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杨国昕
统筹:叶燕民 郭培明
执行:王美金 李雅琴 王宇
插图:洪志雄
之四
今年2月底,省“数字福建”建设办公室把泉州市列为数字城市建设试点;一个多月后,泉州市委常委会通过了泉州市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近日,我市2008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出炉。
几个月的时间里,泉州打造信息化城市的步伐逐渐提速,一座信息之城呼之欲出。基于原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在未来的一年甚至几年中,城市信息化建设又将给泉州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近日,记者对泉州信息化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同时采访了泉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泉州市信息化管理局局长邱少煌。下面,我们就与读者一同回忆昨天、了解今天,展望这座古城明天的信息化生活。
[昨天]
信息化发展曾遇“瓶颈”
尽管我市多年来信息化工作势头良好,但由于工作机制没有完全理顺,缺乏统一管理,有的考虑部门需求多,谋划全局意识少,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导致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部门之间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未能共享等问题曾比较突出。
网上审批受阻于“纸上办公”
自从10年前诞生那一天起,“收发室”之困就成了全国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挥之不去的难题。一些政府部门虽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但许可或审批事项的授权不到位,窗口只能进行简单的申报材料、许可或审批件的收发,真正的审批过程要回到原部门进行;窗口人员成了摆设,有的办事单位和群众还要在中心和部门间来回跑;过于现代化的审批制度,也受到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如各审批部门之间的冲突、法律自身的矛盾等。
此外,公众“只有纸上才来得安全放心”的传统老观念,也影响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进一步推广。政府部门、企事业网上办公系统已开通了多年,不少机关也采用网上审批系统。但在一些人眼里,网上材料缺乏公信力与法律效力,部分公众对网上审批系统比较陌生,也不乐意使用网上审批系统。
电子商务遭企业冷眼
泉州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可并非一帆风顺。过去,与其他地区和行业热火朝天的信息化相比,泉州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态度非常冷静,甚至有些淡漠。某家著名的财务软件泉州分公司,曾经一年的销售额不超过一千万元。
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有些企业对这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因而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还有某些知名品牌IT厂的销售服务网点,过去主要设在福州和厦门,对满足泉州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缺乏有力的支撑。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泉州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搭建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和企业部门级系统开发应用的信息化初级阶段,计算机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联,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真正实现集成化管理。
据有关调查发现,真正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为3%%左右,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我市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越是有实力的企业就越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不少企业主对此深有体会。一个阻碍本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亟待破解。
[今天]
城市“建设快车”开上“信息高速路”
回顾泉州市信息化建设历程,我市政务信息网已覆盖市、县两级,一批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系统和公共服务系统投入运行;“校校通”工程基本建成,防震减灾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开通了泉州企业信息网,数字化设计和管理逐步推广;初步建立了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网站、服务热线和数据库;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新兴产业。
网上审批全程不用出家门
2007年4月,泉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程式网上审批”,申报人可通过网络申报有关手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线进行审核、签署意见、拟发批文,同时通过短信或语音电话告知申报人,申报人通过相关设备远程输出审批结果。
这一审批模式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有关部门将对所有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全流程电子监察,对窗口人员服务态度进行远程视频监控,采用警示灯对工作人员超时办理进行提示告警,确保网上审批高效有序运作。但由于企业及其办事人员对网上审批流程不熟悉,网上审批仍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享受足不出户的网上审批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启动了“网上审批百家企业行”活动,同时还向企业推介并联式审批和绿色通道等便民利企新举措。
流动人口管理升级服务新泉州人
泉州流动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得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升级说起。
1994年春节未过,老胡夫妇从江西老家一路颠簸到泉州。刚到晋江陈埭的第一晚,他们就被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惊醒。“查暂住证的,你们赶紧出去躲一躲。”惊慌失措中,老胡夫妇从租房的后窗爬出来,躲藏在杂草丛生的墙角。老胡后来才知道,三更半夜查暂住证是常有的事。
“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从2007年9月1日起实施。暂住证功能从管理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变成含计生、公安、就业信息在内的一本待遇证。“以后,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流动人口的十项待遇,我们会逐项去办理。我们已经打定主意当新泉州人了!”老胡笑着说。
融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为一体,贯通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的综合信息系统正式建成,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所(站)开放使用。这一措施实现了暂住登记办证、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税收征管等信息资源的跨部门互动、跨系统共享,真正做到辖区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
有了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今年泉州将着手建设市级法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以及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推动基础信息分工采集、共享复用,强化基础信息在各类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从“网博会”到“网洽会”网上开拓市场平台
从2002年开始,泉州一批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态度开始转变,有的企业将管理模块分开,逐个适应“步步为营”。
电子商务“暗战”在很多本地企业中展开,企业主们都希望各自能在现代电子商务的角力场上占得先机。
另一方面,为了引导本地企业走现代企业信息化道路,泉州政府也在积极行动。1999年,由市乡镇企业局创办的全国第一场由地市级政府主办的泉州“名优特新产品网上博览会”(简称“网博会”)拉开序幕。在总共五届“网博会”中,累计3000多家企业、3万多种产品在网上亮相。
两年后,在“网博会”之外,中国信息协会和电子商务协会等单位与泉州共同开辟“中国企业网络营销合作洽谈会”(简称“中国网洽会”),一举将展会从地域性拓展为全国性。
2003年,福建省政府依托“中国网洽会”、“泉州网博会”的已有平台,举办“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创了福建省政府办网上展会的新纪元。当年,中国网洽会、福建网洽会、泉州网博会三大展会同时举办,成为国内电子商务史上的一大盛事。
如今,中国网洽会已移师北京,泉州“网博会”则作为一个地方板块融入了福建省“网洽会”。2007年底,省政府决定在网洽会从产品展示扩展为投资贸易平台的基础上,把网洽会从地域上拓展至海峡西岸,“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提升为第五届“海峡西岸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商家们只需要在网络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自由穿梭在由6000多家企业搭建起的免费展台上,透过4万多种产品、8000个项目与国内外世界资本“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互动。
作为“网洽会”开创者的邱少煌在网上市场的建设和推广上体会颇深。企业经历了从陌生而不敢触及网络,到企业在网络应用中感受到好处而产生兴趣,进而到网络成为部分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其实是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过程,特别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企业对外联系的传统手段失去了作用,通过网上开展生意活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大部分企业对网上市场的威力和便利才恍然大悟。目前,信息化已经在泉州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中广泛开展应用。泉州知名鞋业企业家许景南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国际化,没有信息化不行。
[明天]
信息化浪潮下的幸福泉州
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普通老百姓了。在泉州市社会信息化建设之初,许多市民会觉得“信息化”的生活离大家还远。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可以预见,将有许多新鲜事会出现在百姓身边。也许一觉醒来,你会发现身边充斥着大量信息,让生活变得简单方便。在这里,我们不妨随着一位普通市民,体验一下他在未来泉州的数字生活。
便民信息亭:买菜订餐修家电触摸屏上解决家常事
陈先生住在市区一个普通社区,今年40来岁的他在一家公司上班。由于上班时间是“朝九晚五”,妻子就给陈先生分配了一项任务——买菜。家务活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经常遇到的不便,给他宽松的生活又带来紧张的气氛。
陈先生想起社区里最近来了一个新“住户”。不久前一个清早,社区不少居民围着一个个头不大,叫做“便民信息亭”的家伙品头论足。刚开始,大家对这“新玩意”只是随便瞅瞅,而一段时间后,人们觉得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听说早上临出门,社区居民都习惯到信息亭里看一看菜价……陈先生还没走近接触过这个新邻居,他看看表见时间还早,心里就想着去见识见识这个信息亭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全能”。
来到便民信息亭,陈先生只要一按触摸屏上的功能键,一大堆信息就跳了出来。他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附近待租房屋的信息、想下馆子的话可以有哪些不错的选择、哪里可以雇到保姆、哪家企业最近在招工,还可查阅一些政府公告、通知、新闻和生活服务信息,还可以解决水电、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交费问题。概括地说,这个便民信息亭,就是一个包括就业、综治、人口与计生、医疗、家政、旅游、气象、娱乐、救助、缴费等方方面面信息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老陈立马被这个装满“一肚子”实用信息的家伙吸引,“有了它还真能轻松解决身边大小事,这个亭子可不玩‘虚’的”,老陈心里说。
网格城市:一草一木都有“身份证”大家都来当“管家”
一心专注地看着新鲜信息,10多分钟过去了,老陈这才发觉得赶紧去买菜。他查查今天的几样菜价,就匆匆离开便民信息亭。
走出小区,老陈发现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上又添置了不少花,一时让人觉得这条街道花团锦簇。可老陈光顾着欣赏风景,却忽视了脚下,一脚踩空被一口井盖破了的窨井绊了一个跟头。老陈摔得不轻,坐在地上心想,昨天路过这井盖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破了。他从旁边找来一根木棍插进窨井,算是做个标记,随后掏出手机,拿摄像头对准井盖。
大家看到这一定会问,为什么老陈要给这个井盖照相?原来随着“万米单元网格”的管理模式推开,将来包括井盖、射灯、出租车站牌、路名牌、垃圾站、公共卫生间、花架、雕塑等公共部件被按地理坐标标注在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每个部件都将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身份证”。老陈拍下井盖照片,通过短信传送到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然后才放心地离去。
社会保障卡和“市民卡”:一卡提供社会保障一卡解决衣食住行
买菜本是件让老陈挺心烦的事,一来是要砍价,再者就是得找一大把零钱。从前去一趟菜市场,老陈就得找回不少零钱,钱包里总是鼓鼓囊囊的。现在可好了,买菜时老陈总是掏出“市民卡”,在这里买菜用刷卡就行,省去了找零的工夫。
说起这张“市民卡”,老陈和其他市民一样,更喜欢叫它“一卡通”。出门逛街不用带多少现金,大小商户皆可刷这张卡;水费、电费、电话费无需排队,交费终端在各个社区随处可见;手持一张IC卡,就可以乘公交车、打出租车,而不必再为乘车没有一两元的零钱而尴尬……比较准确地说,“市民卡”是集各种便民服务为一身的卡片。这种“口袋里的信息化”,将使原先似乎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信息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完成了买菜任务,老陈赶着去公司上班。登企业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老陈在上面订原料、浏览各个商家产品、预约客户……一天忙碌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网络上完成。
下午5时许,老陈下班回家,路过早上绊倒他的那口窨井,井盖已经换成新的。才走到楼下,妻子打电话叫他去查查还要交多少养老保险。老陈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同志,能不能帮我查询一下这卡里养老保险还要交多少钱?”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在电脑上输入了社会保障卡卡号,不一会儿,老陈妻子的信息就显示出来了。老陈再拿社会保障卡一刷,该交的养老保险也就都交了。
相关链接
信息化改变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就开始各自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两个城市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不仅城市的经济与信息产业越来越密不可分,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流的传递也越来越密切,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居住、消费、工作、休闲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北京: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北京市的信息化在奥运筹办的带动下,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子政务覆盖了政府80%%的核心业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率达到31%%,行政许可事项86%%具有信息化支撑,银行卡、市政交通一卡通、数字北京缴费通等服务惠民效果明显,商业性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模式日趋丰富,信息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建成。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民信息能力提升纲要,市民信息素质全国领先,网民占总人口比例达到46.6%%。
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远郊区县的行政村86%%实现了“村村通光纤”,农村拥有电脑的住所比例达到26%%,数字奥运专项规划建设阶段工作基本完成,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信息化进入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通过几年的建设,北京信息化主要指标已经达到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进入了与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相互促进和融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效益发展的新阶段。
■上海:发达国家中心城市
平均水平
目前,上海已具备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等基本信息通信服务按需接入的能力,并承担了太平洋西岸国际信息通信网络重要汇聚点的功能;信息产业已连续多年成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信息通信技术逐步在公共行政、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渗透,信息化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为提升上海城市整体功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保卡在基层党建、兵役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实现有效应用,至2007年年末,累计45家医院、37个街道、8家银行开通了社保卡和银行卡绑定支付业务。发放社保卡累计达1112.23万张,比上年末增加107.91万张,全年市民服务信息热线共提供社保卡咨询服务68.08万人次,接待来访市民1.24万人次,处理市民来信4.44万件。
企业信息化中,实施了“百家IT厂商助力万户传统企业提升”扶助体验计划系列活动,参加活动体验的企业达9700余家。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继续支持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使用企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的企业累计达11万家。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407.3亿元,同比增长15.3%%。上海市电子商务统计网上直报系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