平台,保持有效互动,有利于ADR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目前,合肥市ADR监测中心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蜀山区南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工作,下一步将在合肥市各医疗机构中推广和应用。2010年,全省卫生医疗机构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率达100%。
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对于维护广大市民公共安全,迅速采取措施救治ADR患者,都有无法估量的益处。
●12320公共卫生热线:
前台受理+后台联动
12320到底是什么电话?打这个电话可咨询甚至解决什么问题?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12320是针对群众关心的疾病防治、自我保健、求医问药等问题的一个与百姓直接交流沟通的平台,属公益服务性质。卫生部门组织了各方面的医疗卫生专家轮流上线,在线解答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问题。
按照规划,2010年,完成全省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服务热线多媒体呼叫中心建设。采用平台集中、座席分散的模式,省会城市建设呼叫中心,各市建设分中心,建立以计算机与电话集成技术为基础的“12320”卫生服务热线。逐步建立前台受理、后台联动的12320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行机制。
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初步建成一个应用全面、资源共享、运行通畅的覆盖全省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的战略目标。17个省辖市和70%的县(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其余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要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可以说,4年后,市民看病将更方便和快捷。(实习生 许妍 记者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