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期待
来源:青年时报 更新时间:2008-04-18

 
 
     网民走出虚拟世界,当面向省委书记、省长“拍砖”。不过我猜,对于关注这则新闻的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基于这种当面向书记、省长“拍砖”的形式的兴趣,更甚于他们关于“广东如何更好地科学发展”的议题设置。这不奇怪。广东的科学发展,不是一个见面会就能议定的,而网友有关建言,在之前汪洋和黄华华通过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后,就已喷涌于网络,也成就了《南方都市报》“一纸风行”的“岭南十拍”专刊。当“形式大于内容”之后,形式恰恰是它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它为民主。基于网络政治的民主。


    “灌水”足可尽情,“拍砖”足可尽兴。网络的出现使网民的自由表达与公共参与成为可能,也使得以网络为媒质的“政府-民间”互动新模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不可替代的元素。而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它更重要的还体现于,在网络政治之下,这样一种“活泼的民间舆论”,也让民主获得了可谓空前的生长空间。一方面,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一种自适、自足的方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网民以公共议程的形式构建起了一套话语体系,并对政府、公众施加影响。重庆钉子户事件、厦门PX事件……不知凡几。不论你承认与否,网络民主都在兴起。也不论你是否关注网络民主,网络民主都在关注你。


    但也应看到,在政府以及意识形态层面,如何与网络民主取得真正良性的互动与呼应,仍是一个问题。电子政务成一时之热,但是僵化的思维方式依旧尾大不掉,交流依旧匮乏。并且如我们所见,无论是重庆钉子户事件,抑或是厦门PX事件,所呈现的都是一种民意的倒逼态势。这不是最好的民主机制。政府话语如何与网络话语形成汇流,成了网络政治民主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建设中有个著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原本指的是与终端用户进行有效连接的最后一小段线路,距离虽短但难度最大、任务最重。在网络民意已风云际会之时,网络民主与民主政治的有效连接一直有待来者。公众对汪洋、黄华华与网友见面的关注,正是起于对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期待。


    “丰富民主形式”,是十七大报告所陈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义所在。但形式终究要服务于内容,当面向书记、省长“拍砖”终究要有益于“广东的科学发展”,网络民主终究要服务于现实政治。而这一点,仅仅靠领导者的个人努力不足以完成。这也意味着,仅仅有民主的形式并不足够,丰富的民主形式仍需要以健全的民主制度为前提,并向健全的制度求证民主的合理性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