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
网民走出虚拟世界,当面向省委书记、省长“拍砖”。4月17日上午,20多名网民将受邀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见面,对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据报道,本次见面会将以“解放思想,共同为广东科学发展‘灌水’、‘拍砖’”为主题,共邀请20多名网民参加。
在经过网络间的亲密接触后,终于迎来了网友见面的这一天。希望各怀期许的彼此都不会太失望,那种网友之间“见光走”的情况也不要出现。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对于关注这则新闻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对这种当面“拍砖”的形式的兴趣,更甚于“广东如何科学发展”的议题的兴趣。这不奇怪。广东的科学发展,不是一个见面会就能议定的,网友有关建言,在之前汪洋和黄华华通过网站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后,就已喷涌于网络,并体现于《南方都市报》“岭南十拍”专刊。当形式大于内容之后,形式恰恰是它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我们称它为民主。基于网络政治的民主。
“灌水”足可尽情,“拍砖”足可尽兴。网络的出现使网民的自由表达与公共参与成为可能,也使得以网络为媒质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元素。另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样一种“活泼的民间舆论”,也让网络民主政治获得了可谓空前的生长空间。一方面,网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一种自适、自足的方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网民以公共议程的形式构筑起一套新的话语体系,并对政府、公众产生影响。如重庆钉子户事件、厦门PX事件……不论你承认与否,网络民主都在兴起。也不论你是否关注网络民主,网络民主都在关注你。
但也应看到,在政府以及意识形态层面,如何与网络民主取得真正良性的互动,仍是一个问题。电子政务成一时之热,但是僵化的思维方式依旧尾大不掉,坦诚的交流依旧乏善可陈。而无论重庆钉子户事件,抑或厦门PX事件,皆呈现为一种民意倒逼的态势。这不是最好的民主机制。官方话语如何与网络话语形成汇流,成了网络政治民主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建设中有个著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原本指的是与终端用户进行有效连接的最后一小段线路,距离虽短但难度最大、任务最重。在网络民意已风云际会之时,网络民主与现实政治的有效连接一直有待来者。公众对汪洋、黄华华与网友见面的关注,正是起于对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期待。
在中国特色的种种民主形式中,网络民主仍同样是形式之一。“丰富民主形式”,是十七大报告所陈民主政治建设要义所在。形式终究要服务于内容,当面向书记、省长“拍砖”终究要有益于“广东的科学发展”,网络民主终究要服务于现实政治。而这一点,仅仅靠领导者的个人努力不足以完成。这也意味着,仅仅有民主的形式并不足够。因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丰富的民主形式仍需要以健全的民主制度为前提,并向健全的制度求证民主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既是渐行渐深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必须承担,亦是政府与民意、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连接”之道。因此那“最后一公里”,必在于民主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