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德水
农博网讯:8月18日“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在武夷山召开。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科技部农村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陈良玉、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檀云坤、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明炬、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国际农业信息专家协会中国分会主席、农业部信息专家组组长梅方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德海、欧盟DG国际研究合作部主任Michele Genovese先生、《国际计算与电子在农业中的应用》杂志主编、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系主任K.C.Ting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农博网作为此次大会的直播媒体,将全程参与此次大会的网络直播工作。下面是武夷山市“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德水的发言。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的激情洋溢的报告,下面请我们武夷山市“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我们的地主刘德水来介绍一下当地的情况。
刘德水: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很高兴在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给介绍一下武夷山的情况。我们01年已经启动了这个建设的工作,在02、03、04我们都做了数字武夷的工程,从01年我们又启动了新农村计划的建成,今天主要想跟各位交流一下我们在一期工程建设中形成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对我们今天的会有所帮助。主要是关于建设目标,实施方法论,主要建设内容和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进行阐述。刚才的很多领导都介绍了系统方面的知识,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武夷山的案例是怎么实施的,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首先是建设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字武夷”为平台,全面战线武夷山社会新农村建设成果,通过资源整合、高位嫁接、模式创新,以电子商务和科技服务等应该系统为交流,带动我们武夷山的建设,建立城市支持农村,服务农村,旅游反哺农业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具体的实施的方法,总的原则就是按照实用、适用、易用去做调研核计划,重点是考虑三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是运营者的位置,我们这一次的责任单位是武夷山的信息服务中心,还有我们的服务单位就是“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公司,第二信息咨询储备,相关企业业务社会数据资源的现状,第三我们重点考虑了用户的操作能力,从旅游者、企业、农户以及其他的用户方面考虑了我们各个层面用户的使用能力,来设计、来安排我们的“数字武夷”建设。
具体的做法有首先是规划与论证,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们武夷山的实际,我们编制了“数字武夷”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我们而聘请了信息化的专家来进行论证,在一级、二级工程中,我们武夷山市是一个县级市,本身的科研能力和专家水平有限,所以我们是借鉴省里面,还有中央和全国的专家来对我们的“数字武夷”信息化建设来进行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方案是全方位地考虑整合政府个职能部门及其相关其实也单位为农村的服务,树立政府,涉农单位与农村的关系。组织机构和人员保障:武夷山的“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的领导机构,具体负责项目日常建设、管和维护等等工作。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负责商务推广、运营等工作,我们的村还有“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就要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各村“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由“数字武夷”信息中心和各村村委会负责统一管理。
关于资金与技术这一块,我们的一期工程大概投入了900万左右,政府投了600万,北京慧点科技公司、英特尔(中国)公司和微软(中国)公司作为本项目的支持单位,按照合作协议的要求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各村村委会作为项目的责任单位之一,负责提供各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地点。项目通过引入外部资源,与国际、国内知名IT厂商进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第四个是数字运营和管理这方面,通过将“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新的电子商务公司,负责项目建设成果的维护与运营、运营公司前期(3年)收入以业主投入为主,不向用户、企业、单位和农村收费,确保系统的推广与普及应用,中后期由公司承担项目全部的管理和维护费用,通过市政府与电子商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与相同责任单位和人员建立长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包括了各方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这一块。
维护和推广,我们通过“数字武夷”统一门户网站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游客服务中心两个体验中心,以LED显示屏、触摸屏、电脑、液晶电视、电话、手机等等为信息互动与传播为载体,向广大农村朋友和有客提供体实验和贴身的服务,实现在线与离线、现场与远程、普通和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农村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项目的启动期,就是01年6月到07年6月,第二的阶段是07年6月到08年6月。第三阶段是08年6月到09年6月。我们武夷山的龙头企业是茶、竹、烟。到了第三阶段就我们的成熟期,要争取大量的农户都可以配上电脑。具体的内容一个基础平台,农村基础通信设施服务平台,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包括中心己方、村村通电视、电话、手机和宽带网络)。四大应用系统,第一是个农业科技服务建设框架,包括农业知识网站、农民图书馆等等。这是我们已经建成的“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下的科技频道(示意图)。
第二是农产品建设商务框架,这些是已经建成的(示意图)。第三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我们武夷山是旅游城市,我们把旅游开发作为电子商务的重点,包括旅游预期、旅游服务、旅游特产的销售系统等等。这是我们武夷山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认识武夷山、了解武夷山、走近武夷山、还有一个是游人互动。第四是村务管理,包括了村务管理、村级名片管理、村务公开互动、投诉热线等等。这是我们已经做好的每一个试点的网站。
两个体验中心,第一是有客服务中心,包括服务大厅、娱乐中心、运营管理中心。这个就是我们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第二就是行政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这就是网络服务,我们在每个信息站里面配有一个触摸屏、硬盘、液晶电视,还有电脑。
第三主要技术框架,首先时应用逻辑关系,在网络通信基础平台之上,机遇应用支撑层的基础平台和服务,构建四大应用系统,包括旅游中心的平台。第二是系统的层次机构,包括五个基础设施层,包括标准的规划还有基础设施的平台,第二是数据层,第三应用层等。标准和规范是保障我们整个体系实施的重要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层,是各类信息最终的承载者,在农村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我们利用电信运营商来设置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层,是用来构建与支撑多个应用频道,应用系统层通过统一的借口来访问基础平台,为旅游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交易、农业科技服务提供应用支撑。应用用是提供在一个统一的应用软件框架上的各类应用,包括旅游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科技服务等等,表现层除了拓展与完善“数字武夷”统一门户网站外还建立了有客服务中心和村详细站两个体验中西,提供贴身的、实用、易用的各项服务,方便游客们使用。安全管理是“数字武夷”建设的一个完善的安全的框架。
接下来是系统技术路线,建立安全与业务制成环境,形成上下关联、信息关厢、规范标准的应用系统,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动过程中,采用下列的技术路线。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采用方法来分析不同的情况。
下面说一下“数字武夷”效益分析,“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有利于推进武夷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生机,有利于提高政府对“三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利于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出政府为“三农”服务的水平,通过“一个基础设施平台,四个应用系统,两个体验中心”的建设,将城市资源导入农村,让农民体验到底信息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拉近农村与政府的距离。第二是切实为农民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问题,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科技服务、旅游电子商务等系统平台。将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供求信息与农村的农业生产、销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农村增收、农业增收,首先,通过农产品工序分析和价格预测系统,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第三切实解决农村的四难问题,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提供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为农村朋友及时解决了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电视难了四难问题,为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培育现代农村提供了有效通道。第四建立了村务公开、管理和监督的统一平台,通过建立面向基层的村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村务网上公开,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府工业的透明度,加大群众监督力度,通过村级名片系统、对外宣传、促销本村的资源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孙海英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