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下阶段工作建议添加
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更新时间:2012-04-14

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消费、财税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农业等增速出现下滑或减缓。 

(一)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受年初寒冻灾害天气影响,全市受灾农作物和水产养殖面积分别达56.26万亩和11.35万亩,经济损失12亿元。经过积极开展救灾复产工作,目前农业生产已恢复正常。一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增加值21亿元,均增长3.7%。春收粮食面积23.91万亩,总产6.47万吨,分别下降1.9%和4.8%。早造粮食计划播种面积97.85万亩,已完成计划84.7%,预计本月中旬可完成任务。南药春种面积10.4万亩,增长18.2%。水产品总量20.9万吨,减少2.3%;产值12.88亿元,增长4%。 

(二)工业生产开局良好。今年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5.6亿元,增长23.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6亿元,增长32.5%,增速居全省第2位。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嘉吉粮油、宏大钢铁、谊林海达、德尔电器、凌霄电机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转移和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高新区和各产业转移园区引进的一批投资项目如全智印刷包装、光盘生产、龙尚鞋业、美江机动车配件、富利来生活饰品等可望下半年陆续投产,成为今年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新亮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首季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27.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6亿元,增长35.8%;更新改造投资0.9亿元,下降30%;房地产投资3.4亿元,增长2%。全市21个重点建设项目首季完成投资6.21亿元,为年计划9.2%,占一季度全市投资总额27.9%。两大能源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其中阳江核电今年计划投资18亿元,首季完成投资2.55亿元;阳西电厂今年计划投资23亿元,首季完成投资1.79亿元。其他重点建设项目和前期预备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但有少部分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仍较缓慢。 

(四)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消费持续兴旺,首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9亿元,增长18.2%,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势头良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1万平方米,增长44.8%;销售额3.4亿元,增长75.9%。随着“南海Ⅰ号”打捞出水进馆,旅游热点更加凸显,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增长10.3%;旅游总收入6.27亿元,增长10%。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取得新的发展。 

(五)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双下滑。受国际市场环境和出口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1—2月,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58亿美元,下降11.9%。其中,私营企业出口下降18.4%。1—3月,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1宗,下降8.3%;合同利用外资2148万美元,增长80.8%;实际利用外资2682万美元,下降24.9%。 

(六)财税金融较快增长。通过强化财税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全市财政收入得到较快增长。首季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8亿元,增长27.4%,增幅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国税税收收入5.1亿元,增长40.6%。地税税收收入3.4亿元,增长19.9%。金融部门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房地产开发、县域和农村信贷的支持,首季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7.9亿元,增长5.6%;贷款余额143.5亿元,增长26.4%,显示信贷力度明显加大。 

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较好,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1、我市总体发展态势仍居于全省中、下游水平。我市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体系不完善,发展环境也不够优化,造成我市多项经济指标总量都排在全省中下游位置。去年我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排全省第14、6、5、19、11、14位,但总量分别排全省第17、19、17、16、16、20位。今年1—2月,我市与湛江、茂名、河源、汕尾、清远、潮州、揭阳、云浮8市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投资、出口、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总量分别排第6、5、5、4、8位,尤其是财政收入总量连续居全省倒数第2位,若不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我市则有后无追兵的可能。 

2、招商引资效果不够明显。我市在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实际利用外资比去年下降(2007年我市利用外资占全省总量的0.67%)。分析其原因,除创业、生活、政务环境、领导重视程度之外,一方面,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不够到位,存在兑现奖励政策较慢、奖励分成不够合理、奖励金额偏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另方面,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除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进展较快外,其他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仍较滞后,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 

3、部分项目进展仍较缓慢。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些责任单位与协作单位配合不大理想,导致个别项目投资计划不能如期实现。二是项目土地储备不足,征地工作难度加大。我市有个别项目经省核准已近半年时间,但由于征地和利益等问题未解决,至今未能动工。三是项目储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市对储备项目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未能较好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按梯度推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引致部分项目出现征地难、动工难的情况。建议尽快建立完善我市土地储备和政府投资项目储备两项制度,改变当前我市土地和项目储备不足的被动局面。

4、物价升幅高于预期,对民生及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一是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5.2%,比预期控制目标高1.7点。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4.7%,蔬菜类价格上涨27%,肉类价格上涨22%,油脂类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9.3%,对低收群体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二是农资价格涨势较猛。磷肥、复合肥、钾肥等化肥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0%左右,其它农资价格都有不同幅度上涨。预计今年早稻每亩成本比去年约增加40-60元,各类鱼苗价格上涨30%以上,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影响较大。针对目前物价过快增长的势头,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增加粮食及农畜产品生产供给,拓宽农资产品采购和销售渠道,抓好中央各项农补政策的落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早遏制耕地丢荒等苗头。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困难和存在问题,做好第二季度经济工作,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同时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实现 

1、全力推进电力能源项目建设。一是争取阳江核电6台机组在近期核准,9月份前正式开工建设。二是争取阳西电厂3、4号机组在6月份核准,9月份开工建设。三是争取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年内核准并尽快动工。四是加快完善阳东、阳西风电场项目相关手续,尽快申报核准和开工建设。五是海陵岛风电场项目要完成征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2、加强做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推动项目上马的关键。必须从项目选址、环评、立项、供水、供电、融资等方面做到高效服务,确保全市21个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完成,实现固定资产年度投资166亿元的预期目标。 

3、积极争取省对重大增长潜力项目的资金支持。省今年计划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通过公开招投标和专家评优方式,选择支持东西两翼地区一批具有重大增长潜力项目建设。我市要积极推荐一批能够明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项目,以争取省的资金支持。 

4、加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和评估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有效发挥政府投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二)加大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力度,促进招商引资跨上新台阶 

1、加紧出台新的鼓励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建议对招商引资第一推荐人在首期征地完成后,按照购地总额的百分比提取费用给予奖励,在项目投产后,按当年新增地方税收的一定百分比一次性给予奖励。同时,选派一支由精干人员组成的专业招商队伍,长驻珠三角等地区进行招商。 

2、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继续落实各县(市、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责任,级级抓落实。尤其要充分发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掌握行政资源,在招商引资中信息灵、协调广、决策快的关键作用,把目标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落户我市。 

3、进一步做好投资服务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借鉴珠三角地区经验,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减少审批和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凡是珠三角地区下放或取消的审批事项,我市一律下放或取消。二是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轨运行审批。把各职能部门日常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业务全部放在服务中心窗口完成,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增强承接产业集聚转移能力 

1、加强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各园区要按照错位发展的要求,明确3—4个重点发展的指导产业。二是大力推动工业入园。除了新引进项目必须入园建设外,对园外分散的中小企业也要逐步归类入园发展。三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供电、供水、道路、污水处理、后勤基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实行集中安排。 

2、积极争取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聚集转移。抓住省编制主体功能规划契机,在抓好现有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同时,各县(市、区)要规划再办1-2个工业园区,并且要把工业园区的辐射范围扩大到乡镇,争取有条件的乡镇办1个工业园区,以大力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聚集转移。 

3、加快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抓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闲置土地清理等工作,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整合土地资源,由政府掌握一级土地市场,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四)加紧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1、抓好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一是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农补政策落实,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加快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做好应对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异常天气和病虫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力保农业稳产丰收。三是抓好蔬菜、水果、油料、生猪、家禽、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 

2、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价格监控力度。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管理,认真做好农资信息发布工作,稳定农资生产原料价格上涨势头。 

(五)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扶持我市传统重点企业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机电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和整合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南药种植和加工业。抓好春砂仁、广藿香、益智、沙姜等南药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南药种植和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扶持马水桔、双肩玉荷包荔枝、程村蚝、瘦肉型猪、黄鬃鹅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帮助这些优势产品扩大规模、扩大市场,争创国家和省级名优产品。 

3、优化发展海洋渔业。继续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确保今年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做好闸坡中心渔港一期工程的验收准备工作和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 

(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1、着力发展旅游业。围绕建设国际著名海滨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抓紧完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配套设施建设,力促尽早对外开放。继续抓好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利福泰酒店、阳西月亮湾、阳东东湖星岛、阳春鹅凰嶂等景区景点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打造阳江新的旅游热点和品牌。 

2、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抓好五金刀剪商贸城、粤西烟草配送中心、粤西粮油批发配送中心以及各类水产品、农产品、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的落实工作。积极改善居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努力推动形成保险、电信、汽车、房地产、教育、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等新的消费热点。 

3、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抓好政府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继续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加快重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善“网上联合审批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七)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1、加强城市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展城市规划建设专题调研,高标准、严要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益。同时,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做好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规划高速公路到重点镇、一级公路到乡镇,降低土地成本,增加工业园区面积,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构筑乡镇一级发展平台,以大城建、大交通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2、大力推进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创新。有效整合城市的物业、土地等资源,通过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探索推行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加强土地储备及土地回收拍卖,推进全市教育、卫生、交通等资源优化重组等措施,力求做大做强做优,提高综合竞争力。 

3、主动配合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我市城镇区规划。积极配合省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国土空间列入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减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同时,按照省的规划要求,认真做好我市城镇区、工业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具体功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