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次机构改革,再一次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深刻理念放到了全社会瞩目的焦点上,业界对此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在日前中国信息协会CIO分会举办的2007中国政府CIO大会上,众多政府部门的CIO和专家纷纷指出,推行大部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契机,渐进的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但毕竟显现出发展的方向,电子政务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表明“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职责。由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家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必须能够支撑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信息化平台。此次“大部制”改革带来的重大变化,一方面有力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很大意义上也将引发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在政务公开、信息整合、应用协同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政务公开:自上而下推力大
政务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体现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前提,也是政府信息化应用得以广泛开展的基础。这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3月25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指导新一届中央政府运作的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与旧版《规则》相比,新《规则》把“政务公开”当做重中之重。《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规则》强调,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指出,新一届政府对政务信息公开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政务信息公开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法规,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它的实施,一方面将使百姓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使政府信息对百姓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也将更加明显。配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信息公开对电子政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来自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农业部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专家指出,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首要的就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前台统一,体现以人为本”,“后台整合,强化互联互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而关注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而且要进一步体现“前台统一、后台整合”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政府门户网站前台有多大功能,最终取决于后台的整合和互联互通。要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不能各自为政;而后台要通过互联互通提供强大的支持,这样的门户网站才有更强大的三重能力。这就是要真正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网上办事能力和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能力。
信息整合:机构壁垒渐消除
政府信息化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实现信息系统间的网上互联互通。要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因此,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政府信息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从我国电子政务实施情况看,机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割裂,是造成“信息孤岛”长期存在的关键症结。如今,随着“大部制”改革的实施,从最根本的政府部门职能上对机构组织进行整合,打破部门间的信息障碍,将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整合。
我国电子政务走的是一条“有条件的先上,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螺旋式路线,经过漫长的早期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模式并不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一方面,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个个名副其实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在信息资源方面,尽管积累的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产生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在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不但带来了大量的重复采集,更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现象。因此,网上互联互通最大难题首先是组织困难。我国大部分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是在本部门、本地区内部,按照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要求实施的。跨地域、跨部门、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往往由于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上的原因而难以组织和实现。电子政务专家汪玉凯指出,政府按照大部制管理,会深刻地影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模式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按照大部制的要求统筹政府的信息资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应用标准的缺失,也是妨碍互联互通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统一的国家级的应用标准,就等于没有标准。目前,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即将问世。该标准规定了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中的目录体系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政务信息资源标志符编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要求。借助“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将成为新时期政府信息化的主角,将成为不同部门之间电子政务的“对话平台”。
应用协同:环境改善发展快
电子政务建设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应用上。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政务,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信息共享和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此为基础的应用协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汪玉凯指出,配合大部制管理模式的推进和跨部门应用的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协同、“业务线”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所认同。
汪玉凯认为,“业务线”思路是目前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其基本要义是,将一些受众面广、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审批或者办事项目提取出来,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协同政务通过系统应用、部门流程以及信息的协同互动,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专家指出,协同政务不仅仅是一套把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的工具,而是一套做不同的事情和更好的事情的工具,是一种提供服务的崭新方式。协同政务强调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是当前电子政务技术应用的最高阶段。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深入,运用“业务线”的思路解决跨部门业务系统建设,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电子政务的一些重要服务项目,不因为政府机构的合并、整合而废弃,使其具有可扩展性和弹性。这是我们有可能解决中国管理体制下电子政务跨部门业务应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避免结构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