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牵引着我们与灾区同在
来源:东方早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早报特约评论员 乔新生
    发生在汶川的这场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其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但是,这场大地震没有造成社会恐慌,全国各地的人员和物资正源源不断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灾区,抢险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公开”的功劳。中国的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了灾情,众多的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媒体对汶川大地震进行了及时的报道,那些惨烈的场面,令人心碎;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让人落泪。即使被埋在废墟下面的人们,也能够通过亲人一声声的呼唤,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国家广电总局在第一时间投放了数以万计的广播设备,电信企业在第一时间架设了通信基站。所有这些都保证了受灾地区的居民能够随时与外界保持畅通联系。信息让他们不再恐惧,信息让他们不再忧虑;信息让他们充满希望,信息使他们获得了力量。

    我们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利用信息传递我们的问候;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借助于信息调动社会的一切资源。远方的亲人通过电视画面,看到了幸免于难的子女,他们牵肠挂肚的怀念,终于可以像石头一样落地。从灾区不断传来的消息,让其他地区的人们感同身受,进而愿意献出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灾区人民。

    这个国家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重新凝聚。今夜,我们都是汶川人,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汶川时间。我们举全国之力,来对付这个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源源不断的信息,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国内的众多新闻媒体已经纷纷派出记者前往救灾前线,东方早报也在第一时间向前方派出了15名记者。这些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向后方传回了最新的画面,那些守在电视机前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到灾区人民的心跳,可以以各种形式,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关怀。

    信息具有一种牵引的力量,他让那些异国他乡的志愿者,千里迢迢赶赴灾区;他让那些素昧平生的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个小小的食品袋,一声轻轻地呼唤,仿佛让我们成为一家人,在共同的灾难面前,是信息让我们相互拥有,互相照应,相互鼓励,互相安慰。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我们出于一些幼稚的考虑,曾经拒绝向外界公开自然灾害,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自尊,甚至将所有的援助拒之门外。历史毕竟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使我们终于意识到,只有让人民了解真相,让社会了解灾难,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一种历史的跨越,也是一种思想解放的表现。在信息时代,没有什么可以隐瞒,我们再不需要掩饰所面临的困苦,我们也无需讳言存在的失误,我们再也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信息是一种生产力,我们无论来自哪里,也无论从事怎样的工作,在畅通的信息社会,我们可以迅速了解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我们的资源传到他们手中。

    曾经有人担心,信息失控之后会不会引发社会混乱;还有人担心,将如此巨大的灾难呈现在世界面前,会不会使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喜庆气氛被冲淡。在现实面前,这些担心似乎都变得荒谬可笑。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但人性的光辉能够拨动人类共同的心弦。这次面对震灾,全中国人都融为一体,全社会都自发地动员起来,就是因为这一原因。那些个体出租车司机,看到新闻媒体播送的画面之后,立即组织起来,自发地开赴灾区抢运伤员。凡是奥运会火炬所到之处,人们都自发地伸出援手,奥运会火炬传递成了现代的烽火狼烟。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而信息恰恰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处境,从而找到摆脱困境的方式,戮力前行。让我们跟随新闻记者,紧紧握住信息的绳索,不断地接近真相,接近受难的群众,用我们的双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