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一年,本市信息化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能级不断提升,信息产业支撑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信息基础设施
规划编制和管理
完成浦东滨江地区、上海南站配套区、青浦新城、金山二工业区等8个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编制;至年末,全市规划面积累计达1210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30平方公里;规划导入人口670万,比上年末增加100万。完成中心城(浦西)信息管线建设专项规划、临港新城移动基站总体布局和一期选址专项规划编制,推进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专业规划编制。
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完成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TPE)上海登陆点及陆上段管道建设;完成浦东国际机场二期70余万平方米室内无线通信合路系统建设。至年末,集约化信息管线累计敷设3131沟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80沟公里;累计接入商业大楼1875栋,比上年末增加481栋;架空线入地年度累计完成722皮长公里;长途光缆线路总长2973公里;微波占有信道累计达967波道公里,数字微波线路总长2832公里;卫星站点累计达805个;海光缆通信容量达260Gbps。
信息网络设施
至年末,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60Gbps,比上年末增加20Gbps;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54.7万门,比上年末增加63.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62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531.6万个,比上年末增加107.6万个;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每百户达103.8台,彩色电视机拥有量每百户达183.1台,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信息消费支出达1577.76元。
功能型服务设施
超级计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新增生物力学、燃料电池、风工程、航道水运等领域。中心与上海天文台合作的“天体大规模并行数值计算软件平台的研制”项目被批准列为国家863项目;参与研制的“曙光4000A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中国国家网格”两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合作开展的“上海高校网格e-网格计算应用平台”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独立研制的“网格安全服务子系统v1.0”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合作承担的“异构环境下的系统与数据整合核心技术研究”和“新一代飞机布局设计及分析系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至年末,曙光4000A系统用户账号总数累计达296个;全年平均使用率达到85.58%,计算资源已经饱和。中心全年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4次,接待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团队174批,共6413人次。
互联网络交换中心 完成交换平台本地互联网络交换实时发布显示系统开发;深化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工作;探索IP数据分类应用技术研究,完成“IP网络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攻关项目。全年总交换流量达2188TB,同比增幅达到33.3%,日均交换流量达6TB,最高峰时突破12TB;总互联带宽达12Gbps,总交换路由信息达42个B类IP地址,网络交换容量达720Gbps。
无线电管理
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临港新城两个无线区域综合规划。全年审核常规无线电设备使用9294台,初审无线电设备新型号申请149件;开展对车载电台使用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对长江上海段炮台湾水域、黄浦江、苏州河流域船舶电台的使用进行执法整顿;完成电信运营商年度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计划的联合会审,涉及相关设备数量累计达1838个。累计完成300个基站的景观化建设或改造,协调推进180个项目、总覆盖面积约700万平方米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为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女足“世界杯”、F1中国大奖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以及其他重要外事活动临时指配保障用频近800个/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赛区正式指配频率2组。完成2个无线电固定监测站的升级改造;推进奉贤、崇明2个郊区无线电固定监测站的建设和联网;完成民航多路监听监测站的建设工作;完成 3个小型无线电监测站引进,以及国内首套新型无线电测向系统集成。配置包括GSM、CDMA、PHS和WLAN等主流无线通信制式的无线电路监测系统。至年末,无线电台(站)累计达到7.95万个,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累计达6100座。
信息通信保障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赛前制定各类信息通信建设保障方案14个,赛事期间通过网络排查和优化、光缆巡查、实时定位监测、故障排除等工作保障了信息通信网络、网站、热线及其他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挥;圆满完成2007年女足“世界杯”、F1中国大奖赛等重大赛事的无线电通信保障任务;完成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上海地区电波秩序维护任务;清理无线电台(站)数据,完成各类台(站)地理位置、数据记载等方面的比对,为营造奥运会上海足球赛良好的电磁环境提供保障;提升对民航通信频段和水上频段的重点监测能力以及对超宽带无线电信号源的搜索能力,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无线电通信保障打下基础。
世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年内,园区内新建集约化通信管线约5沟公里;完成世博样板组团、世博村、世博轴、世博公园、白莲泾公园、后滩公园的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案设计;初步完成世博园区移动通信基站选址规划方案和无线综合规划,落实移动通信基站前期建设工作;启动样板组团、世博村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信息产业
全年完成信息产业增加值1651.34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8%。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1038.27亿元,同比增长16.1%;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9.39亿元,同比增长15%;信息服务业增加值583.95亿元,同比增长17.9%。信息产品出口额达530亿美元,同比增长43.2%,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比重达37%;软件出口额达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
信息产品制造业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914.76亿元,同比增长24.1%。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实现利润146.68亿元,同比增长21.5%。重点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303.04亿元,同比增长39.2%;移动通信基站产量达307.5万信道,同比增长76.5%;等离子电视机产量达32.5万台,同比增长51.4%;显示器产量达112.3万部,同比增长55.2%;笔记本电脑产量达3917万部,同比增长76.2%。
集成电路产业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9.5亿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达100件,占全国的38%(不含国外权利人)。基本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产品链,芯片制造工艺达到90纳米、12英寸技术等级;实现TFT-LCD驱动电路芯片产业化;完成数字电视信道芯片研发,实现信源解码芯片、图像处理芯片的商业化应用;以降低待机功耗为主要目标的电源管理芯片实现产业化,并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自主研发的12英寸化学气相沉积和等离子刻蚀设备正式进入生产线调试和试生产。
通信设备制造业 进一步推动国内TD-SCDMA大规模商用进程,TD-SCDMA成为本市通信产业发展的重点,已成功开发生产出成熟可商用的全套系统设备,通过信产部MTNet内外场测试及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实现为TD-SCDMA商用试验网进行批量供货。
新型元器件产业 建成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特种气体制造工厂以及TFT-LCD玻璃后道生产线,正在建设第五代彩色滤光片(CF)工厂。建成定位于10.4英寸以下中小尺寸显示器市场的国内首条第4.5代TFT-LCD生产线,设计月产能3.0万张,年底完成试生产。成功开发彩色滤光片、驱动IC等配套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产业链日趋完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材料制备、芯片结构、封装模块设计和产业化能力实现突破,LED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信息服务业
全年实现经营收入1502.25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电信服务业经营收入410.46亿元,同比增长15.1%;广电服务业经营收入48.38亿元;互联网服务业经营收入131.38亿元;软件产业经营收入801.77亿元,同比增长30.3%。
软件产业 全年认定软件企业292家,登记软件产品1422个。至年末,全市共有软件企业1372家,其中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3家,同比增长18.6%,取得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等级的企业累计达143家,其中一级8家、二级27家;通过CMM/CMMI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达98家,其中5级11家、4级6家;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达300多家。软件从业人员达20.4万人,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近68%。随着本土软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操作系统、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齐头并进的局面,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内外广泛影响的特色产品。
电信服务业 至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046.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687.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56.3%;移动电话用户达1776.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5.6%;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达189.8亿分钟,同比增长25.3%,其中固定电话长途通话时长达36.4亿分钟,同比增长11.7%;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达40.1亿分钟,同比增长47.3%;IP电话通话时长达113.3亿分钟,同比增长23.7%。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中,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达7.4亿分钟,同比增长19.4%。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359.03亿元,同比增长9.6%;完成电信投资额80.3亿元,同比下降1.6%;1180家电信企业完成年检,通过率为86.2%。
广电服务业 数字付费电视频道业务和视频点播频道业务发展迅速,东方明珠移动电视频道业务从车载向楼宇电视发展,DAB数字音频广播、东方明珠CMMB手机电视开展试验试点,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的数字电视业务全面展开,高清电视、网络宽频电视扩大了播放范围。至年末,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互联网视音频新媒体运营单位4家,拥有广播电视节目社会制作资格的单位271家;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499.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1.08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双向改造累计完成210.81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累计达31万户,其中整体转换21万户;IPTV用户达到22万户。
互联网服务业 推进绿色网络工程建设和信息产业部第38号令的落实,出台电子邮箱服务单位的备案登记办法;加大对各类违规网站、网吧的打击力度,至年末,累计关闭各类违规网站188家,其中私服外挂及涉嫌侵权网站24家,暂停接入有违规行为的网吧43家;非经营性网站备案总数达14.9万家。全年共审批ICP经营许可证155张,其中许可证延期25张,跨省许可证备案130张;审批ISP业务经营许可证60张,到期续办5张,跨省许可证备案10张;审批移动信息服务本地许可证18张、跨省许可证288张。至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08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3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58.1%;宽带接入用户达3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8.8万户,其中家庭宽带接入用户达327.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5.9万户。
信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7月,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闸北)揭牌,园区总部(地铁恒通大厦)已入驻的单位和正在办理注册的单位共计8家,注册资金约1亿元人民币。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启动上海服务外包人才促进中心、上海市服务外包知识产权试点区和上海市服务外包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完成了智造局一期、二期两个国际服务外包园区改造工程,启动了柳林大厦、局门路436和550三个国际服务外包园区改造工程,新引进服务外包企业92家,全年服务外包企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莘庄工业区被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园。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新引进全球领先的消费电路类芯片设计企业CYPRESS芯片设计中心。浦东软件园全面启动第三期建设。陆家嘴软件园升级为上海市软件产业基地。数字媒体产业园全面完成一期、二期建设。
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心启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3微米大生产工艺技术项目,正在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开放式中试线,铜互联工艺实验室形成0.13微米到90纳米CMOS工艺技术研发平台,硅片级测试和建模中心形成为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数模混合IP核库建设,搭建IP复用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IP交换交易服务,积极推广IP行业标准的应用,开展“AVS标准音视频知识产权风险综合评估”、“RFID国际专利分析报告”等五大系列的研究。软件评测中心建成全部由国产软硬件产品组成的应用集成验证平台,参与制订“联网播放信息终端及控制平台技术要求”地方标准,承担的科技部863项目“多语言综合信息服务应用示范”课题通过中期检查。信息服务外包发展中心(IISO)开通信息服务外包网站(www.iiso.org.cn),发布《上海市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2007》,制订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技术与管理规范,举办上海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坛。
三、政务领域信息化
政府信息公开
对49个市级政府部门和19个区县政府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评估。推进市级条线部门编制本条线信息公开的工作细则,发布《上海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推动制订有关机构职能、公务员招考、干部选任信息的公开细则;推进政府机关深化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工作;通过114查号台公开了全市所有政府机关及有关公用事业单位的3000个电话号码信息;开发公文类信息登记备案系统;在徐汇区、静安区、市水务局等单位开展非公文类信息公开试点工作;在各区县政府部署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系统;开展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保密审查机制、监督机制等的研究;组织开展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试点。至年末,全市各政府机关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87万条,累计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52万件,申请得到满足或者部分得到满足的占近80%。完成《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三周年情况评议工作,完成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等课题的研究。
电子政务基础支撑体系
市公务网 市级公务网已覆盖所有上海市级党政部门及重要单位,区(县)级公务网已基本覆盖区(县)属机关和街道(乡镇),具备所有联网单位间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40多个业务应用主管部门的数百个应用项目在网上运行,近百个联网单位网站在促进工作交流、信息共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政务外网 市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及网上办事应用支撑平台不断完善,已汇接19个区县政务网,连接57个市级委办局,并逐步延伸到其业务直属单位。至年末,政务外网接入点新增106个,累计达230个;基于政务外网运行的应用新增13个,累计达26个,市容城管投诉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网上处理系统已在市政务外网上运行,并采用了统一的数字证书。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至年末,网站累计访问量达9332万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800万人次;页面访问量累计超过8.09亿人次,比上年末增加2.54亿人次。信息公开板块页面访问量累计达3959万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416万人次;下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格累计达1.5万余次;“近期公开信息”栏目发布政府信息达7608条。网站内容整合系统与全网检索系统数据库完全覆盖69家市政府委办局与区县政府网站,可检索数据超过56万条。在政府信息免费服务平台注册的电子邮件订阅服务用户累计达5030人次,手机短信订阅服务用户达16万人次,平台发送短信突破4000万条。网站集聚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1644项,其中可直接受理的办事项目796项、办事状态实时查询项目151项、结果反馈项目172项、网上咨询项目56项、网上投诉项目54项、实用信息查询项目415项。网站提供各类办事、服务表格1473项共计5627张。
重点应用系统
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 系统共享数据库已具备存放4000万人口基础数据的能力;市级信息交换平台与6个政府职能部门、19个区(县)的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开展社保卡国产密码改造研究,加强系统信息安全。社保卡在基层党建、兵役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实现有效应用,至年末,累计45家医院、37个街道、8家银行开通了社保卡和银行卡绑定支付业务。至年末,发放社保卡累计达1112.23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07.91万张,其中发放小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社保卡累计达83.14万张,发放中小学生社保卡(学籍管理卡)累计141.10万张;补(换)卡累计达100.05万张,其中为70周岁以上市民换发社保卡(附卡)16万张。全年市民服务信息热线(962222)共提供社保卡咨询服务68.08万人次,接待来访市民1.24万人次,处理市民来信4.44万件。
居住证信息系统 在完成核心系统上线运行的基础上,建设呼叫中心子系统,实现全市19个区(县)信息联网共享。优化居住证受理网点的业务流程,统一收费核销管理模式,完善受理网点的居住证信息采集系统,增强数据统计功能,并在长宁等区来沪人员聚集地开展流动采集试点。在全市居住证受理网点布设现场制卡设备,年制卡量可达1400万张。至年末,累计发放居住证33.03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5.9万张,累计发放临时居住证419.12万张,比上年末增加352.24万张。全年市民服务信息热线(962222)提供居住证申领咨询服务6.49万人次。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应用系统 印发《上海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共享、信息增减与使用等方面的操作规范,清晰界定各单位权责,初步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应用系统稳定运行,共享企业基础信息53项。
四、经济领域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
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推进畜牧生产管理系统、蔬菜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至年末,畜牧生产管理系统在89家规模化养猪场应用,蔬菜生产管理系统在50家蔬菜生产企业应用。初步建立基于GPS、GIS的病虫信息计算机分析处理系统,在松江等区县试行病虫信息可视化预报。建立农田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市化肥、农药的使用实施定位动态监测和跟踪调查。
农产品安全监管相关系统 进一步完善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控系统、食用农产品安全查询信息平台等系统。在8个指定道口动检站安装市境道口防疫监控系统,从查证、验物、车辆消毒、信息登记、行政处理等方面,全年为11.07万辆动物及其产品装运车的检查、消毒及2727辆违章车的查处提供支撑。食用农产品安全查询信息平台在全市50家大型超市和大卖场设立查询终端,提供3000余家农产品生产企业4.8万余种农副产品的产品认证、生产地、加工地、检疫检测情况等信息的查询。
企业信息化
发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基本要求与评价(DB31/T381-2007)》地方标准,组织编写《上海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用规范》,组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联盟”。实施“百家IT厂商助力 万户传统企业提升”扶助体验计划系列活动,至年末,参加活动体验的企业达9700余家。举办2007中韩企业信息化合作论坛、“信息化牵手企业 发展行业合作模式”研讨会和CIO系列专题沙龙。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至年末,累计培训2000余人。继续支持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至年末,使用企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的企业累计达11万家。
电子商务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407.3亿元,同比增长15.3%。上海市电子商务统计网上直报系统正式上线。开展2007年度BtoB电子商务专项支持计划项目的征集与评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BtoB电子商务应用项目,钢铁、装备、汽车、物流等领域具有一定应用示范意义的22个项目列入首批支持计划。出版发行《2007年上海市电子商务报告》。
口岸与物流信息化
全年上海电子口岸平台数据传输量达153.4GB,同比增长29%;处理报文9163万件,同比增长40%。上海电子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继续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入网企业累计达3093家,全年实现税费电子支付880亿元,占上海海关税费的53%;检验检疫规费电子支付系统开发完成并进行试点。特殊区域联网监管系统用户数达174家。结合《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启动上海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调研,推动上海市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金融信息化
银行卡应用 全年全市银行卡交易总量达5.48亿笔,交易总金额达599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63.6%;银行卡交易金额中,持卡消费金额达2852.56亿元(其中房产交易等大宗消费1043.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0%,持卡消费额(剔除大宗消费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7.0%。全年跨行成功交易3.83亿笔,交易金额达3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0%和67.6%。以商业和旅游业为重点,银行卡受理环境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全市银行卡联网商户累计达4.24万家,联网POS机具达11.8万台,占全国的10%;三星级以上饭店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建设工作全面完成,95%以上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70%旅游景点受理银行卡;全年收银员银行卡业务技能培训达4.07万人次;以区县为单位的银行卡综合应用环境达标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金融税控收款机应用 完成税控收款机生产厂商和金融税控收款机专业维护服务商招标工作,产生8家中标厂商和4家中标专业维护服务商。印发《上海市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19个区县近200家商户启动税控收款机应用推广试点。
旅游信息化
完成旅游多媒体触摸屏信息系统的全面更新,开设专用的“E点通”网站,增加GIS功能,开发后台巡检监控系统。上海旅游热线962020月均呼入量达8000余个;通过开通旅游投诉语音提示服务、安装分配应答等设备,提高了投诉电话接通率;扩充呼叫转移功能,使投诉电话可直接接入上海旅游质量监督所。至年末,上海旅游网访问量超过400万人次,可提供200家合作旅行社的约1000条线路的实时在线预定。
五、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
市政府实事项目
在100万户家庭推广使用“家校互动”系统 被列为200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主要任务是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家校互动”系统,为全市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100万户学生家庭和10万名教师免费提供便捷沟通和个性化服务。至年末,“家校互动”系统覆盖了全市190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有113万户家庭开通了“家校互动”系统,超额完成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 被列为200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主要任务是重点改造10个郊区(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492所。至年末,共有6个区、1个县对区域内网络进行了升级扩容,10个区(县)增配教学用计算机近2万台、多媒体教学设备近5千套,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百万家庭学礼仪 被列为200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2007年再次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年共有61.88万人参加了“百万家庭学礼仪”学习考核,其中网上考核4.53万人。
市民信箱 为上海市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提供党员信箱及短信通知,承办上海市首届“市民网上读书学习活动”。至年末,市民信箱注册用户累计达332.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8.67万人;累计向用户发送各类信息7.1亿条次;累计开展110次网上调查活动,参加调查的人数超过61.97万人次。
付费通 至年末,平台累计与17家金融机构实现联网;新增网上缴纳上海市公路养路费功能,累计可支持水、电、煤、通信4类24种公用事业费以及交通罚款、公路养路费的支付。至年末,付费通平台累计交易达5810万笔,比上年末增加2907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50.42亿元,比上年增加24.69亿元。
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
教育领域信息化 全市高校95%以上建立校园网,大部分主干带宽超过千兆,平均信息点数量达到7000个;不断将信息化融入管理、教学与科研中,部门间信息共享水平有所提高,网络教学、科研平台日渐丰富。完成《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2004-2007)行动计划》,围绕教育管理、二期课改、教师培训、家校互动等重点环节逐步推进;“四通”走向实用化,“管理通”的基础数据覆盖1400余所中小学,“教学通”的资源涵盖所有二期课改学科。建成终身教育资源库,为市民随时随地提供多类型课程学习的访问。
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 在长宁、闵行、静安三区推进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试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国产软件整体应用试点。推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市级网络平台和部分区县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的联网建设;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和“一主三辅”4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基本实现联网运行;完成卫生(应急)资源数据库、医疗业务数据库、疾病控制数据库和卫生监督数据库基本框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疾病监测、报告与应急处置系统,卫生监督与行政管理系统和医疗业务监测系统4个主要应用系统陆续投入试运行。启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信息化项目建设。
文化领域信息化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建设,拓展共享渠道,扩大文化信息资源供给。至年末,已建街道(乡镇)图书馆基层服务点100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611个、东方社区信息苑340个、其他基层服务点35个;从分布情况看,区县支中心的覆盖率已达100%,社区覆盖率达71%,行政村覆盖率达33%。
体育领域信息化 市体育局网站已成为拥有一级栏目5个、二级栏目50个,集办事、宣传、资讯和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女足世界杯电子票务系统全面应用于5个赛事中心的全部32场比赛,利用网络、票务数据库和条形码技术,实现实时制票和门禁验票的信息化管理。特奥会信息系统包含一张特奥信息通信网络,官方网站和“962007”特奥热线两个窗口,“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新视通”视频会议系统以及800M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三大工具,移动手机小区短信服务、电子标签证件服务、运动员无线定位服务和车辆无线定位测控服务四类服务,覆盖6个中心赛会地、19个区县的32个比赛场馆和执委会办公场所。
社区信息化
社区管理信息化 中心城区街道办事处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网络向居委会延伸。累计完成16个区、1个县的123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新建、改建工作,梳理社区事务服务事项的名称、代码,优化办事流程,促进民政救助信息、劳动保障信息、社保卡办理信息、医疗保障信息、计划生育信息等的共享,建立社区事务服务事项的政策知识库,提高窗口的咨询答复率、代理率、即办率以及网上的受理率和办结率。部分区县将网格化管理系统与图像监控系统、服务热线电话结合,向居民小区延伸,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处置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 上海社区服务网改版分立为上海社区公共服务网和上海社区生活服务网,新建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网。立足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开发社区服务资源在线统计系统,对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热线、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公共设施进行较为全面的统计。全年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共发布动态信息8万余条、社区服务志愿者信息1.28万余条、居委会基本信息2800余条、“一门式”信息1.6万条,新增社区公共服务信息5300余条。加大“962200社区服务热线”的开放、共享力度,全面开放所掌握的实体服务资源供基层热线选择调用,全年共接听并处理居民来电40余万个,接通率、处理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9.83%和93.5%。构建市民公共文化权利服务共享平台,开展“快乐天空”、“社区美容大赛”、“解忧热线”等各种公益活动3522项、公益培训7242人次,累计服务1220万人次。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信息化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向郊县拓展,至年末,共新建金山、闵行、嘉定、宝山四个区的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惠及人口逾1000万。网格化管理开始向城市专业系统拓展,基本完成市政专业网格化管理试点。
地下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开展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启动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信息化规划研究。至年末,平台已收录长宁区近1800管公里的管线数据和黄浦区约900幢地下构筑物的三维数字化数据,完成两个软件系统和若干数据处理工具的开发。
交通信息化
基本建成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完成连接市交通信息中心、市市政局、市交通局和市交警总队的万兆双环自愈以太环网,汇集本市道路交通基础数据64项、实时数据26项、历史数据37项,实现了快速路实时交通信息的互联网发布。至年末,全市共设可变信息标志设施478块,其中架设在主要高速公路的248块、架设在中心城快速路的147块、架设在中心城地面道路的83块;交通卡累计发卡3240.64万张,比上年增加672.58万张,全年销售金额达11.66亿元,同比增长15.9%,新增浦东发展银行等82处退卡网点。
土地房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征地管理子系统、房屋修缮管理子系统、房地产申报与监测子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执法监察、土地审批、公房管理、拆迁管理、物业电子收费、应用支撑平台等子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建成基于GIS应用平台的覆盖全市范围审批数据和过程数据的土地审批数据库,实现预审—征地—收地—供地—用地的全过程动态管理。通过房地产申报与监测子系统对开发商的企业资质变更申请及新开工项目进行网上管理,受理预售楼盘申请及预约,并对项目进行监测。应用土地利用现状和执法监察管理子系统对7000多个疑似违法的图斑进行了甄别。
七、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
等级保护制度落实 成立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确定198个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行单位的定级范围,相关符合定级要求的信息系统陆续在公安部门定级备案;成立“上海市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专家组”;召开全市定级工作大会,并对各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正式纳入《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至年末,共完成116份应急预案的调整工作。民航、水务等重要信息系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启动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综合防范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信息安全服务
完成《上海市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修订工作;电子政务数字证书应用试点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公务员数字证书应用项目在14个委办局开始推广应用;完成电子政务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扩建项目,新增车辆物资采购网等9个合作应用项目。至年末,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数字证书106.5万张,其中个人证书30.5万张;完成95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累计向20余家媒体提供病毒预报53期,预报病毒175种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9682000信息化服务热线咨询服务网点达17家,全年提供咨询服务11.6万人次、上门服务4109人次。上信计算机司法鉴定所面向社会提供电子证据司法鉴定服务,共完成计算机司法鉴定委托11次。
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至年末,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入驻企业累计达14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从业人员4226人;申请国际专利33项、国内专利25项,著作权登记27项;转化863计划成果3项、其他国家科技成果4项。全年信息安全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10.7%,从业人员1万余人。
八、区县信息化
区县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建设
推进区县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促进区县形成集约化的电子政务框架体系,为条块结合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打下基础。区县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更加成熟,19个区县政务外网、公务网建成率达100%;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任务完成过半,17个区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11个区建立法人基础信息库,14个区建立空间地理信息库;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初具规模,15个区形成信息交换平台,5个区探索建立目录体系,11个区形成全区统一的GIS系统;服务渠道整合进一步加强,19个区县全部建立面向公务员的内部办公门户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10个区建立企业法人服务中心系统和统一的呼叫热线,7个区建立市民服务中心系统;城建网格化管理系统在15个区县得到实施;协同应用得到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受到普遍重视,在14个区建立CA分理中心,采用全市统一的CA认证体系,并积极落实应急预案、备份措施;信息化项目管理职能得到完善,19个区县建立信息化项目归口管理制度。
区县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
围绕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助推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五大主题,开展优秀应用项目征集与推广评选活动,30个项目被评为“2007年度区县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
试点工作推进
国信办认定上海市为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城市,在长宁、黄浦、松江开展区级电子政务综合试点。试点区以电子与政务互动为主线,围绕加强电子政务基础支撑、应用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渠道、组织管理五个方面,重点落实22项任务,探索突破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全市电子政务工作提供典型示范。
信息化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实施《关于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的实施意见》。4个郊区县实现村宽带网络覆盖。开展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试点工作,在郊区的500个村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完成500个集农科热线、远程教育、供求发布、村务公开、市场行情、农技信息、农情预警等内容于一体的可统一维护管理的“农民一点通”智能信息服务终端建设,点击量累计达22万次,农科热线累计收到咨询电话1.3万个;启动金山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完成4个镇55个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试点建设任务。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农村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全年完成600个东方农村信息苑建设任务。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完成市级前端播出平台、市级中心教学资源库等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信息化培训试点,在松江、嘉定、宝山等7个区的26个镇开设培训班92个,完成3467人的培训任务。
九、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规划
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及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社会诚信体系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发展、信息化法治建设、无线电管理、电子商务发展八个方面的“十一五”专项规划;完成电子社区、电子政务、“数字世博”三个方面的“十一五”专项规划研究课题。
信息化项目管理
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审核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年共受理近300家市级预算单位的千余个信息化项目申报。与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管理指南(试行)》,联合完成培训教材编制及课件制作,对497家预算单位的773名财务和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发预算项目申报软件和审核软件。与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上海市市级机关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起草《上海市市级机关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规划编制规范(试行)》,初步建立起从规划设计、立项审批到实施建设和验收评估的全过程管理制度框架。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299.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
信息化政策法规
完成《上海市公共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2007版)》、《上海市征信机构备案规定》、《上海市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本市金融税控收款机专业维护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5项重点立法项目。组织完成上海市无线电电磁环境管理办法、上海市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规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项目外包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上海市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实证研究、上海市软件产品登记测试管理办法、国内外信息化政策法律动态研究7项信息化政策法规基础调研项目。开展对无线电管理局等执法部门的自查和检查活动,完成信息化工作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积极开展“五五”法制宣传各项重点工作;编辑《信息化政策法律理论与实践(第五册)》。
信息化标准与质量管理
发布《城市图像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激光打印机用再生鼓粉盒技术规范》、《喷墨打印机用再生墨盒技术规范》、《公共建筑物通信设施配套设计及验收规范》、《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技术和管理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评通用技术规范》、《城市空间信息网络基础数据规范》7个上海市地方标准;12项联合企业标准项目进入验收阶段,其中上海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组织编撰的《上海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指定课程认定规范》和《上海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机构评估认定规范》已完成公示,于2008年1月1日起试行。
信息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两批9个项目中,3个完成建设任务,3个完成或进入后评估、1个完成中期评估。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端硅基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引入社会资金,实现科教兴市专项资金增值退出,增值幅度达67%。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基于构件的中间件、办公与文档处理等基础软件得到推广应用。
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产权保护 编制完成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2007年信息技术领域推进计划,开展重点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在集成电路、信息家电、通信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完成《2000-2006年上海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报告》和《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态势报告》。成功举办第九届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发布会和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与知识产权峰会。全年共有5家信息技术领域企业被列入2007年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企业),1家企业被列入2007年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争创企业),209项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被认定为2007年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信息技术类产品被认定为2007年度第一批上海市专利新产品。
信息化研究与咨询
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举办2007世博信息化研讨会、世博信息技术报告会,参加“世博会票务管理系统”、“世博会虚拟技术综合演播厅”等的咨询工作;完成世博示范网研究、世博通智能终端研究、世博信息化服务集成研究、世博信息管理与应用平台研究、世博信息化框架研究、世博主题演绎推广及效果研究6个课题研究。联合上海图书馆举办4场以数字化家庭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专家委成员参加全市重要信息化项目评审累计达50余人次,启动第四届专家委论文集暨决策咨询报告的编撰工作。
信息化研究 开展提升上海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能级的策略研究、本市公共通信基础设施的等级保护制度研究等9项课题研究;完成上海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11项课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在“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评选活动中获奖,其中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信息架空线入地方案研究、政务信息资源登记管理规范研究获政策建议奖类三等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制度及组织实施方案研究获成果奖类三等奖。
信息化培训
至年末,参加“上海市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者累计达2496人次,比上年末增加447人次,其中获得资格证书者累计达1072人,比上年末增加204人;获得高级信息技术主管职业资格证书者累计达52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者累计达410万人次,其中获得合格证书者189万人次;参加面向国家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考试者累计达11505人次,比上年末增加118人次,累计合格9576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次,全年合格率达85%。
上海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和运作试点工作顺利结束,其中“IT规划设计与编制”等8门试点课程通过国家信息领域“653工程”办公室认定,累计631人参加培训,其中484人获得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颁发的培训证书。至年末,上海市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累计受理课程立项申报137项,已有52门课程通过立项审核。
信息化合作交流及重要会展
国际国内合作交流 发布《2007年上海信息产业投资合作指南》。举办2007上海市信息化建设情况介绍会。借助“上海-孟买手拉手”活动,推动上海与印度软件产业间的交流合作;组织新加坡-上海电子政务研讨会、微软信息安全小型研讨会、上海-澳大利亚信息产业交流活动。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专题调研工作在信息化各层面和领域展开,区域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联通和共享得到促进,完成长三角CA互联互通研究和准备工作,完成长三角区域无线电协同监管课题会审,与无锡市合作的社保卡互通互用进入二期合作阶段,苏浙沪三地电信运营企业合作开展长三角区域信息通信保障及服务。与云南、新疆、西藏等省市在信息化领域的合作交流逐步展开。
重要会展 7月28日,主题为“建设中的世博信息化”的2007世博信息化研讨会在上海举办,200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14位专家作专题报告。7月27日至29日,第四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展示面积达7500平方米,参观人数达1.26万人次。8月8日至9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市长协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联合主办中国RFID万里行上海站活动,200人参加活动,11位专家分别围绕RFID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管理等进行了专题研讨。10月17日至19日,2007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暨第二届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展示交易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和浦东软件园举行,峰会紧贴企业需求,设立5个专题论坛进行演讲交流;展示交易会设立了108个展位,接纳10000多名软件专业人士参观和洽谈。
信息化社团管理
成立“上海市数字健康信息中心”、“亚太地区信息化人才培训中心”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上海市信息家电行业协会数字家庭应用专业委员会;市信息化行业协会指导办承担起对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常设机构的部分行政管理工作。至年末,信息化行业协会累计达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累计达6家,专业委员会累计达29家,会员单位超过2600家,基本覆盖了本市信息化领域的龙头和骨干企业。
信息化工作系统党群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系统各级党组织大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探索试行党务公开制度、党内重大事项票决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圆满完成11名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支持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全市党建信息化建设,委党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信息系统通过专家验收。不断深化“双结对”活动,10个系统单位结对帮扶12个经济薄弱村。扎实开展新一轮文明创建活动、“党建带团建”交流互查工作、工会维权工作,启动青春世博信息化行业青年岗位建功行动。开展第三届“科学发展先锋”和“关心群众模范”、2007年度“双文明”双十佳好事、2007年度工会“两优一先”和第五届“十佳青年”评选活动;表彰2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8名优秀共产党员、2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至年末,市信息化工作系统共有基层党组织819个、中共党员10982名。
十、社会诚信体系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印发《上海市2006年-2008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政府部门示范使用信用报告指南》,编制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规划和项目建议书。在浦东、杨浦、徐汇、南汇、松江5个区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试点。开通上海市旅游行业管理和诚信建设系统,归集800余家旅行社、300余家星级饭店、4000余家社会旅馆、万余名导游的相关信用信息;交通行业1000家企业信息纳入城市交通行业诚信信息系统。吊销营业执照未办理注销的企业相关责任人员信息、上海证监局辖区内各证券经营机构高管及一般从业人员执业违规和处罚信息、环保违法企业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开发应用企业法人股东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市质量技监局与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进行企业基本数据互换比对66.7万条。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在防范治理商业贿赂中的作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制度创新研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
信用服务行业发展与规范
至年末,在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备案的征信机构达48家。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达929万,比上年末增加159万人,个人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超过1.1万份,累计提供信用报告780万份,查得率达89%;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扩展至金融、中介服务、公用事业以及政府管理服务等领域的74家单位;个人信用信息服务扩展至贷后信用管理领域,“个人信用管理评分”二期系统上线;全市共有679个查询终端可供相关机构和个人查询信用信息。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覆盖全市98万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信用产品在社会管理领域、经济领域推广应用,全年使用量逾5.2万份;查询保险营销员个人执业信用信息达1.84万人次。印发《上海市征信机构备案规定》,发布国内第一个信用服务企业联合标准《商业征信准则》。
社会诚信创建活动
全年累计开展政府诚信创建活动245项。承办2007年“诚信兴商宣传月”开幕式暨高层论坛,举办2007年上海市“诚信活动周”,累计开展诚信创建活动109项。完成干部信用培训教材编写,举办注册信用分析师(CCA)及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全年培训6000余人次。召开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专题组2007年例会,部署2007年共建“信用长三角”的重点任务,“信用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数据从8项拓展至16项。研讨长三角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方式,推动三地商业信用评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