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电子政务建设经验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更新时间:2012-04-13
 与其说写济宁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如说是在写济宁市信息中心的发展思路,因为在采访前,济宁市信息中心主任李兆印就已经明确表示:"济宁的电子政务做的不算好!"而直到采访结束,我才真正理解李主任所说的"不算好"其实是在说如今济宁市信息中心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还真是想法多于实
 
际操作。

   抓外网等于找活干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单位都要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即使政府部门也一样。李兆印很清楚作为一个信息中心主任所肩负的责任,而在他上任的时候,济宁市信息中心却恰恰没有自己的"主营业务"。

   "信息中心必须要有主营业务!"李兆印强调了对于信息中心而言,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意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济宁市信息中心和李兆印本人才更珍惜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

    济宁市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业务是在市政府办公室下属的计算中心,他们主要负责济宁市政府内部的网络以及办公自动化建设。"其实严格地说,目前济宁市内部网络也并不能算完全实现了联网。"李兆印说,"另外一部分电子政务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就应该在信息中心了。"李兆印简单地介绍了济宁电子政务业务的划分"这个电子政务外网工作也是刚刚争取到的,现在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了。"

    "其实,济宁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很晚。"李主任说道。在2000年,济宁市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才算是大张旗鼓地开始,而之前都是在做准备工作,面对其他城市已经轰轰烈烈建设电子政务的局面,济宁市信息中心对济宁的电子政务建设却根本插不上手。

    2004年年初,李兆印被派到了信息中心做主任,"刚到这里的时候,最着急的就是没有业务可做。谁都知道,没有业务这个部门如何生存,老百姓不可能养着一个不干活的部门吧?"如果长期维持这样一个局面,信息中心的命运可想而知,所以李兆印当时就想一定要为信息中心拓展业务。

   李兆印主任的初衷虽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找活干”却并不那么容易,当时济宁电子政务建设虽然不是出类拔萃,但毕竟市政府下设的计算中心已经着手做这个项目有3、4年的时间了。就在李兆印着急的时候,国家强化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文件下来了,这下可乐坏了李兆印:"我感觉也许是我的命好吧!呵呵。"李主任很憨厚地笑了。

    政府外网建设虽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但能否将这个工作交到信息中心,这还是不能确定。于是,李兆印开始想点子,为让领导重视这个工作,让领导能够主动把这个工作交给信息中心,李兆印把上级下发的关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可行性报告看了又看,希望能从中找出让领导感兴趣的内容。

    经过一番思考,他发现,在政府部门纵向网络应用上,目前济宁市的网络建设工作已经算是合格了,但是横向部门之间的网络应用还没有得到重视。李兆印说:"这是目前整个政府应用的缺口,而外网恰恰可以解决政府应用的这一问题。"听着李兆印的解释,济宁市政府的领导也觉得在实际应用中确实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心里自然就对李兆印的想法多了几分赞同。

   经过李兆印的一番工作,济宁市政府的领导终于动了心,决定由信息中心来承担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李兆印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下了。

   钱要花在刀刃上

    谁都知道,电子政务项目动则千万,济宁市信息中心主任李兆印在构建外网的那段日子里,每天都小心地经营着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的资金。

    当李兆印关于电子政务外网工作的想法被领导认可后,他迅速地将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形成了方案上交到了市里,经过严格审批,方案通过了。在预算规划上,当时的信息中心不敢想太多,要太多。"资金申请多了,万一不批,我们的前期工作岂不是都白做了?"李兆印小心翼翼地申请了50万资金。

   "50万是我们预计的前期资金,但是你可知道这50万对信息中心意味着什么?这将意味着我们未来工作的开始。"李兆印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这50万用得好,下面的工作将很好开展,如果用不好,也许信息中心将没有机会再承揽电子政务的建设。"如果真的搞砸了,信息中心将再次没有主营业务,信息中心的前途将再次是个未知数。"

   "想把50万花的值,就要做出业绩,我们信息中心想先用这50万把电子政务外网的框架搭建起来!"李主任道出了当时信息中心的想法。50万对于搭建电子政务外网框架显然很少,但是李主任却坚持要这样做,这其中将要经历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外网建设在等待

    按说整体方案已经完成了,立项也结束了,一期资金虽说不多,但也可以说是到位,但是济宁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却一直没有启动,这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其实,要不是组织机构调整的话,也许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已经起步了!"李主任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由于目前济宁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由多个部门来分别负责,这样就导致涉及业务的相关部门分散,而许多业务应相互协调,部门之间的不统一将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为了能够使全市的电子政务建设统一管理,"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济宁市将组建信息产业局,把市信息中心以及政府的计算中心统一起来,从而方便工作的开展。"


在组织机构调整之前,责任是模糊的,这样也就很难使电子政务外网工作顺利开展,如今,李兆印就是因为组织机构的调整而犯难:"如果在机构改革之前行动,面对今天的人员变动,必将会影响外网建设,这种工作中的损失将是很难估计的。"但如果在改革之后,人员没有大幅度变动的话,如今的等待似乎就是一种空等,这一点李主任也想到了,因此,李兆印才会三番五次的去找政府领导协调,好在等待所剩的时日不多了。

    任何一个电子政务负责部门都要面对机构改革的问题,但是在济宁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机构改革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更重要了一些,因为它恰恰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起步的时候到来。虽然这给了信息中心更多思考的时间,但留给了他们实际建设的时间却更少了。面对这个难题,李兆印的应对策略就是做自己能做的——网站改建。

    门户网站也谨慎

    要想电子政务真正为百姓服务,门户网站也是与百姓接触的最好桥梁,可是济宁市却恰恰缺乏这样一座桥梁。李兆印一再强调,并不是信息中心不愿意做政府门户网站,而是现实工作不允许这样做,"济宁市现在也有一个政府公众信息网,但这个网站现在我认为还不能够确切的被称为济宁市政府门户网站。"

    李兆印给现在的济宁市公众信息网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因为上面的信息多数都为市政府内部一些信息。真正的政府门户网站除了反映市政府内部信息之外,还应该反映济宁市各方面信息,并且能够为百姓提供网上办事功能,真正为百姓服务,这样的网站才能够算做一个政府的门户网站。鉴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济宁目前没有一个象样的政府门户网站。"

    没有自然要建,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李兆印在刚刚上任之初就有过一些想法。最初,济宁市信息中心管理着四个网站。其中,网上济宁是济宁市信息中心建设较早的一个网站,该网站以反映济宁市经济信息为主,希望从多角度介绍有关经济类和社会类信息,但由于网站缺乏维护人员而导致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慢。

    《信息与经济》网站则是济宁市信息中心管理的四个网站中点击率较高的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来源于济宁市信息中心所办的一份杂志,网站内容以反映当地的经济信息为主。

     第三个网站是济宁市信息中心自己的网站,这个网站几乎与信息中心同龄,主要反映信息中心内部的信息,信息源更加有限,第四个网站则是济宁市信息中心根据济宁当地的人文文化所特制的网站——《中国圣地艺术网》,一直以来济宁市被称为孔孟之乡,为了能够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济宁,济宁市信息中心特意做了这样一个网站,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播。

    "我当初就考虑除了保留《中国圣地艺术网》以外,其他的三个网站全部去掉,建立一个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地信息以及成为政府和百姓沟通桥梁的网站。"李兆印谈了自己的想法,"当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有了一定的成绩后,再把这个网站推出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外网的资源来为老百姓服务。"

    李兆印的想法并不是空想,一旦思路形成后,他就开始了行动。如今,网站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到今年年底就可以正式推出。网站前期将利用《信息与经济》网站以及杂志原有的客户资源来提升点击率,然后再一步步完善网站各项功能,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济宁市政府门户网站。

    李兆印一再强调把如今正在建设的这个网站发展成未来的政府门户网站只是个人的一个想法,并不代表政府行为。也许正是由于济宁市信息中心原来缺乏主营业务,因此才会在发现好业务的时候显得过于谨慎,也许是李主任太想把这个网站发展成政府门户网站,所以才会如此小心,总而言之,李兆印在门户网站建设方面所体现出的谨小慎微的做法,正体现了他对这项业务的重视程度,比起那些本身就有"主营业务"却并没有谨慎行事的信息中心而言,济宁市信息中心的确很不易。

   济宁市信息中心主任
   李兆印的三点经验

   ● 领导的支持
   ● 抓住一个长期稳定的业务
   ● 积极争取、冷静思考、先近后远、先易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