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必须“时空一致”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在于信息加入后对作战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信息给战争内涵和外貌带来的改变笔不尽书,美军将信息在战争中作用概括为解决三个问题:我在哪里?友邻在哪里?敌人在哪里?这个概括抓住了要害。
 
 
三个“在哪里”,归结起来,就是定位问题。

  众所周知,精确定位一个固定目标,用三维地理坐标就够了;而要精确定位一个移动目标,三维地理坐标便无能为力。因为移动目标的空间定位是一条连续的轨迹,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这样的轨迹在军事上称为“航迹”。移动目标在空中、陆地、水上、水下的运动,对应不同的“航迹”。因此,对一个移动目标,如果只给出其空间坐标,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刻处在这样的空间坐标上。只有在给出空间坐标的同时,给出其时间坐标,才能对其精确定位,这就是“时空一致”。

  为使作战网络内的所有作战单元保持时空高度一致,必须确立作战网络的时空基准。数据链是将传感器平台、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平台进行无缝链接,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实时“交链”和“发现即摧毁”的作战网络。在数据链网络中,一般选定指控单元为时间基准;网中若存在固定单元,则选定某一固定单元为位置基准;若不存在固定单元,则位置基准由指挥单元担任。在信息化战场上,多数军事目标是高速机动的,因此,在提高空间坐标精度的同时,必须提高时间坐标精度。20世纪50年代,美军用于海空协同的4号数据链,其最小时间单元是32毫秒。后来,用于三军联合作战的16号数据链,其最小时间单元为7.8125毫秒,说明信息化战争对时空一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确的时空坐标将目标在某一时刻的空间位置精确定位,为对己方作战单元的精确指挥控制,与友邻作战单元的精确协同,以及对敌方目标的精确打击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信息化战争同时要求时序精确有序。作战网络由众多作战单元构成,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单元内,哪个作战单元发送信息,哪个作战单元接收信息,必须严密有序;否则,不仅无法交换和共享信息,还会造成互扰和混乱。确立时序的具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确保时序精确有序。如美军用于海空信息共享的4号数据链采用“命令-响应”方式确立时序,即指控中心依次向网内受控单元发送控制信息,受控单元随即发送应答信息,指控中心接收应答信息。美军用于地地、地舰信息共享的11号数据链采用“轮询”方式确立时序,即指控中心按规定顺序“点名呼叫”网内单元,被呼叫者将报告信息向网中发送,所有其他成员可以接收。美军用于三军联合作战的16号数据链采用“时分多址”方式确立时序,即将全天24小时划分成许多个7.812毫秒的时隙,将这些时隙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给所有入网单元,入网单元在规定的时隙里向所有其他单元发送信息,在其他时隙里接收其他单元的信息。时序精确有序是作战行动精确高效、体系对抗形成合力的基本前提。

  信息化战争中,时空分离、时序紊乱只是表象,时空精确一致、时序严密有序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