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婧妤
离开当地到异地工作,还担心保险无法跟着人走吗?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在3月铺开,多个部委进行了整合,“大部委制”水落石出。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的合并,使保险异地转移在政策上得到了启动。
上一次的机构改革目的是精简机构,削减了50%公务员,而这次合并的重点在于调整功能——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现有部门职能进行合并,减少交叉,为政府信息的整合和政务信息公开做好准备。
部委调整降低社会资源浪费
“‘大部制’对于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汪玉凯教授说。我国政府的部门设置过去非常多,每个部门之间职能划分很细,以致于出现了部门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所以“大部制”并不是靠简单的合并就解决问题,必须要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这次改革并不是对全部部委进行调整,但是迈出了一步。有三个目标非常清晰,第一,调整宏观调控的职能,把发改委部分职能拿掉。第二,调整了行业管理的职能。交通与运输部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铁道部改革之后行政职能还会归到这上面来了。第三,加强民生管理,组建了三个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等。这次的整合不仅是对职能的简单调整,而是要变成宽职能的管理模式,政府不能对企业过度干预。
长期从事社会保险系统开发工作的卢朝霞女士认为,从民生角度来看,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在一起后,企业参保职工得到了更好的服务。过去,参保人员按照不同身份被分到不同的部委,这对社会资源是很大的浪费,增加了社会成本。广东地区的农民工退保现象严重,就是因为过去,打工者一旦换到异地工作,以前的保险就无法积累到新工作所在地,社保无法跟人转移的难题给老百姓带来数不尽的烦恼。
而这次整合以后,任何人员从接受教育,到参加工作,再到参保都归属到了一个部门。社保无法跟人走的难题也将随着部委的调整得到解决。
技术设计如何支撑部委调整
从部委的调整来看,电子政务设计的原则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从信息化角度来讲,就涉及到信息手段支撑机构调整、电子政务如何适应大部制需求的问题。汪教授认为,信息化系统要能够和谐应用,最主要是用不变的系统适应外部部门的整合,让电子政务系统成为一个共享的平台——不管外部怎么整合,系统以不变应万变。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右)在IT168直播中心进行高端访谈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于政府内部员工,但新一代的电子政务一定是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公众,减少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减少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汪玉凯教授提出三个观念:低成本、集约化、建设少。
卢朝霞告诉记者,在整个机构发生变化当中,信息化是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工具,它能够使电子政务业务平滑运行。所以面对客户不间断的服务,针对新的功能有一个提升,这样才能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卢朝霞原则上最根本性的调整就是要服务于公众,通过服务公众,拉动后台建设。
东软集团从事电子政务已有十多年时间,为政府提供相关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同时,东软集团也总结出很多心得:
第一,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为政府职能提供服务。所以职能的变化肯定是相应的支撑手段,技术再高,没有实效也就没有用。技术必须和应用结合起来才可以。
第二,电子政务专家必须要更好地理解政府机构改革的需求,并在技术上来实现。
第三,技术一定是最适合的技术,而且是开放性的,要考虑到技术将来可以升级,可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