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北京地区有明显震感,上海,天津、甘肃,江苏,云南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在笔者所在的东直门的一栋写字楼,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先避出了大厦,大家纷纷都在问,哪里地震了,什么震级?
新闻媒体的反应很迅速,互联网上10分钟左右就传出了快讯,cctv则就在滚动新闻里联线了四川汶县——各种信息综合起来,人们很快对此次波及面极广的地震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惶惑的情绪第一时间内得到了稳定。
突发的地震袭来,迅速透明的信息传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安静下来的人们开始互相打听亲友的情况,互相告知平安的消息。讨论地震袭来时应注意的救生措施,提醒千万不要跳楼……在各种及时通讯和网络论坛上,网民们甚至开起玩笑,用幽默来化解地震带来的心理影响。
在信息传播中,也有不和谐的信息在传播,如有人宣称,晚上10点到12点还会有震云云——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地震预报现在能准确到以小时计?令人高兴的是,对这种不确定信息的传播,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已经学会通过分析信息内容,分析信息来源来判断真伪,社会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稳定。
曾听说过有这么一种说法,对于未造成实际影响的灾害信息,公开比不公开的影响危害更大。但这是老黄历了,这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不能想象,如果有关地震的消息不能迅速公布,人们会有怎样的恐慌。令人高兴的是,不但媒体已经转变了观念,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也变得成熟起来,这是一个值得写一笔的现象。(完)(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