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如何理解网民的行为,由针对一个个具体事件的话语组织起来这种现象呢?
这是由信息空间的异质性决定的。异质性表现为权利的不可通约,这决定了网民难以形成共同的抽象利益。由于语言长于表现异质性,网民借助语言这种信息空间的“显影液”,可以显现多元化的具体利益。互联网,正好成为这样一个话语交换场所。布尔迪厄称之为语言学场域、文学场域,福克斯和米勒概括成“公共能量场”。
仔细观察网民的语言场,不是无规则和无序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要求“切合语境”。现代性的公共行政之所以不能切合语境,是因为它们只能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角度概括民众利益,而所谓切合语境,就是指切合民众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中表达的政治意向。为此,要通过以语言为媒介的意义分析达到效果。语言交换,在电子政务中,可以通过编码和解码的方式,大大地提高效率。这是达到“办实事”水平的根本生产方式。在电子政务中,切合语境,主要是通过贴近群众,随时随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来实现。
第二是要求自主参与。对话的作用在于消解中介和一切迂回的价值阻梗,使民众意志不受官僚中间扭曲地传达。尤其是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平等身份对话,这是从中间价值回到生活世界、以人为本的一种方式。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日常生活对话关系。
第三是要求体现意向性。话语分析非常强调个性化选择的作用。消费意向性的分析,处于电子业务的核心。电子政务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要响应公民,还要响应网民。这些网民将是个性化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