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力制胜"到"信息制胜"——美苏在阿作战评析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上世纪80年代,装备精良的苏军,向阿富汗游击队开战,打了整整十年,最后只得草草收兵、败退回国。到了本世纪的头一年,在同样的国度,同样对付这些游击队,美军动用比苏军少得多的作战力量,只进行了50多天的战争级军事行动,就基本控制了战局。

    为什么美军与苏军相比能够大大缩短战争进程,牢牢掌握战争主导权?因为前一场战争,虽然也动用了部分信息化装备,但打的还是一场机械化战争;而后者,采用了包括Link-16数据链技术在内的网络中心战的技术和系统,打的是一场高度信息化的高技术战争。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清晰地表明:正在发生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导致以“火力制胜”为主导因素的机械化战争形态,正向着以“信息制胜”为主导因素的信息化战争形态演变。
    这场深刻的军事变革,必然反映在军事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上。因为,战争形态是塑造一定军事思维方式的“模具”。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形态,塑造的是以实体思维为主导的军事思维方式,而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塑造的是以信息思维为主导的军事思维方式。所谓实体思维,是以实体为对象和依托来诠释客观存在的思维方式。信息思维从事物的结构和关系模式去把握和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并将其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一种超越传统实体思维的全新思维方式。如果说,实体思维的聚焦点,在于充分展示“物质流”和“能量源”的战争与作战效能,那么信息思维的聚焦点,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流”和“信息能”在战争与作战中的作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靠着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的一体化信息作战平台,从发现目标、调集力量,到实施打击、评估战果,整个以数据链构筑的作战流程,最短只需18分钟。这就是依靠发挥“信息流”和“信息能”的作用,所创造的以往战争不可能出现的战场新景观。

    信息思维是信息时代军事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许多仍然有价值的传统军事观念也被赋予了“信息化”的新内涵,并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也就是说,当今军事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是由“信息化”所牵引的,是以“信息化”为趋向的,“信息制胜”正在成为军事思维领域的重心。未来信息化战争,主要围绕“制信息权”的争夺展开。信息不仅是通过人和武器增强战斗力的“倍增器”,而且已成为一种新的战争物质能量。以信息配置资源,以信息夺取优势,以信息谋求威慑,信息思维成为军事及战争实践活动的主导思维方式。在思维指向上,从基于对物质实体的分析研究为重心,变为基于对信息资源的搜集、筛选和加工处理为重心,军事思维主体的每一个联想、推理、判断,都是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的结果。在信息化战场上,面对信息过剩、信息膨胀和信息欺骗,使得指挥决策变得更加复杂。能否做到信息作用结果优于敌方,既要看指挥人员利用有效信息的勇气和效率,更要看参战人员所应具备的通过运用信息思维而将信息转化为战斗力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因此,在信息化日渐主宰现代战争舞台的今天,信息思维素质和信息思维能力已上升为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和主导要素。应当把提高官兵的信息素质摆在抓部队建设转型和军事训练转变的突出位置,作为改善官兵能力素质结构的一个重点,引导官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思维能力,切实把信息素质不高的这块“短板”补长,这样才能在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攻关破堡的尖兵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驾驭信息化战争的本领。(邓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