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出台
来源:中国工业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正式印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规划》的出台,有利于加快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做强做大信息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该产业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亟待突破等矛盾和问题。因此,《规划》把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列为重点任务。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有关部门将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首先,构建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实施信息化领域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战略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公共信息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级信息技术标准的制订。

    其次,发展战略型产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软件产业发展,促进平板显示等关键元器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群。积极推动电信业转型,繁荣增值电信服务,促进移动通信发展,拓展宽带通信业务。

    第三,推进集聚式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骨干企业相对集中的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优势资源,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引导产业整合,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集成发展。

    第四,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企业在竞争中联合、重组、兼并,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信息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根据《规划》,今后我国将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其中重点的内容包括: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及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促进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重大工程确保目标实现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十二项重大工程和八项具体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据介绍,重大工程可分为四类:一是为突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部署了电子政务工程、电子商务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工程。二是为体现鼓励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安排了纳米级微电子工程、软件振兴工程和先进计算工程。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综合考虑技术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部署了新一代网络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四是从信息化人才及安全保障出发,安排了国民信息素质工程和信息安全工程。

    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分别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协调机制;深化电信和广电体制改革;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拓宽信息化投融资渠道;加强互联网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化战略研究和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