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梁丽秋/文
“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广西山水美丽如画的真实写照。广西南濒热带海洋,北邻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冬短夏长,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十五”期间,广西农业增加值排全国第11位,桑蚕、糖料蔗、木薯、罗汉果等产业居全国第一位,水稻排名全国前三位,水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位。广西“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
解放思想与信息技术
并驾齐驱
记者了解到,广西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尤其是近3年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目前,甘蔗面积和食糖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木薯、香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水果产量也跻身全国前列。“三免”、“三避”技术全国首创,累计推广“三免”技术5600多万亩、“三避”技术5033万亩,其中水稻免耕抛秧创造“五个全国之最”,推广面积约占全国的60%。农业部连续5年在广西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广西经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广泛应用,使农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迎来了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为广西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保持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锐气,闯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才能解决农业发展中碰到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步伐;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科学发展,才能抓住大机遇,用好大机遇,实现大作为。
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围绕“打造一个平台,开展三大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信息化路子,扎实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三大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悉,2004年以来,广西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保持200元以上的增幅,2007年增长约12%,创历史新高。2007年开通的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线远程实时处理公文,节省了大量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科学性、公开性和资源共享程度。在2007年成功举办的第27次“广西网上名特优农产品节”中,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成为跨越时空的农产品网上大市场、流通大通道。
减灾促春耕
以确保农民再增收
据悉,由于今年广西出现长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甘蔗、蔬菜、果树、茶叶、马铃薯等农作物受到了较大影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指导团与自治区专家指导小组深入武鸣、全州、资源等县开展技术会商、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重点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甘蔗“双高”技术、水果抗冻减灾技术、“三免”、“三避”技术等。随着全国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广西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的开展,广西组织千名农技人员进千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灾后恢复生产,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工作,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在日前召开的农业灾后恢复生产会议上指出,全力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工作,确保全年农业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一要深入基层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自救和春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二要加快抢收受灾损毁的农业生产设施,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争取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创造条件。三要认真组织好农资的调运供应,加强监管,防止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四要搞好产销衔接和储运安排。五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三免”、“三避”技术,积极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六要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业救灾资金,扎实为农民办实事、好事。
张明沛强调,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农业形势,重点把握好当前农业工作的“六个转变”,即农产品从不足转到丰年有余,农业从追求数量转到讲求质量,农产品从注重生产转到加工销售,农业从面对少灾转到多灾,农业从有税收转到无税收,广西从农业大省转到强省建设。此外,紧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心任务,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关重要: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突破;二是政策措施上要有新突破;三是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突破;四是重点产业上要有新突破;五是技术良种上要有新突破;六是农民素质上要有新突破;七是加工销售上要有新突破;八是增粮增钱上要有新突破。
广西农业已在新的跑道上领跑
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迎来了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为广西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08年04月30日
--------------------------------------------------------------------------------
□见习记者梁丽秋/文
“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广西山水美丽如画的真实写照。广西南濒热带海洋,北邻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冬短夏长,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十五”期间,广西农业增加值排全国第11位,桑蚕、糖料蔗、木薯、罗汉果等产业居全国第一位,水稻排名全国前三位,水果种植面积全国第三位。广西“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优势特色农林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
解放思想与信息技术
并驾齐驱
记者了解到,广西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尤其是近3年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目前,甘蔗面积和食糖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木薯、香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水果产量也跻身全国前列。“三免”、“三避”技术全国首创,累计推广“三免”技术5600多万亩、“三避”技术5033万亩,其中水稻免耕抛秧创造“五个全国之最”,推广面积约占全国的60%。农业部连续5年在广西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广西经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广泛应用,使农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迎来了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为广西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保持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锐气,闯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才能解决农业发展中碰到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步伐;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科学发展,才能抓住大机遇,用好大机遇,实现大作为。
近年来,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围绕“打造一个平台,开展三大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信息化路子,扎实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三大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悉,2004年以来,广西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保持200元以上的增幅,2007年增长约12%,创历史新高。2007年开通的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线远程实时处理公文,节省了大量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科学性、公开性和资源共享程度。在2007年成功举办的第27次“广西网上名特优农产品节”中,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成为跨越时空的农产品网上大市场、流通大通道。
减灾促春耕
以确保农民再增收
据悉,由于今年广西出现长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甘蔗、蔬菜、果树、茶叶、马铃薯等农作物受到了较大影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指导团与自治区专家指导小组深入武鸣、全州、资源等县开展技术会商、技术培训、技术指导,重点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甘蔗“双高”技术、水果抗冻减灾技术、“三免”、“三避”技术等。随着全国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广西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的开展,广西组织千名农技人员进千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灾后恢复生产,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工作,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全年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广西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在日前召开的农业灾后恢复生产会议上指出,全力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工作,确保全年农业发展目标不变、任务不减。一要深入基层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自救和春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二要加快抢收受灾损毁的农业生产设施,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争取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创造条件。三要认真组织好农资的调运供应,加强监管,防止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四要搞好产销衔接和储运安排。五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三免”、“三避”技术,积极发展劳务产业,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六要认真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业救灾资金,扎实为农民办实事、好事。
张明沛强调,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农业形势,重点把握好当前农业工作的“六个转变”,即农产品从不足转到丰年有余,农业从追求数量转到讲求质量,农产品从注重生产转到加工销售,农业从面对少灾转到多灾,农业从有税收转到无税收,广西从农业大省转到强省建设。此外,紧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心任务,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关重要: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突破;二是政策措施上要有新突破;三是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突破;四是重点产业上要有新突破;五是技术良种上要有新突破;六是农民素质上要有新突破;七是加工销售上要有新突破;八是增粮增钱上要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