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纪实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管好用好公家资产

  ——北京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纪实

  贺斌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究竟有多少?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时,北京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处长丁霞脱口说出2623.52亿元这个数字。如何管好、用好这么大一笔“家产”,是北京市财政局面临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他们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管理国有资产,取得了较好成效。

  摸清“家底”建立一本明白账

  长期以来,北京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存在着家底不清、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全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2007年,北京市对全市7361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标准最严、效率最高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通过此次资产清查工作,北京市一方面基本核实并处理了资产损失、资产盘盈、账外资产,核清了预算人员结构状况及各项收支情况,全面摸清了家底。另一方面,对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情况总体上有了一个把握,对存在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更大的收获在于,通过资产清查工作,北京市明确了当前及今后资产管理工作的前进方向。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文杰介绍了管理思路,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不够规范的状况,必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研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地掌握资产变动信息,实现对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要想从根本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必须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要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必须探索建立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

  为了切实管好“家底”,北京市财政局先后出台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明确了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和担保事项要经财政部门审批,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必须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他相关收益要纳入预算管理,改变了原有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管理松懈、随意的局面,一套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正逐渐形成。

  除了用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行为外,按照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北京市财政局在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研发和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在全市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工作。

  丁霞向记者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变动的信息。以动态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子系统,使之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并建立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及时、自动提供预警信息。

  资产动态管理的前提就是市级与区县之间,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畅通。“我们将行政事业单位与财政联网,并将资产清查数据上传,这样就能通过市财政局的财政端看到各单位的资产数据。”丁霞一边说一边在电脑前演示,她点击进入一个单位,其资产数量、使用年限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以车为例,该单位有多少辆车、车的型号、车牌号码等都被一一列了出来。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级159家一级部门以及800家市级二级单位已经与市财政局联网,区县财政按也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这一工作,一些基础较好的区县如东城区、西城区等,已经实现与市财政的联网,届时通过市财政端可以看到这些区县一些基层单位的资产数据。预计到2008年底以前,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对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现实时监控。

  “N”次利用让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2007年11月15日,北京市首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专场拍卖会在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举行,此次拍卖会所拍卖的物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家具、厨房用具等,不到2个小时,所有物品全部拍卖成功,最终拍卖总金额113.45万元,比评估价59.53万元高出91%。

  这只是北京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在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资产配置标准不够明确,使用效率不高,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的管理,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为了有效避免资产闲置,北京市财政在资产配置环节严格审批程序,坚持资产配备要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将资产配置与预算编制密切结合起来。

  在资产使用环节,重点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对此,北京市通过开展资产清查,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从严控制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行为的审批,并对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对取得的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或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此外,北京市还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调控力度,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开展了公物仓的研究,在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公物仓,只见占地20亩左右的院内有大大小小的仓库十余间,在一个宽敞的大厅内,停置着二十多辆轿车。“我们这里有100多辆车,主要是罚没而来的。”通州区政府采购办公室、公物仓主任李军表示,这里存放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三处,罚没财物、单位闲置资产和政府采购资产。仓库内存放的物品小到桌椅板凳,大到电脑、音响、车辆,应有尽有,供全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如果区内某单位为举办一个会议,需要电脑、音响、桌椅等物品,为一次会议而专门购置的话,将会造成极大浪费,而公物仓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只要提出申请,通过简单的手续就能从公物仓中借到相应物品,用完后再归还公物仓,不仅满足了活动的需要,而且资产能够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仅体现在新购置的阶段,即使是废、旧的资产,在北京市也能找到发挥余热的地方。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北京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一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到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简称“进场交易”。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公开处置收入已达6300多万元,而且拍卖所得全部上缴财政,不仅规范了处置行为,而且还增加了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旧的资产可以进场交易,实现再次利用,那么不能使用的废弃资产如何处置?面对记者的疑惑,北京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副调研员马哲实笑着向记者介绍了电子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主要是实行无害化集中处置。统计表明,中国仅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脑等五种电器的年报废量就超过1.5亿台,预测北京市年淘汰上述电器350万台,并且逐年递增。为此北京市财政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非常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工作。2007年11月由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签发了《关于规范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通知》,规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无偿交给具有资质的处置企业处理。目前,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具有资质的处置企业。

  走进华星环保的仓库,映入眼帘的就是堆积成山的电脑显示屏,绕过这堆显示屏,后面一排排架子上是成堆的电源线、内存条、主版、光驱、CPU、鼠标、网卡等电脑零部件。除此之外,被拆成零件的还有打印机、电视机等等。华星环保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得到北京市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目前公司已陆续回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弃物几千台。

  应该说,北京市行对电子废弃物实施无害化集中处置,对于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