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11月15日在延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延吉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哲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新一届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围绕建设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的目标,突出抓好经济、城市、社会三大建设,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成功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通过国家验收。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07年,延吉生产总值完成111.5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增长47.4%。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6亿元,增长21.8%;其中,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1亿元,增长2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6亿元,增长15%;接待海内外游客226万人次,增长17%;旅游收入完成27.2亿元,增长17%。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农业总产值完成3.29亿元,增长17.9%;粮经比例调整为30﹕70。民营经济加速腾飞。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长32%;实缴税金5.4亿元,增长25%。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铝业集团、药用玻璃厂等企业顺利完成改制任务,安置职工2600人,解除债务8亿元,盘活国有资产2.3亿元;部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全员聘用制为主的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精简机构21.8%,精简人员10%。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43个,到位资金10.5亿元,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增长25.6%。成功举办“中国延吉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创新型国际旅游教育文化论坛”、“欧米茄中国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和“2007中韩IT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延吉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高起点规划城市。按照“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①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和推进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延吉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西部新区修建性详规、两河景观规划、帽儿山控制性详规和住房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大投入建设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新东桥、惠民桥等重点工程顺利完工;投资2.9亿元,组织实施中环路二期、人民路延伸、延吉河水利枢纽、景观桥、延吉河生态坝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74条小街小巷改造;投资2962万元,完成解放路东段等6条街路建设;投资3700万元,新建12个游园、5个广场和11块绿地,新增绿地9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4.4%;帽儿山民俗风情园前期工程全面启动。严要求管理城市。出台了《延吉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权责明晰、规范有序的城市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加大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力度,集中开展了市容、交通环境专项整治,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建立了数字延吉虚拟城市仿真演示系统,城市管理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

  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 围绕“五好标准”②,坚持“四个互动”③,着力推进“三新建设”④,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都市型”农业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展蔬菜、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三大优势产业,元葱基地面积达到650公顷,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210公顷,形成8个牧业园区和牧业小区,优势产业的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840万元,修建15公里村屯道路;投资400万元,开工建设421户新居工程;投资260万元,完成3个行政村自来水管网铺设;投资295万元,完成10个村屯的人畜饮水工程。创新激励机制,投入440万元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6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全年培训农民2万余名,转移劳动力1700人。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种粮农民综合直补资金365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0元,分别增长15%和5.1%。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1600个,城市新增就业8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五大保险”⑤参保人数达到32万人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每月130元提高到155元,覆盖人群达到210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63%。有效平抑鸡蛋、肉类等副食品市场价格。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廉租住房建设,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入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全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及时向政协通报情况并听取意见和建议,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9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顺利完成公务员登记。进一步加大培训、考核、奖惩力度,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继续推行“阳光政务”,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工作监督体系,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政府行政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中阶段入学率突破85%;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比达到3.3:6.7。深入开展“平安延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加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社会秩序保持稳定。街道、社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泛开展“三讲三爱”⑥活动,诚信、文明、和谐延吉建设不断深入。审计、统计、粮食、外事、民族、宗教、广电、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计生、妇女儿童、残联、红十字、慈善、人防、气象、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饱含着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奉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延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各人民团体、国家和省驻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延吉经济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延吉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速度不快、后劲不足;在工作中,少数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加快发展的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部分市民公共意识薄弱,城市管理综合效能有待提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民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州党代会精神,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的战略方针,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勇于创新发展机制,全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改观,党风政风大好转,不断推进延龙图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具有民族特色的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延吉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2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2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4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00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6%。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四点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实现经济大发展为目标,着力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全力做强工业经济 坚持集中精力抓工业,突出重点抓项目,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继续推进“3151”⑦工程,落实鼓励政策,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各项服务,全力扶持“10户重点企业”⑧做大做强,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筑起工业经济“脊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攻坚重点项目,统筹抓好其它项目,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重点推进年产万辆客车生产基地、100万吨直接还原铁、年产20万吨啤酒移地改造等项目尽快启动;推动2台20万千瓦机组热电厂、年产10万吨玻璃棉及玻璃制品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延吉卷烟厂移地改造、插秧机移地改造、春雷药业真菌生防制剂等项目尽快投产。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尽快启动开发区新区建设,继续完善经济开发区配套设施,着力推进信息产业园、建材工业园、能源工业园等园区建设进程,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充分发挥园区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引导企业树立分工协作理念,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继续深入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和融资平台建设,推动群体发展。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提高延吉的外向度。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在招商重点上,要突出产业招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围绕食品、医药、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支柱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招商方式上,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继续采取以商招商、以外引外和委托招商等成功方法,立足资源引项目,立足企业引资金,进行大招商、招大商、广招商。在招商措施上,要实施大举措,建立7个专业招商机构,分别由市级领导包保,对每个招商机构下达硬性指标,严格奖惩制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5亿元,增长42.9%。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紧紧抓住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与经贸往来,积极培育外贸出口主体,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逐步将延吉打造成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⑨的前沿阵地。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2亿美元,增长20%。努力拓宽劳务信息渠道,积极拓展对外劳务合作领域和范围,完善培训、咨询等各项服务措施,推动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继续繁荣第三产业 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全力实施政府主导下适度超前的“大延吉、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挖掘民俗风情、山水生态、冰雪运动、休闲娱乐等旅游资源潜力,重点推进帽儿山民俗风情园、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农家乐等项目建设。精心策划推出以延吉市为核心,带动辐射周边城市的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继续承办好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博览会,抓住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延吉举办的有利时机,加大旅游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努力把延吉建设成以“风情名城、节会名城、休闲名城、边陲名城”著称的中国最具朝鲜族风情的优秀旅游城市。促进服务业增量升级。立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辐射能力。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佳优玛特、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等项目建设,形成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多种业态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体系,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大力推进以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软件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以实现农村大改观为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新产业 按照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和壮大以蔬菜、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框架,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立足现有产业上龙头、建基地,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注重提高农村服务业水平,为实现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培育新农民 发挥“两委”班子典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每个农民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进一步开展“五好农户、文明村镇”争创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勤劳、自强、互助”的精神,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村镇 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在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体现特色,合理布局,加快编制和建立科学的村镇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精力搞好村屯绿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工作,加快新居工程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以实现城市大变化为目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着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科学编制规划 按照城市发展向西、向北扩展战略和“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完成《延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延吉市帽儿山民俗风情园空间概念规划》和部分地段的控制性详规。严格执行规划,突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快数字延吉建设步伐,提升规划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推进城市建设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重点抓好西部新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人民路延伸、中环路二期、城市西出口、城市北出口和景观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投资6500万元,完成100条小巷改造和建工街等3条主次干道翻建改造工程;投资5400万元,完成布尔哈通河河岛生态工程、景观桥上游美化工程和延吉河堤防工程、14座生态坝二期工程。加强城市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年内投资1.9亿元,新建5个主题公园、4个游园,新增绿地面积94公顷;投资1260万元,新安装路灯1500盏;投资880万元,新建水冲厕所23座,改造8座城乡结合部危厕,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强化城市管理 按照管理求严的方针,创新工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制定出台《延吉市城市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城市规划、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广场绿地、物业小区的管理,坚决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严厉查处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场外市场秩序,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公正文明执法。

  四、以实现社会大和谐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保障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年内创造城镇就业岗位1350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动力职前培训率达到100%,实现成功创业项目100个。加大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覆盖范围,“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6万人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乡贫困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扩大覆盖面。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农民工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居住条件,确保“住有所居”。年内完成涉及民生的二十件惠民实事。

  ——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发展特色教育、职业教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和镇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市民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强化街道社区建设,组织好社区换届,抓好“五好社区”创建和社区工作站试点工作。以“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三讲三爱”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巩固双拥成果、推动民族团结、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深化“法治延吉”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消防、食品、药品和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五、以实现政风大转变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职能转变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完善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创新管理制度。坚持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政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创新工作机制 把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以创新精神带动政府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坚持解放思想,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思想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认真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创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

  ——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政府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大考核、奖惩和督查工作力度,奖勤罚懒,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落实到加快发展和解决人民群众困难问题上,以实干的作风取信于民,促进政风明显好转。

  ——加强廉政建设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继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持勤勉务实,廉洁奉公,勤俭节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

  各位代表,党的十七大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共延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新一年的发展思路,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力量,开拓奋进,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而努力奋斗!

  注 释:

  ①“一山、两河、三城、六区、百巷”:“一山”即做好帽儿山整体规划建设。“两河”即做好布尔哈通河及延吉河两岸规划建设。“三城”即加快推进园林生态城、卫生环保城、宜居旅游城建设。“六区”就是将延吉市城区按照功能集中、布局合理的原则,划分为六大区域,分别是河南综合区、河北综合区、公园综合区、东部开发区、西部新区、北部新区。“百巷”即通过“小巷革命”,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二百余条小街小巷进行综合改造。

  ②“五好标准”:生产好、生活好、风气好、环境好、管理好。

  ③“四个互动”:政府推动、“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带动、农民主动、社会联动。

  ④“三新建设”: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环境。

  ⑤“五大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⑥“三讲三爱”:讲诚信,讲礼貌,讲卫生;爱延吉,爱岗位,爱家庭。

  ⑦“3151工程”:利用3年时间,在现有企业中壮大10户税收超千万的企业;利用5年时间,新培育10户税收超千万的企业。

  ⑧“10户重点企业”:延吉卷烟厂、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秀爱食品有限公司、新元管业有限公司、娃哈哈长白山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树杰木业有限公司。

  ⑨“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和适应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计划用5-10年时间,推进长-吉经济一体化,实现延(吉)-龙(井)-图(们)经济一体化,把珲春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形成以珲春为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前沿、长春-吉林为引擎、东北腹地为支撑的总体布局,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创建我国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先导区、新型产业示范区和生态经济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