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皮毛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尚村獭兔联合会的王洪状先生介绍到,他们那里发行的兔业报纸已达到1万7千份。惊讶之余,再看看我们狐、貉、貂类的刊物,只发行大概2、3千份,要知道按种类来说这是6:1的概念,自诩市场主流的狐、貉、貂的文化建设落后了,过去老是参不透为什么一个兔业却游离于狐、貉、貂行业之外?到如今才明白,实力是兔业的资本。 今后狐、貉、貂产业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
首先应该从刊物、网站的内容抓起。去年笔者向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张凤锁推荐了一本特养类刊物。今年再和张凤锁谈起刊物的事,他说去年订那份刊物是打着学习目地的,谁知收到后打开一看,不是广告就是网摘,对自己的作用很小。今年索性也没订阅。据他讲,现在有一部分养殖者不是舍不得花100——200块钱订份刊物,主要是是否值得。
养殖人员千万不要闷头搞养殖,应该主动去看看消费者喜欢什么,流行什么的皮毛,这样对自己养殖场的市场定位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毕竟你生产出来的皮毛是要消费者去用、去穿的。可是我们的养殖者只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纯粹劳动者的身份上,对时尚不闻不问。这样搞出的养殖业只能跟着市场跑,要想走在市场前面是根本不可能的。养殖者应该多出来走走,多去海宁、崇福、桐乡这些皮毛之都,或者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看看,感受并把握时尚的脉搏。
养殖者在市场低潮期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命运,也就是价格的高低。市场是无情的,同时也是充满诱惑力的。在现阶段下,一位养殖者不应该考虑如何的大发展,稳字才是正源。媒体的责任不应该是夸大某个人养殖的高效益,而应该揭发市场背后的东西,以真实的面目去展示市场。
近些年,国内陆续建起几座皮毛市场,其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观察。一个市场的建设不光只抓硬件建设,其软件皮毛文化更应该提到首要位置。没有皮毛文化的多样,市场的发展潜力就会大打折扣。每个人实际上都很清楚,今后数年间国内皮毛市场还将以尚村、大营为龙首,皮毛文化的沉淀不是急于求成所能得到的,数百年的积淀也不是一时一刻所能消融的。笔者提出皮毛养殖业需要软实力的说法,但实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也就是中国皮毛养殖业发展成强国所需要的时间。中国皮毛养殖业没有大一统的组织,只有硬件充盈时才会去回头看看我们的软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