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我市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更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地解决了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广大企业和群众普遍反映,目前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漯河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空间很大、潜力很大。2007年8月,我市在中部六省88个城市中被评为中部六省最佳投资城市,名列河南省第一位、中部六省第二位。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6亿元,增长35.2%;直接利用外资17068万美元,增长79.5%。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漯河投资发展,其中有美国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
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谋划实施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推进实施。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关于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实施意见》和《漯河市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对工作的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市委书记靳克文、市长祁金立主持召开市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领导小组两次全体会议,对工作进行部署,并先后作出9次批示,提出指导性意见。市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李智民多次主持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推进工作落实的具体意见,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各县区、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继召开党组(党委)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抓好工作落实。
提高机关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四乱”现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流服务的根本举措来抓,相继制定了《企业负责人约见市政府领导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检查实施办法》、《企业事项代理服务制度》、《领导干部无为过错问责办法》、《企业生产无干扰日制度》等十多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扎实开展“季评公示”活动。每季度从市直综合执法部门及其二级机构中随机选取一部分单位,由市、县区两级优化办组织评委对其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测评排序,测评结果当场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对评议排在末位的单位,第一次给予黄牌警告,第二次给予效能告诫,连续三次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诫勉谈话。先后对三个单位进行了黄牌警告和上门评议。各单位在评议活动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126项,推出便民服务措施320多条。
严查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出台了《关于对违反效能建设规定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暂行规定》,制定了《漯河市机关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投诉受理联动制度》,建立市优化办、市信访局、政风行风热线、市长热线电话等部门受理投诉联动机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单位及企业界人士中聘请了139名效能监督员,在企业建立了300个效能监测点,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2007年,市优化办直接协调处理维护企业和群众利益事件60多起,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及涉企“四乱”行为69起,实施责任追究77人,收缴退赔违纪资金216万元。由市优化办牵头、市公检法等相关部门配合,对影响建设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查办,严厉打击了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和黑恶势力介入建筑领域等违法行为,全市共查处涉企治安案件6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38人,挽回经济损失1224万元,有力地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权力阳光运行政府服务提速
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力量,分组对政务公开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并采取现场观摩和点评的方式,促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实。集中对各单位上报的政务公开目录和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进行梳理和审核,审定的目录,由各单位自报的2500项增加至3390多项。截至目前,涉及的58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已经全部完成政务公开目录和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编制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公开。
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编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法制办组成行政审批事项联合会审工作组,对各单位申报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对拟保留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操作规范和审批时限进行了压缩。经过全面清理,市直部门拟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6项,下放36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11项,行政服务事项239项。部门即办件比率已经达到50%以上,总体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市直行政审批项目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达到98%。全市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集中清理“两项收费”。成立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办公室,对市政府确定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收取的非税收入项目,全面实行“窗口办件、银行收款、电脑开票、微机传输”。对全市30多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走访,查看企业的账目、报表、财务凭证、收费票据,掌握了企业实际缴纳各种费用负担情况。全市2006年涉企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底子已经全部澄清,拟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13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近500万元。
建成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将35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直单位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全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部分项目已实现网上审批。各县区按照要求,全面完成了县(区)、乡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源汇区、召陵区行政服务中心也在去年年底相继挂牌运行。全市有721个行政村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扎实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市政府投资600多万元购置建设信息系统,以现有的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基础,利用成熟实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形成以行政审批服务为核心平台,网络延伸覆盖各行政部门及县(区)、乡政府,实现前后方联动,上下资源共享,高效廉洁、方便群众的现代化行政服务新格局,开创了全国中小城市政务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先河。
罗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