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步伐,日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若干意见〉实施方案》,部署加快推进我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着力改善民生工作,努力构建首府和谐社区。
实施福利服务工程,打造“满意社区”。进一步健全市、区、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平台,加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网络建设,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五位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各旗县区要健全“社会捐助接收中心(站、点)”,每个街道建立“爱心超市(慈善家园)”,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慈善组织。进一步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实施“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服务进社区”工程。
实施居家养老工程,打造“温馨社区”。研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规划,积极探索“养老在家里,我们来帮你”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入院集中或户院挂钩供养。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居民学校等载体的作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城区老年人的在学率。全市 70%以上社区建有超过 80平方米的老年人综合活动场所;尚未设立老年活动室的社区要及时设立;积极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实施方便就医工程,打造“健康社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大投入,优化资源,科学布局,到2009年,市四区建成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到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城区居民人口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分年度建设,在完善 2007年已建立的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8年城区建立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旗县所在地建立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2010年,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基本完成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范围,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服务机构和大型医院的支付档次,用优惠的政策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开展精神病人托管工作,让困难居民有钱看病,精神病人有药可吃,慢性病人获得日常治疗。
实施帮扶就业工程,打造“爱心社区”。以“六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为标准,进一步加强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为城乡劳动者免费提供融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为一体的“一站式”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使“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到 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面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80%以上。强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社会保障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家政服务等各种服务。
实施安全防范工程,打造“平安社区”。不断加强以社区民警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及社区驻区单位组成的社区综治工作委员会建设;强化警务、调解和暂住人口管理“三项合一”的工作机制和社区治保、普法、调处、帮教、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群防群治组织建设;2008年,城区全部组建社区警务室,实现市区安全网络覆盖率达100%。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尤其要充分发挥电子科技防范设施的作用,积极协调物业公司、业主、驻区单位筹集资金逐步实现全市社区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创建“安全社区”。加大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治理,积极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实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在社区居委会设立“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站”,探索采用“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切实完善以暂住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以及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戒毒工作,有效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文明社区”。健全街道、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体娱乐、体育健身团体和科普宣传队建设,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实行学校场地向居民开放,社区活动场地向居民开放,驻区单位场地向居民开放“三个开放”。实现增加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增加社区居民社交场所、增加体育健身器材“三个增加”;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与自治区、市图书馆联网的社区电子阅览室;继续抓好“万家社区图书读书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高居民素质。
实施环境改善工程,打造“花园社区”。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对无专业物业管理的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社区道路环境状况。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彻底整治“四乱”(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倡导居民绿色消费,使用环保型商品和清洁能源。建立社区对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紧急反应机制,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施社区信息化便民服务工程,打造“智能社区”。制定出台《呼和浩特市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规划》和《呼和浩特市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加快街道、社区网站建设,启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全市服务热线工程。依托“和谐呼和浩特社区网站”,实现全市社区的联网运行。整合市、区、街道、社区的电话服务热线,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呼叫联动的全市统一服务系统。联合家政服务企业和商贸企业,整合各行业和地区的服务资源,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就近、便捷的“一网式”服务。最终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办公自动化、社区台账电子化、社区决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