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
来源:襄樊引资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顺应这一历史潮流,1992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湖北省襄樊市,诞生了一个创业者的家园、一片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沃土,这就是国家级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了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使开发区成为推动襄樊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2月20日,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襄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襄樊高新区)。襄樊高新区从此开始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基本情况
  襄樊高新区位于襄樊市区北部,纵贯油坊岗东风公司襄樊基地,毗邻襄樊火车站和飞机场;316国道、207国道穿境而过,魏樊、孝襄、汉十、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区位十分优越。辖区控制面积9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2.33万人,政策区面积7.5 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9.41平方公里,建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襄樊市1995—2010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


  建区13年来,襄樊高新区秉承“实现产业化、发展高科技”的发展理念,坚持“项目兴区”、“科技强区”战略,不断创新管理服务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完善“亲商、安商、富商”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引进了一大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已达970家,其中工业企业35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73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158家,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美国康明斯、法国标志雪铁龙、日本日产、台湾裕隆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在高新区落户。聚合了全市8家军转民大中型科技型企业和“东风汽车”、“东风仪表”、“湖北新华光”、“中航精机”等4家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两大园区、三大基地”的产业格局,即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汽车工业园区,以军工机电、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园区;以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为龙头的汽车整车、动力、研发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以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特种光学玻璃研发、生产基地,以航宇救生设备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全国最大的航空救生装备研究、设计、实验和制造基地。


  2004年,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09万美元,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二、产业规划、布局及近期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襄樊高新区目前正在着手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是:大力实施“创新立区、项目兴区、工业强区、开放活区”的总体战略和“占据高端、扩展领域、延伸配套、集群发展”的发展思路,依托“一区两园”发展平台,形成以汽车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高效节能产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两业为主、多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扩张、全力追赶,不求最大、但求更好,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高新区建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较强实力、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高新区的领先地位,跻身国家级高新区中上游水平。


  襄樊高新区的产业布局是: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两个园区为平台,以邓城大道为轴线,突出重点,布局产业。即在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集中布局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军工机电产业以及高档商务配套设施,支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业,原则上不再摆放新的工业项目,尤其是汽车工业项目;在原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各类工业项目,重点是汽车整车及其配套零部件项目;以连接两大园区的邓城大道为轴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第三产业。


  “十一五”期间,襄樊高新区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实力;优化产业结构,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初步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研发并产业化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发展一批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群体;基本完成高新区现有政策区开发建设,重构整体空间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孵化器、重点产业、产业群“三位一体”的园区发展体系。总体上讲,用五年时间完成高新区整合后的“二次创业”,奠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坚实基础。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一)全力服务东风公司,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支持东风发展既是重要的经济任务,又是光荣的政治任务,全区上下将牢固树立“服务东风无小事”的理念,把支持服务东风加快发展摆在全区工作的首要位置,支持东风做大做强。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聚集度。建设工业园区是提高产业聚集度的必由之路。园区建设者们决心奋起直追,重点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入园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变“招商”为“择商”,变“大招商”为“招大商”。发挥产业群优势,在高新工业园重点引进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配送中心和销售中心,建设成为大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性中心、相应的研发机构及技术中心;汽车工业园建成以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为主的加工制造基地、工业集聚区和重点发展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扩大孵化场所,增加孵化设施,提高孵化质量和效益。鼓励重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创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体系,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打造知名品牌,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官、产、学、研运作机制,促进产学研联合,提高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高新技术投融资体制,引导企业实施新产品试制项目和产业化。


  (五)狠抓土地报批工作,为项目建设落实载体。加大工业用地报批力度,将两个批次用地指标全部拿回使用;大力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对征而不用的土地依法收回;全面启动对名城路、园林路两侧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清欠和争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力度,为报批土地积极筹措资金。


  (六)转变机关作风,形成促进高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为突破口,重点强化“四学”:即学外语、学电脑、学法律、学业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在机关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加快多媒体会议室和网站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企业讲诚信,维护团结树正气,勇于奉献促发展。


  (七)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构建经济发展的“绿灯区”。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着力整治“三乱”等污染经济环境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全面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八)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重点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活动成果,突出活动效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工委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做到科学施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清廉理政。


  (九)着力构建“和谐高新”,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按照市委构建“和谐襄樊”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营造“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高新”。

  以2005年8月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为标志,襄樊高新区已全面步入“二次创业”的新时期。襄樊高新区以其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间市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技术、新产业、新体制、新形象构建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的襄樊高新区。她像大海上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必将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