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型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将会继续升温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两大主旋律

“集成”和“协同”一直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其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全球的一体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成”与“协同”将仍然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信息化将沿着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和制造生产等3条主线向集成与协同方向发展。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完整的产品定义信息在横跨整个企业和供应链范围内产生、管理、分发、传递和使用,产品信息覆盖了从产品概念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对产品信息的管理把人、过程和信息有效地集成起来,实现多功能、多部门、多学科、多外协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协同。

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达到“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获得最大利润”的目标,企业采用全局角度对经营与生产计划方式进行优化的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从企业内部生产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工作流过程的集成优化管理,到支持企业间联盟的管理组织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有效地集成并管理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客户、动态联盟等在内的人、财、物、产、供、销等信息,实现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的高度优化。

在企业生产制造方面,制造系统从过去多层次的制造工厂向快速响应制造的制造执行单元方向发展。专业化、单元化的制造系统以扁平式的单元直接连到供应链上,参与企业间的协作。制造单元一方面集成了车间包括生产计划、调度、数控加工工艺规划等在内的软件系统和机床、测控设备等硬件系统;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手段与供应商及客户形成全面的集成。

三条发展主线

在未来,制造业信息化将以集成和协同为基本特征,以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ERP和MES的纵向垂直管理、SCM和CRM的横向集成管理及制造执行单位等为发展主线。有专家表示,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针对产品开发、企业管理以及制造过程3条主线,攻克集成和协同关键技术,开发数字化产品开发平台、数字化制造平台和数字化企业管理的集成平台。


主线一:产品开发平台


产品开发平台涵盖了从产品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优化、制造、市场直至使用、维护、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一切围绕产品而进行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活动的执行部门和人员,融合了并行工程、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等先进设计制造管理理念,以集成产品模型技术、多学科综合优化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为技术核心,支持产品持续创新的、由一系列软件工具和软件子系统组成的软件套件和解决方案集成合体,在数据、过程、应用三个层面实现集成与协同。


主线二: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面向供应链的扩展企业管理模式,以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和管理能力为目标,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涵盖企业物流、生产、财务、质量、运输、分销、服务、人力、项目、设备等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围绕企业管理中的关系两大课题,提供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从理念到技术多层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数字化管理在顺畅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实现了横纵两个方向的集成和协同。


主线三:制造执行平台


制造执行平台以制造单元为核心要素,围绕产品制造过程,提供实时信息管理、现场资源管理、智能计划调度、动态过程监控、实时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统计、制造过程规划等功能实体,通过集中的协调和调度,实现网络化环境下的制造资源共享、制造能力集成、制造过程协同,以提升制造行业整体的快速响应制造能力。


三大发展趋势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通过3条主线向“集成”和“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展望2008年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时,赛迪顾问预计将会出现三大趋势。


第一,集团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咨询与系统建设将成为热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集团型企业的优势将是众多集团制造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即使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在企业走向集团化后,也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既有集团财务管理、集团供应链管理、集团研发管理等系统应用层面的问题,也有集团级的编码统一等应用基础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带来集团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规划咨询、遗留系统更替的旺盛需求。


第二,项目型制造企业将成为IT厂商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重点领域。项目型制造是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行业常见的产品生产类型。由于其具有单件/单批生产、生产周期长、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等特点,所以需要特定的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而随着国家对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行业的重点扶持,项目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将会继续升温。一些IT厂商已经注意到该领域,开始大力推介其项目型制造企业解决方案。


第三,管理信息化与技术信息化的融合应用需求将会凸显。国内制造企业将会越发重视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推向市场的速度和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由于国内制造企业用户的CAE、CAM等技术信息化应用能力较低,并且这一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国内制造企业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发项目管理、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转化速度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技术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