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地税局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自觉融入全省加快发展的大潮,积极实施“依法治税、兴税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税收筹集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在以“秦税工程”命名的陕西地税信息化建设中,按照权力制衡和关联监控的设计思路,开发各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从源头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形成了征收管理科学规范、征纳程序公开透明、执法环节全程监控的税收新格局,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为我省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6年初,陕西省地税局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并报经省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以“秦税工程”命名的陕西地税信息化建设。它是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主要内容是建设“一个中心、三级网络、六个系统”。“一个中心”是指建立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全省大集中应用。“三级网络”是指建立省局、市局、区县局和税务所的三级网络,实现我省地税各级机关的全面联网。“六个系统”是以征管业务系统为主,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综合服务系统、门户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六个应用系统。省级数据处理中心于2007年3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数据处理平台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覆盖全省各级地税机关的三级网络全面贯通;征管业务系统实现了省级大集中应用,我局成为全国地税系统第9个实现省级大集中的单位;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公文处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在全系统推广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完成了与征管业务系统配套使用的170个查询和114个报表功能,稽查管理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已上线运行;省市两级门户网站系统已经建成,成为地税系统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税法宣传的窗口;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形成了全省的三级视频会议系统。运维系统在全国税务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以“秦税工程”命名的陕西地税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不仅为省政府经济决策服务,促进地税收入快速增长,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而且,为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二、地税信息化建设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采集、储存、分析、处理的强大功能,实现对权力运行的远程实时监控。
2007年7月“秦税工程”核心应用系统——征管业务系统,在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全省地税征管数据和应用实现了省级大集中。目前,全省纳入征管业务系统管理的税费总户数达到48.73万户,比上线前增加了12.93万户。纳入该系统处理的收入占到地税收入总量的98%,促进税收增收8.7亿元。征管业务系统将各类征管业务工作统一分解为申请、受理、审核等工作环节,环环相扣,互相监督,责任直接落实到对应的工作岗位,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将管理服务、申报征收、会统核算、税务稽查等税收业务全部固化在计算机内的应用系统,规定了各项业务环节的工作步骤、时限和标准,通对全省地方税源全面、准确、实时的监控,及时、客观地掌握征管动态、经费运用、工作状况等信息,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地税系统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促进了税费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加强了税务人员工作过程和税收重点环节的有效控制,实现了各工作岗位之间和工作流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相互制约,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有力遏制了税务人员以税谋私和税务机关漏征漏管、收入混库、转引税款和寅吃卯粮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陕西省地税局建立的“地税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省局、市局和县级局三级预决算及财务核算电算化管理,对全省地税系统财务核算、预决算、资金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对大项经费支出、资产处置、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等,有效地实施全程跟踪和动态监控,实现对国有资产信息的全面反映和及时监控;实现在线实时审计监督,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通过查询系统拨款管理功能,查询任意条件的拨款使用情况,能够查询任意时间段、所有单位、所有项目的拨款信息;通过与预算系统集成,进行预算执行分析,有效进行财务决策和监管。一次有效的网内监督检查,就等于完成一个单项的内部财务审计,解决了胡支乱花、奢侈浪费等问题,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严密性、程序性,解决执法程序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各项制度不再是任人取舍的“死”东西,而是由信息技术设定固化在流程中的“活”的东西,人必须按制度办事,计算机程序才能通过,人受制于制度而不再是制度因人取舍,从而实现了从传统的人治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法治;由于计算机程序不能随意改动,从而增强了制度刚性,由于各项标准要求都事先设定,只有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下一步程序,从而防止个人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我们对不具备建账能力的个体经营业户,实行定期定额纳税管理。研发了“个体工商业定期定额户电子定税管理系统”。根据业户经营中的费用支出、用工人数、经营面积、设备台数、经营地段等基本情况推算统一标准定额,再根据不同地段的费用支出差异确定不同街区和乡镇的定额地段系数,解决不同地段的经营差异。同时制定统一的商誉调整系数,解决同一地段、同规模不同经营水平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定期定额业户电子定税计税依据,将定额标准、调节系数,以及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生成应纳税额。电子定税系统的推广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压缩弹性空间,促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有效限制了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公平税负,形成了税务人员与计算机之间的“分控”防线,从源头上解决了在定税问题上的“人情税”、“关系税”,形成阻断人情、防范违规的“防火墙”,使一些有非份之想的人不能为,减少违法违纪现象。
(三)运用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增强了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公文处理系统于2006年6月份在全系统推广应用。省、市、县局先后在局域网上开设了《政务公开》、《税务公开》等网页,发布了《政务公开暂行办法》、《政务公开目录》,设有纳税服务、政策法规、涉税查询、网上办税、地税文化、举报投诉、局长信箱、纪检监察等专题栏目和功能模块。适应政务公开需要,通过信息平台定期公布财务收支、预算、财务分析等信息,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
建成了以省局网站为龙头、市局网站为主体、辐射区县局的税务门户网站群。以纳税人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成为地税系统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税法宣传的窗口。加强网上办税服务系统建设,努力使地税门户网站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税法宣传的阵地、征纳互动的桥梁和网上办税的平台。在门户网站上,实行《文明办税八公开》,主要包括:公开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服务规范;税务检查程序;税务违法违章处罚标准;税务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受理纳税人投诉部门和监督举报电话;税务人员违反规定的责任追究等等。并公开了责任人及监督检查办法,拓宽了社会公众参与地税系统公共事务的监督渠道,给纳税人提供了网络服务窗口,使权力运行更加公正、透明和科学。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享、并联办公,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行政环节,使滥用权力者不敢为。也减少了发生腐败的机会。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在线运作、“不可逆操作”和授权监控等功能,加强过程实时监督,解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到位问题。
我们依据《全国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依托“秦税工程”平台,研发了“税收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系统”。这一系统,与征管业务系统相连接,对每个执法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规程、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以及日常监控、执法考核、过错申辩、责任追究、综合评比、执法通报、过错纠正等考核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执法行为和相关管理行为,自动采集执法信息,对执法信息进行自动分析比对、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和发出执法结果通报。监控人通过“秦税工程”平台,进入“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按照监控目的的不同,分单位、分责任人、分过错行为,对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系统自动生成的执法过错进行查询,及时调查分析,纠正执法过错。该系统的运用,使每个执法人员、每个执法岗位、每个执法环节,都处于监督之中,实现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过程控制,将过去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年终考核变为即时考核,对部分执法行为、执法环节的抽查考核,变为对所有执法行为、所有执法环节的全面考核,最大限度的排除影响考核工作质量的人为因素,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公平,确保考核评议工作不走过场。从机制上消除了管理真空,从源头上防、堵税收执法不规范和随意执法的问题,促进了执法人员按职责办事、按权限管理、按规程操作,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所事事和行政不作为等问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税收执法过程中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