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审慎的姿态、以合作友好的方式、以务实坦诚的态度,让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的网络“舆论领袖”们建言献策,不仅顺应了技术潮流和社会潮流的发展,也是把民主切实落实的一种尝试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与来自各地的知名网民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拍砖”交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网民互动了三次。从网上交流到网下面谈,从网络拜年到请网友“拍砖 ”,广东一如既往,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毅然前行。
与其说人们对于此新闻的关注在于官员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青睐,还不如说亿万人民通过网络已经赢得了关注。
在网络作为传播手段之前,民众匮乏于传播渠道,被迫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公共事务上,假如绝大多数人缄默不语,或无处可说,如何保障民意的上下通达,决策者又如何能根据民意做出有效的判断,制定符合大众利益的政策措施?毋庸置疑,网络正是这样一种工具,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这个深远广阔的空间里,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
人类历史上,传播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社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印刷术的发明将人类带出了蒙昧时代,无线电通讯和电子成像技术的进步将世界整合成了“地球村”,网络技术的进步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主生活的空间。网络的发展,呼应了现代社会的整体变迁。从政治上的自主参与到文化上的平等多元,网络让所有上网的民众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高度自治、多元、共存的虚拟社会。
现在盛行的Blog、Tag、Wiki,到SNSS、RSS,均从技术上为这个虚拟而实在的社会提供了联系和表达的功能。借助于这样的系统,民众真切地体验并享受到参与的幸福、表达的自由和平等的快乐。
作为最为重要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政府同样充分享受着网络传播的力量。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是技术上的与时俱进和升级换代,更展现着执政理念和政府思路的飞跃。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公民参与等等,借助于网络,早已突破了理念的层面,借助于网络技术开始生根发芽。
任何社会的形成都始于交往。如果在网络上,只有老百姓或是只有政府在玩“独白式”的游戏,会是怎样一种荒诞的景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无法离开各种群体的相互支持。让每个人、每个群体能够真实地表达是首要且必须的责任。与既有的传播渠道相比,网络除了提供个体化的表达通道外,还提供了独立表达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传播通道几乎都垄断于少数组织和个人手中,意见在层层把关之后,往往严重失真。
而习惯了沉默的民众,一旦掌握了网络,其迸发出的社会参与热情汹涌澎湃。今年两会期间,不少网站开通了“我向总理建言”的栏目,仅新华网在短短几天内,就收到建议3万条,数百万网民参与。这些粗糙的、原生的意见表达,脱离了原来垂直的、层级多、成本高的“正规渠道”,直接与最高决策者面对面。
网络同样是把双刃剑。面对网络这个庞杂而无序的平台,众多的自由表达往往杂乱、零散,充满了情绪化的偏激和破坏,甚至掺杂着许多无效、虚假以及恶意的信息。这个平台上,民众的情绪并不总是积极进步的力量,民众的意见也不总是公正准确的观点。而且,从传播视角看,网络中总是由各种“舆论领袖”充当着意见的引导者。他们的价值取向、商业目的、政治立场乃至文化品味,都直接影响着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信息失真会使公众的判断出现错误,而情绪化的信息则容易使网络民意陷入盲目,助长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倾向。
面对一个无中心的、数量庞大的意见传播群体,顺应和引导,无疑是唯一选择。
技术并不能改变一切。如同一把工具,在擅长使用它的人手中,才能成为利器。对于政府而言,网络可以成为官员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以积极审慎的姿态、以合作友好的方式、以务实坦诚的态度,让热心参与公共事务的网络“舆论领袖”们建言献策,不仅顺应了技术潮流和社会潮流的发展,也是把民主切实落实的一种尝试。
现阶段中国处在变革转型的节点,只有让民众真正感受到网络在公共事务中的实际影响力,人们才会懂得如何慎用网络这个工具。而这,期待有更多的官员能够对网络有深刻认识,借助这个平台滋养有序、合理、积极而贴近现实的民意表达。
胡武功/自述 刘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